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信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信用一、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关系●高利贷信用●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及其作用●现代信用的形式●信用与股份公司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信用(credit):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原义包括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践成约.经济学中的信用专指借贷活动.☆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实物借贷(physicalcredit):以实物为对象进行借贷的活动.☆实物借贷的存在背景:商品货币关系不普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实物借贷的局限性: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易产生矛盾.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货币借贷(monetarycredit):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和灵活.☆货币借贷的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为金融范畴.从此以后货币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高利贷(usuriousloan):以谋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高利贷盛行于前资本主义时期.☆高利贷的利率一般都高于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平均收益率,且无上限.☆高利贷没有统一的市场利率.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信用经济(crediteconomy):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阶段.☆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成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交易者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与清偿实现商品交换或货币转移.☆信用经济以货币的存在为基础,以金融业的发达为条件.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信用媒介(creditmedium):联系信用关系各方的中介机构.☆信用媒介通常作为独立的企业性经营单位运作.☆在经济活动中,信用媒介主要角色是充当中介,一方面集聚资金形成债务,另一方面运用资金形成债权,并从中获利.☆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是否通过信用媒介为标准.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直接融资(indirectfinancing):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与直接信用的差异主要在于借贷的对象,直接融资的借贷对象仅限于货币资金.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间接融资(indirectfinancing):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资金融通方式.★间接融资中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信用膨胀(creditexpansina):信用供给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信用量超出其真实基础与客观需要量.★在实物借贷和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不会发生信用膨胀.★在货币借贷和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供给部门可以通过投放信用货币和扩大信贷规模来扩张其信用能力,往往导致通货膨胀.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信用风险(creditrisk):即违约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时还本付息使债权人受损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源于信用的特征.★信用活动中始终存在着信用风险,人们只能设法控制和降低信用风险,却难以完全消除它。★信用风险不仅造成债权人的损失,而且往往会引起连锁反映,中断信用链条,破坏债权债务关系,动摇公众信心,引发信用危机.三、需要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一)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价值的单方面让渡.贷者在没有取得等值品的情况下就将出借品给了借者,双方构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而非等价交换关系,所以信用伴生着风险.★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由于在信用活动中贷者并没有放弃所有权,故必须偿还;贷者之所以愿意借出,是因为可以从中获益,借者之所以能够借入,是因为承诺了付息的责任,故付息成为信用活动的基本条件.(二)信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从逻辑的分析阐释信用的产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从信用的发展看,有两个大的飞跃:▲信用方式的进化:从实物借贷→货币借贷.▲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从单纯的消费领域→生产流通领域→宏观经济领域.(三)如何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时金融.(四)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高利贷?把握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存在的客观基础.把握高利贷的主要特点:高利盘剥;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把握高利贷历史作用的两重性.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五)如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特点来分析:以负债经营为主,具有明显的扩张性;债权债务关系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经济关系,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从信用关系中的各部门来分析;从信用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来分析。(六)如何认识商业信用的特点与作用?★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业票据为工具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商业信用的特点和局限:▲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既受自身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也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商业信用的作用:▲积极的: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企业间的资金融通,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银行信用发展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消极的: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影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信用总量的控制.1997—2002年中国商业汇票发生额1544503841507674451173916139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1987199719981999200020012002(七)怎样理解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特点:▲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1985-2001年中国银行信用规模图17262412555511724110584494420786816641053333.840810.16271.7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1985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八)国家信用的作用及其与银行信用的关系是什么?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债券.国家信用的作用:▲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改革以来中国的国家信用规模概况237.21890.343300.316740.33130201561819079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1981-851986-901991-951996-200020012002发行额期末余额(九)消费信用的作用与制约因素是什么?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消费信用的作用: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总效用.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增长概况19033775659916402000400060008000100001997200020012002(十)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存在与发展有何关系?股份公司:依法发行股份募集资本而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公司的存在和发展与信用密切相关:▲股票是一种广义的信用工具,股票的发行与转让是信用关系的延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信用关系原则在投资领域的应用.▲按信用原则组建的股份公司使私人资本变成社会资本→众多的所有者无法共同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交由值得信任的人去经营→形成企业家阶层.1995-2002年中国股票市场概况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境内上市公司(家)311514720825922106011401213境内上市外资股34435154108114112111发行A股数(百万股)76563111036177123234535290885361339483836528365市价总值(百万元)347427984239175292319521812647118480909443522203752656流通市值(百万元)93821286704520442574538821396160875214463171171875(八)对我国目前信用关系的若干看法信用关系发展迅速,信用规模快速扩大。金融资产总值从1978年的2042亿元增长到2002年202987.71亿元。各种形式基本齐备,信用关系的覆盖面已经很广。信用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的比重过大。信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信用的基础薄弱:各经济主体难以通过相应的信用形式便利地授受信用;信用价值理念和是非观念不立,守信习惯与意愿不足;信用规则缺乏约束力和制衡力,信用秩序混乱;社会信用机构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社会征信系统。02040608010012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间接融资直接融资[1]我国1995-2002年融资结构简图单位:%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