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从讨论货币的概念入手,来探明货币的起源,阐述货币的职能和分析货币的定义。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起源与职能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货币的计量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第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第二,扩大的价值形式;第三,一般的价值形式第四,货币价值形式货币银行学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的起源之一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普遍等价物的出现:布、盐、烟贝币的出现(夏后以玄贝):齿贝(贝字在汉字中的地位:财、货、贵、贫、买、卖、赎、账、债、赊、贷)贝币的原因:获得性、加工性、保存性珠玉(上)、金(中)、刀布(下)中国货币发展简史贝币、珠玉、金、刀布(帛)多姿多彩的春秋战国货币铜钱(秦汉):孔方兄,半两,珠锱书生浪漫的货币改革者:王莽陏唐:通宝(重量单位不再)宋、元:纸币出现明清:银、钱并用民国:银本位、银元制、法币改革新中国:人民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二、货币的发展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又称商品货币,其特点是,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等同的.(货币的额定价值与作为特殊商品的内在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有三个基本特征:足值货币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本身包含着否定自身的因素。2、金属货币(足值货币)铸币,又称实体货币.早期属于实物货币阶段,所以其特点是与上面的实物货币的特点是一致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是天然的;后者是加工的.劣质铸币:不能称之为实体货币,因为其价值大大降低于规定的价值.3、信用货币(可兑现的)代用货币(最早出现在英国)代用货币是指实体货币的代用物.严格讲是铸币的代用.特点:作为货币的价值远远大于其造币材料的价值.比较典型的形态是可兑换银行券.其特征: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表征货币,它是作为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与支付的信用工具。银行券的发行必须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与信用保证。银行券早期的银行券是分散发行的,各银行都可以凭借自己的信誉和能力发行银行券,其前提是必须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银币。到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世界主要国家的银行券完全成为不兑现的,现代信用货币代替了表征货币。代用货币产生的可能性包含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特性之中。4.信用货币(不兑换)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存款.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早期的信用货币就是代用货币.后来银行券不能兑换,就变成了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信用货币的特点特点:(1)信用货币割断了与金属货币的联系;(2)通过信贷程序发行与流通:(3)经济发行;强制性、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的流通。(4)是一种债务凭证,是国家或中央银行对大众的负债,因此其基本保证是政府或银行的信誉。5、电子货币货币的概念又被延伸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似货币或准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二、我国人民币的特征1、人民币仍然是一般等价物2、人民币是信用货币3、人民币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现金与存款。马克思的货币定义马克思在分析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以后,从本质的角度下了一个定义:货币是一个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职能定义:马克思从货币的现象入手,来分析货币,从而得出货币的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西方货币银行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货币定义: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价值贮藏和计算单位的物品。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普遍接受是指能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也就是说,这里的标准不是国家的批准与否,而是大众是否接受、承认。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1、货币金属论2、货币名目论3、货币国定论4、货币数量论三、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价值、价格、价格标准的区别价格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含有一定的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部分。三、货币的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我国的人民币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职能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足值货币,必须是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我国人民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人民币不能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第二、人民币可以发挥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态,进行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加大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人民币可发挥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可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一般支付手段;财富的一般转移手段。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第三节、货币的作用货币的作用就是指货币执行其各种职能时,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货币在宏观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资源配置;传递信息;宏观调控。2、货币在微观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经济核算工具;收入分配工具。第四节、货币的计量(一)从理论上来定义货币凡是在商品与劳务的交易与债务的支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就叫货币。现在各国衡量货币和准货币的标准,公认为是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在不损失价值或损失很少的情况下的变现的能力。(二)从统计上来定义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3+L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货币层次划分为:M0(现钞)M1(狭义货币)=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M1+准货币我国货币计量划分的层次:我国货币计量划分的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第三节货币流通规律一、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1、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运动形式为:商品——货币——商品。2、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商品形态的变化服务。3、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服务于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前提。商品流通的范围、规模、结构和速度决定货币流通的范围、规模结构和速度。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具有反作用。在商品与货币的交换过程中,货币与商品的运动方向相反;货币的形态始终不变;货币流通可以超越商品流通的范围。二、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商品流通所决定的货币需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如果考虑到货币执行支付职能的情况,则分子项的商品价格总额可调整为: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三、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流通规律。其基本内容是:1、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2、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纸币发行总量本章小结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产生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外部的货币与商品的对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项基本职能,并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派生职能。根据经验统计,货币可分为M0、M1和M2等多个层次。M0和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货币制度为了更好的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政府通过立法将其确定下来,便产生了货币制度。本章主要内容: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第一节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定义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它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称为币制。(一)货币制度的形成铸币铸造权分散,造成流通领域混乱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铸币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一国的货币制度的形成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演进而成,然后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一种是经过社会制度的重新建立,实行一种崭新的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货币材料是规定用何种材料制成货币,它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2、货币单位是指规定货币的名称及所含货币金属重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续上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所谓本位是指,一国规定的货币单位与货币金属保持固定关系。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磨损公差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与本位币自由兑换规定银行券、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4、准备金制度(黄金储备制度)。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币材的历史及其分析历史上的币材:贝、龟(甲骨,西周)、铅(五代、楚)珠玉、金(商、西汉)、白金(银锡合金,西汉)、白鹿皮(西汉)、银(明清)、铜(西周后)、铁(南唐、宋)、谷帛(曹魏)、盐(唐四川)、丝麻(唐关中)、绫罗绢(唐)币材的选择条件:价值高、易分割、易保存、易携带、技术条件、资源条件、交易规模、外来影响.第二节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银两本位制、银币本位制二、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货币金属,金币、银币都可以自由铸造的货币制度。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各自的实际价值流通。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的比例关系由国家用法律确定。跛行本位制:以金、银同为本位币,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货币本位制度金属本位纸币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银本位金本位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良币与劣币劣币的形式:铸币时代与纸币时代劣币从何而来:从发行的角度贾谊-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良币驱逐劣币现象“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人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假设:当金银法定比例1:15时,若银价跌落,比例为1:16。这时,把金币融化为金块,在市场上按市价换成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定比例换成金币,就可得到1份银的利润。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