年八年级语文秋学期+周庄水韵教案+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周庄水韵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3、研读品味准确、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研读品味准确、优美的语言教学方法:朗读、研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2、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3、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2-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二、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木橹.(lǔ)搅.动(jiǎo)斑斓..(bānlán)漾.动(yàng)彩绸.(chóu)连缀.(zhuì)仲.春(zhòng)屋脊.(jǐ)覆.盖(fù)目眩.(xuàn)屋檐.(yán)渗.出来(shèn)谛.听(dì)参差..(cēncī)娴.熟(xián)轨.迹(guǐ)剔.透(tī)丝弦.(xián)勾勒.(lè)黑黝.黝(yǒu)缤.纷(bīn)隐匿.(nì)璀璨..(cuǐcàn)摇曳.(yè)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三、精读文章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思考:⑴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印象是什么?⑵语段中描绘了哪些画面?⑶作者对此有何评价?(板书)周庄(总体印象)画面评价1、水中倒影:波动似绸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2、小河泛舟:富有诗意3、整体布局:井形河道,古镇为一体。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2、课文主要写了周庄的水韵,那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的?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即“我”三次游历周庄时描绘的不同水韵图画。3、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1)第一次游周庄描绘了周庄的哪些景物?雨雾中的石桥和屋脊(2)第二次游周庄描绘了周庄的哪些景物?积雪覆盖下的古镇砖石和白雪互相交织4、精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周庄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顺序来写的?-3-描绘了节日夜景: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声、礼花、彩光、欢呼声等;按照时间顺序(以先后为序),空间顺序(岸上——河中——天上——地上)。(2)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5、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呢?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1)“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2)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3)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4)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课后习题二、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品析文章1、总结第二部分讨论交流完成下表。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次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印象景物特点详略安排第一次仲春雨中视觉(色彩)水墨画恬淡宁静概括写第二次冬天雪后视觉(色彩)听觉(声音)色如版画声似音乐色彩鲜明万般柔情略写第三次春夜旅游节视觉(色彩)光带、梦境多姿多彩详写2、品味语言(1)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品味:对周庄在烟雨笼罩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朦胧美。(2)“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品味:这里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以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4-(3)“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品味:从滴水、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的水声充满柔情。由水声联想到“江南丝竹”,而下文第三次游周庄真的在河面上听到江南丝竹管弦声,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优美。(4)A:“倒映在水中的石鞘、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色彩美)B:“……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朦胧美)C:“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古朴美)D:“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音韵美)E:“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瑰丽)F:“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奇幻)小结: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清新、优美、抒情性强。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三、写作探究本文在写作上是否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呢?有的话不妨给同学们讲讲。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去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四、作业仿照课文“第三次游周庄、第二次游周庄”的内容及所用“移步换景”或“定点写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标题,写作一篇描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写景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5-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学习以情感为线索的写景方法,以及文中所运用的虚实结合的手法。2.明确内容,掌握作者的观察顺序,学习“定点观察”的方法。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欣赏课文中的用词及修辞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4.联系现实生活,增强环保意识。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本文的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的见闻感受,暗线是“梦幻”贯穿全文——及观察顺序——“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欣赏课文中的用词及修辞手法。难点:怎样把握“大兵”司机的内心世界。2、以读带品,体会文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情感。3、结合练习使学生学会自我整理、归纳材料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言:前面两篇文章里我们领略了气势磅礴的长江,也品味了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今天我们将随着当代作家冯君莉“一起上路”,去感受大西北的青海湖。2、简介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3、简介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青颜色的大海”。青海湖中分布着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青海湖著名的旅游胜地。4、本文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是作者游览完青海湖后而写的一篇游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颠簸、镶、深湛、恬雅、涟漪、眸子、逶迤、安谧、肃穆、分外、潸然、毅然决然、油然而生、娓娓动听、世外桃源、繁衍、得天独厚、篝火、脍炙人口、虚无缥缈2、指导朗读技巧。(针对文章第五段和第八段)要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3、分析题旨,确立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明确:梦幻。4、找出文中表示相关意义的句子。明确:“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6-“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5、小结:由上可知此文有一条线索那就是“梦幻”三、作业:1、熟读全文,摘抄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想想喜欢的理由。2、用“油然而生”、“得天独厚”、“世外桃源”、“脍炙人口”四个成语造句,每一个造一句。第二课时一、听力测试:“海子”,是大海的儿子,这是当地藏民赋予高原湖泊最为圣洁的称谓了。走进九寨沟,你的心立时会被那九寨的水吸引。那114个海子,就在那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闪动着它们迥异的眸子。那眸子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凄清,它们似乎就在你不知不觉中,慢慢渗进你的心,洗净你许多的杂念,让你的心亦如它一样的清明。九寨沟的海子,就这样让你着迷,也让你极费尽思量。二、深入品味文章。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中有一条线索,那就是“梦幻”两个字,它贯穿了全文,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如梦幻般的景观,再到梦想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美丽的幽思,条理十分清晰。那么这篇文章是否还有其他的线索?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青海湖风光的?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明确:相关语句观赏顺序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观赏湖水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观赏鸟岛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多角度:远望——仰视——向后看——俯视。小角度。借用另一目标者。借助于自然——牦牛)三、细读课文,分析结构1.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讨论交流:(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4)交代了作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