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说(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李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背景和理论特点;掌握新剑桥学派在货币供求问题上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与修正;了解新剑桥学派在利率理论上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剑桥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能够分析新剑桥学派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西方现实经济中的可行性。重点、难点提示本章九个重要概念货币需求的七动机、分类与特点借贷资金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形成原因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新剑桥学派与凯恩斯利率理论的区别第一节货币需求与供给1、货币需求七动机(1)产出流量动机;(2)货币—工资动机;(3)金融流量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2、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重点(1)商业性动机:与生产活动相联,与收入相关,形成货币的商业性流通,影响商品的价格。(2)投机性动机:与金融市场相联,与人们的未来预期相关,形成货币的金融性流通,影响的是利率。(3)公共权力动机: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决策,其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如何分配这些额外货币。二、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1、现行的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2、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是有限度的。3、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是不均匀的。三、内生货币供应论1、银行的资产决定银行的负债。2、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作用。3、企业创造的非银行形式支付扩大了信用规模。第二节利率理论重点一、借贷资金论1、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1)借贷资金的供应来源:当前储蓄;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窖藏现金的启用;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2)借贷资金的需求:当前投资;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新增的窖藏现金量。2、利率的决定与变动(1)利率决定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均衡点。(2)市场利率的两个特点。(3)利率变动的两种情况。3、对借贷资金论的评议。1、利率的控制方式:通过对借贷资金的影响间接实现的。2、利率控制的渠道:制定官方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变动国家债务的数量、形式和期限调节市场的借贷资金量。3、利率的作用: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其原因有三个。二、利率的控制方式与利率的作用第三节通货膨胀理论一、工资决定物价论1、物价的变化是成本和垄断程度变化的反应。2、决定价格的因素中,工资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3、一般物价水平受货币工资率水平的支配。二、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1、通货膨胀的主要传送带是货币工资率。其传导过程是由于提高货币工资,加大了直接成本,进而抬高物价的循环。2、通货膨胀从局部到全面,从一国到世界的传递。3、通货膨胀的预期作用。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1、直接原因:货币量过多。2、深层原因: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货币工资率与实际工资率的差异;劳资双方的争斗形成工资—物价互相追逐。通货膨胀的危害(1)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2)打击生产和投资,不利于经济发展。(3)形成外贸逆差。2、通货膨胀的治理:政府通过社会政策改变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措施:(1)通过合理税收制度改变收入分配。(2)补助低收入家庭。(3)政府掌握的资源从军工转为民用。(4)提高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以利于就业。(5)制定逐步消除赤字的财政政策。(6)预定实际工资增长率政策。(7)奖出限入增加贸易顺差。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共发行票据400亿元结合上一章内容理解基础货币回笼目的目的:把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趋势,制定经济政策原因:1.CPI.消费物价指数持续走高,是提高公开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因2.市场流动性偏多。6—8月持续注入基础货币,市场流动性相当丰富,资金丰富,过度宽松的资金面会加速信贷膨胀,加剧通胀。第四章将研究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理论第四章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点和影响;掌握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辨析新古典综合派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新剑桥学派的异同;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储蓄理论的主要论点及政策意义;了解新古典综合派在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对策;正确认识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与主张。知识结构图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利率理论储蓄理论通胀理论货币政策新古典综合派重点、难点提示货币乘数论商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货币需求的三个模型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理论储蓄的决定因素和模型储蓄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原因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乘数论1、简单乘数模型:m=1/r(m为货币乘数、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复杂乘数模型:m=1/(r+e+c)(e为超额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3、货币乘数论的基础。二、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1、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创造信用,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1)金融创新使替代活期存款和通货的生息资产迅速增加。(2)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具有完全的替代性。(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也能创造出存款货币。(4)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扩张上只具有程度上的差别。2、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实际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1)金融机构的经营决策行为对创造货币能力的影响(2)对信用的需求是创造存款货币的关键。3、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是控制货币扩张的唯一举措。4、宏观金融控制的目的和手段应该改变(1)控制的范围必须扩大,实行全面管理。