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学课件普陀区工作站工商和会计专业教学安排课堂教学:讲授、案例分析(8次课)实时BBS(一次课)考核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变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不变,但是平时成绩的比例改变了:面授20%,平时记分作业(限时)占40%,模拟金融交易占40%。期末考试占80%,由中央电大出题。各班分组情况见网上,学习小组平时应有BBS讨论,最后写总结,记入总成绩。交易4个品种(股票、外汇实盘和保证金交易、期货),交易10次以上成绩有效,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记入成绩。亏了70分,赚了一点85分,大于10%的记100分。主要学习内容根据金融学的基本框架结构,本教材按照历史的和逻辑的顺序分为22章来阐述,按照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7个单元。第一篇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主要阐述了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货币的功能与作用、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与计量等问题。第二章货币制度主要介绍了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对货币制度的三种类型: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安排与演变进行了描述。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主要讨论了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演进、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等问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第一节:货币的出现和货币形式的演进第二节:货币的功能和作用第三节: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和计量关于货币起源的种种假说中国:先王制币说,司马迁的观点西方经济论中的货币起源说:(1)创造发明说(2)便于交换说(3)保存财富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产物?逻辑顺序: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历史的线索: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货币形式的演进一、涵义: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特点: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货币材料的演变: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以实物开始,发展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纸币和信用货币形式。二、实物货币涵义: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币。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各国、各地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一般物品中选择的。实物货币的局限性三、金属货币涵义: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过度到银,最后过度到金。以黄金作为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四、纸制货币纸制货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理论上称为银行券;一种是国家凭借权利发行的,理论上称为纸币。银行券和纸币都是纸制的货币符号,它们本身都没有价值。现实中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与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相同的和可并行流通的,都属于信用货币。五、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六、电子货币涵义:电子货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储蓄和处理的电子存款和信用支付工具。第二节货币的功能和作用货币在我们的生活中主要发挥两大功能:交换媒介;价值贮藏。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功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作为各种商品交易时的交换手段;二是作为计价单位去计算并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三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用以偿还债务或作其他支付货币的作用:1.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2.货币在整体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节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和计量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但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第二章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第二节: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第三节: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第四节:区域性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目的涵义: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目的: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一)确定货币材料货币材料简称“币材”,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如确定用黄金充当货币材料就构成金本位(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要是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货币。辅币是以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的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份。(四)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是指通过法律对货币的支付偿还能力做出规定,即规定货币是无限法偿还是有限法偿。所谓无限法偿,是指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所谓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五)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都是国家铸造发行的,但本位币即金属货币基本上实行自由铸造;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各国逐渐通过法律把银行券的发行权收归中央银行。(六)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候以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几种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第二节: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一、国家货币制度的涵义:即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二、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一)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1、以白银为本位币的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的流通能力。2、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本位币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化3、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白银。4、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二)金银复本位制涵义:即指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基本特征: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金、银铸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国境,都有无限法偿能力。实行金银复本位制后,大量金、银铸币进入流通,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暴露了这种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在实行“平行本位制”下,出现金价、银价两种价格,引起价格的混乱,给商品流通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实行“双本位制”下,又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三)金本位制涵义:即指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类型: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本位制三种形式。特点: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与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涵义:其又称为纯粹的信用货币制度。它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退出历史舞台后,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特点: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它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不一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一般情况下国家仅仅规定国家发行的现钞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对存款货币没有明确规定。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1、由于我国目前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从而形成了“一国多币”的特殊的货币制度。人民币是大陆的法定货币;港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澳元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新台币是台湾地区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人民币与港元、澳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元与港元直接挂钩。2、人民币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主币和辅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3、国家规定,人民币是信用货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商业银行业务库市场货币流通量人民银行发行库人民币发行程序图示出库入库投放回笼16世纪以后国家货币制度的主要类型第三节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涵义及其内容涵义:国际货币制度亦称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内容:(一)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二)汇率制度的安排;(三)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一)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在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冲击下的国际金本位制最终瓦解,代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二战以后签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3、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暴露出种种弊端,直至彻底瓦解。(三)牙买加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达成了“牙买加协定”。该协定取消了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2、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第四节区域性货币制度一、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建立,是以货币一体化理论为依据的。(二)区域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过程:1、较低阶段。各成员国仍保持独立的本国货币,但成员国之间的货币采用固定汇率制和自由兑换,成员以外由各国自行决定,对国际储备部分集中保管,但各国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和财政货币政策。2、较高阶段。区域内实行单一的货币,联合设立一个中央银行为成员国发行共同使用的货币和融资政策,办理成员国共同商定并授权的金融事项,实行资本市场的统一和货币市场的统一。二、区域性货币制度的类型(一)西非货币联盟制其最初组建与1962年,由非洲西部8个国家组成,并成立了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发行共同的货币“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供各成员国使用。(二)中非货币联盟制度其成立与1973年,由中非5个国家组成,并成立了中非国家中央银行,发行共同的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三)东加勒比货币联盟制度其于1965年成立了共同的货币管理局,发行“东加勒比元”,实行与英镑挂钩的联系汇率,1976年脱钩改为盯住美元。(四)欧洲货币制度它是从欧洲货币联盟开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建立的“欧洲支付同盟”和1958年取代该联盟的“欧洲货币协定”。欧共体建立以后,1994年成立欧洲货币局,1998年成立欧洲中央银行,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一)本章应该重点识记的基本概念外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