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用货币(creditmoney)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信用货币的范围不断扩大。特点: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是作为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凭发行人的信用流通。信用货币的形式银行券(banknotes):随银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纸制的货币,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银行券最早出现于12世纪,经历了由完全兑现→不完全兑现→完全不兑现的发展历程.银行券的发行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纸币(papermoney),亦称现金(cash)、通货(currency):国家授权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依靠国家政权强制流通,不能与金属货币自由兑换。它不以金、银作为发行保证,是纯粹的信用货币。纸币和银行券的区别: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信用方式发行的;而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国家强制发行的。银行券是为了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适应商品交易需要而发行的;而纸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典型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地与黄金或金币相兑换;而纸币不能自由兑换。信用货币的形式存款货币(depositmoney):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与现钞相比,存款货币支付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电子货币(electroniccurrency):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经济高度发展和金融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不断进化的表现,代表着信用货币形式的发展趋势。。有限法偿即有限的支付能力,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接受。。无限法偿指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格雷欣法则(列币驱逐良币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收藏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第二章一、信用工具的含义与特征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格式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就是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有四个特征: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二、信用工具的类型(一)传统的信用工具传统的信用工具通常按照偿还期限长短不同划分为短期信用工具和长期信用工具。1、短期信用工具: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金融工具,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票据,除此之外还包括信用卡、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国库券等。(1)票据:可以分为本票、汇票、支票三种本票是由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分为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支票是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2)信用证(lettersofcredit,简称L/C)是银行应客户的要求向受益人开出的,记载有一定的金额,约定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凭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是在国际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用流通工具,主要有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3)信用卡(creditcards)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客户(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具有先消费、后付款的特点和发放循环贷款的作用。(4)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interest-bearingnegotiablecertificatesofdeposits,简称CDs)是由银行签发的,载有存款金额、期限和利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转让的一种定期存款凭证。大额可转让存单具有面额大、期限固定、利率高、期限短的特点。2、长期信用工具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有时也被称为“资本证券”或“有价证券”。长期信用工具主要有股票和债券两类。(1)股票(shares,stocks)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表示其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可转让凭证。股票的特性:第一,风险性和收益性;第二,可转让性(流动性);第三,无期限性;第四,股东对公司经营的参与性。(2)债券(bonds)是一种确定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或者说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出具的对长期债务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凭证。根据发行单位的不同,债权可以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债券与股票之比较:债券是债权凭证,而股票则是所有权凭证,两者在投资特性上的区别:第一,债券有固定的还本期限,第二,债券的收益是稳定的第三,两者的安全性不同。第四,持有者的权利不同,最后,只有股份公司才能发行股票,而任何有还款能力的组织或机构都可以发行债券。(二)衍生性信用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以货币、股票以及债务等原生型金融工具为基础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三、信用工具的价格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债权转让价格=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第四章一、金融市场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含义。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金融资产交换的场所。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狭义的金融市场仅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同质的金融资产;(2)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3)大多金融市场不受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的限制;(4)金融市场不仅仅指金融商品的交易场所,还涵盖了一切由于金融交易而产生的关系。(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1、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市场的参加者2、金融市场的的客体: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工具。3、金融市场的媒体:交易媒介金融市场媒体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机构和个人。4、金融市场的价格通常表现为各种金融产品的价格,有时也可以通过利率来反映。二、金融市场的分类按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moneymarket)、资本市场(capitalmarket)、外汇市场(foreignexchangemarket)和黄金市场(goldexchangemarket)按资金的融通方式划分:直接融资市场(directfinance)和间接融资市场(indirectfinance)按金融工具的交割期划分:现货市场(spotmarket)和期货市场(futuresmarket)按照金融交易的程序分:发行市场(primarymarket)和流通市场(secondarymarket)按照金融交易的场地和空间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按照资金的融通范围分: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三、金融市场的功能(一)资金积累功能:是指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投资增长的功能。(二)资金分配功能:是指金融市场能促进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功能。(三)经济调节功能:金融市场对于宏观经济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四)风险分散功能一、货币市场概述货币市场是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交易工具是政府、银行和工商企业发行的短期信用工具,主要包括: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票据、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是:(1)交易期限短,金融资产的交易期限短的只有1天,长的也不超过1年,其中以3~6个月的居多;(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是用来弥补流动资金的临时不足;(3)交易的金融工具流动性强且风险小,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出售兑现,具有“准货币”的特点。货币市场类型: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一、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其交易对象主要是政府的中、长期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以及直接从银行获得的中长期贷款。资本市场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及政府筹集所需要的中长期资金,以及为私人中长期投资活动提供场所及便利。这个市场上的主要资金需求者是政府、企业、公司和个人等;主要资金供给者是银行、保险公司、退休及养老基金、私人和外国投资者。资本市场特点:1)交易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矛盾,充实固定资产;3)资金借贷量大,以满足长期项目需求;4)资本市场的交易工具与短期金融工具相比收益较高,但流动性较差,风险也较大。资本市场类型: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第六章资产负债现金资产资本盈利资产存款固定资产借入款在途资金占用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中间业务(传统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动用自有资金,只是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业务。包括结算、委托代理、租赁、咨询、保管、投行、信托、信用卡等等。表外业务广义:商业银行经营的、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应该统称之为表外业务。狭义(有风险的表外业务)按现行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大类型的业务。广义表外业务=狭义表外业务+传统的表外业务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安全性原则所谓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存在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承受风险能力较弱。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特殊,尤需重视安全性。(二)流动性原则所谓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随时随地应付客户予以提存和告贷的能力。商业银行之所以需保持其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根源在于其资金来源的性质和业务经营的特点。(三)盈利性原则所谓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业务活动中获得利润的能力,或者说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并作为其自身活动的内在动力的利润的程度。(四)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方针就是对三者进行兼顾,均衡和协调。商业银行对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协调策略,就是保证安全性和流通性的前提下,取得最大限度的盈利。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安全性是实现盈利性的基础,追求盈利性是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最终目标。第七章新《巴塞尔协议》Ⅱ的主要内容新协议将风险扩大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率风险,并提出“三个支柱”(最低资本规定、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要求资本监管更为准确的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第八章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至非常低的水平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没有人再愿意持有债券,只愿意持有货币。因为此时利率已降至很低的水平,人们都预期利率将升高,如果持有债券,就会遭受债券跌价所带来的损失。用凯恩斯本人的话来讲,就是此时“流动性偏好”变为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失去了利率弹性,这一现象被称为“流动性陷阱”。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货币政策失去了有效性。第九章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部分现金提取(非现金结算)第十章公开市场操作定义: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活动。公开市场是指非金融机构、甚至个人也能参与的金融市场。回购交易是指卖方或者买方在卖出或者买入证券的同时,与买方或者卖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时间、按照某个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相同数量的同种证券的交易。卖出并约定将来买入称为正回购;买入并约定将来卖出称为逆回购。作用机理:(1)调节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投放货币——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公众手持现金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2)影响利率水平和结构买进有价证券——证券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市场利率下调买进短期证券——短期证券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市场短期利率下调优点:第一,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权”;第二,适时适量买入卖出,灵活性强;第三,具有可逆性,可随时调整操作数量与方向局限性:第一,要使公开市场操作产生预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