(2)控制的方法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3)控制的指标应该是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比率。三、内生货币供应论重点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变量决定的内生变量理由如下:1、银行的资产决定银行的负债。2、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作用。3、企业创造的非银行形式支付扩大了信用规模。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一、“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1、鲍莫尔模型的立论基础:经济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2、鲍莫尔模型的三个假定。3、货币交易需求与存货理论:人们的手持货币如同企业的存货一样,力图使其成本总额降到最低限度,由此可建立模型。4、模型的结论。(1)最适当的现金持有额对利率的变化反应敏感,其利率弹性为(-0.5)。(2)现金持有额与交易总量、变现手续费之间存在着同方向但不同比例的变动关系。5、对鲍莫尔模型的评价。二、“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1、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手持货币的成本: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损失的利息。(2)收入和支出的状况。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最佳值公式:三个因素:①持币的机会成本;②转换现金的手续费;③转换现金的可能次数。3、惠伦模型的结论(1)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利率及立方根关系。(2)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对收入和支出的弹性为1/3。(3)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为(-1/3)。三、“资产选择理论”——托宾模型1、托宾模型的研究对象: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2、对两种资产保存形式的分析:风险与收益。3、模型的建立。4、托宾模型的含义与结论(1)资产分散化原则:同时持有风险资产和安全性资产。(2)两种资产量上选择的依据:总效用最大。(3)结论:第一,利率与货币投机需求反方向变动,与预期收益同方向变动;第二,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产组合实现的。5、对托宾模型的评论。第三节利率理论一、商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1、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S(y)=I(i)式中S代表储蓄,它与收入同方向变动,I代表投资,它与利率反方向变动。2、商品市场的均衡图。3、IS曲线的导出。4、IS曲线的特点。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1、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L式中M代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行为决定;L代表货币需求,由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构成,它们分别取决于收入和利率。2、LM曲线的导出。3、LM曲线的特点:三个区域。(1)凯恩斯区域:当利率下降到某一点时,曲线为水平状态;(2)古典区域:当利率升高到一定点后,曲线为一垂直线;(3)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三、两曲线交叉与两市场同时均衡1、两曲线交叉点E代表两市场同时均衡,此交点E决定了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2、E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不能达到两市场的均衡。3、两市场的稳定均衡。四、影响两市场均衡的主要因素1、资本边际效率的升降;2、消费倾向的增减;3、货币供应量的增减;4、货币需求的变动。五、政府干预和两市场的均衡1、财政政策对两市场均衡的影响(1)政府支出的增减直接影响投资水平。(2)税收的增减对两市场均衡的影响。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效果(1)配合的必要性。(2)配合的几种方式。3、政策的区域性效果(1)凯恩斯区域的效果: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2)古典区域的效果: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3)中间区域的效果:财政、货币政策均有效,均衡点的移动对两种政策的反应不同。第四节储蓄理论一、储蓄生命周期理论关于储蓄决定因素基本模型的推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无关,个人储蓄率取决于生命周期;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与总储蓄率同方向变动;人们没有遗产继承也可以通过储蓄积累财产;在既定的增长率下,制约储蓄的主要参数是普遍的退休期长度。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因素1、个人收入的生命周期及家庭模型。2、工作期和退休期的长短。3、流动性抑制。4、对将来的考虑。(四)政策意义1、必须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储蓄。2、对财政政策的意义。3、其他政策的配合效果。二、储蓄与经济增长(一)哈罗德的实物增长理论1、实际增长率:是对经济体系任何两个连续的时间之间收入增加的实际情况的描述,表明任何一个时期产出的增加等于储蓄率与资本系数的比例。2、保证增长率:保证增长率又称均衡增长率,它描述的是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口变动的前提下,使企业家们感到满意的均衡增长率。3、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将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在内的经济增长率。它反映的是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所容许的最大经济增长率。(二)托宾的货币增长理论1、总储蓄的构成与分类2、现金储蓄与实物储蓄的关系3、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要促进经济增长,重要的问题在于提高SM在总储蓄中的比重。第五节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上说2、成本推动说(1)工资成本推动;(2)间接成本推动;(3)垄断价格推动;(4)进口成本推动。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通货膨胀的促进论(1)通过膨胀性收入扩大政府投资;(2)通过转移性收入分配增加私人投资2、“托宾反论”:通货膨胀促使人们的实际现金余额转换成实物资本,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也随之增加。3、对物价上涨的必然性和通货膨胀社会代价的看法。4、关于适度通货膨胀问题。三、滞涨的原因分析1、部门供给说:某部门产品供不应求引起的价格上涨推动了相关部门的成本和售价,引起生产下降和物价上涨。2、财政支出说:财政的投资性支出下降,福利补助支出上升,这种支出结构的变化引起失业和物价上涨并存。3、市场结构说:劳工市场的结构不平衡使失业和空位并存,由于工资的刚性,最终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四、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1、财政政策:投资赋税优惠;削减消费税;削减失业津贴;控制政府支出等。2、货币政策:逐步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控制实际利率。3、收入政策:对工资、物价实行限制,形式有指导性限制、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强制性限制三种。4、劳工政策: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克服结构性失业。第六节货币政策理论一、多重货币政策目标论1、多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的构成: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多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相机抉择”二、利率中介指标论1、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2

1 / 6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