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五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1、中央银行的含义:专门从事货币发行、专门办理对一般银行的业务以及专门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银行。2、产生的历史必然统一银行券发行和流通的客观需要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观需要银行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金融监管及金融和经济秩序稳定的客观需要二、中央银行的发展(同学们看书了解)三、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同学们看书了解)第二节中央银行体制比较一、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1、国家所有2、半国家性质3、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4、无资本。没有资本金,这是指设立时没有资本金(无创设资本),而不是说其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所有者权益。如韩国的中央银行。5、跨国所有二、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1、单一型中央银行一国仅设立一家中央银行,作为中央金融管理机构,国家授权它掌握全国的货币发行,代理国库,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管理和监督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一元式,总分行制度,大多数国家中国二元式,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中央银行有较高的独立性即:联邦中央银行制度,美国、德国2、复合型中央银行指一个国家没有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于一身。相关知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九个跨省(区)分行,另有北京和重庆营业管理部货币政策委员会:咨询议事机构3、准中央银行只设置类似中银行的机构,或是把中央银行的职能分别有几个机构共同执行。如香港,货币发行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金融监管则由金融管理局执行。新加坡等国也是4、跨国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1、独立性较大的模式2、独立性稍次的模式3、独立性较小的模式(思考:为什么中央银行要保持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其内容主要由两部分完成,一是中央银行自主权(法定职权)的立法界定;二是中央银行在行使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法律主体的程度,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和其他法律主体(尤其是政府)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确定问题。四、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了解)第三节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集中垄断货币发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经济发行(信用发行)原则、调节、管理业务库发行库市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出库入库现金投放现金归行2、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有利于央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充当最后贷款人再贴现再抵押再贷款资金清算中心3、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收支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向政府融资(贷款、购买国债)保管黄金外汇储备,并进行买卖和管理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法规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此外:政策职能、监管职能、研究职能、开发和促进职能第四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货币发行业务: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黄金外汇等投入市场从而形成流通中的货币。发行原则:垄断发行;信用保证;具有弹性。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政府存款;外国存款;其他存款。其他负债:国际金融机构负债、国内金融机构往来、兑付国库券基金等。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保管黄金、外汇储备三、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资金清算业务:集中票据交换;清算交换的差额;组织异地之间的资金转移。代理国库业务第五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一、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思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货币政策工具1.一般性政策工具(三大法宝)(1)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持有已贴现的尚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向中央银行进行票据再转让的一种行为。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再贴现率的调整和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A、该政策的作用: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可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效应,影响公众的预期可以防止金融恐慌B、优点: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C、局限性:其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权不完全在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调整有一定的限度(2)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调节过程为:紧缩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放松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A.作用可调节货币供应量。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资金的流动性。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B.优点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C.局限性对经济的振动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会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不易把握货币政策的效果。(3)公开市场政策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政策目标。A.作用可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即保卫性目标。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即主动性目标。B.优点操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不会对经济产生过猛烈的冲击可进行经常性的、连续性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可迅速进行操作用于操作的政策工具有:政府债券、商业票据、中央银行的债券、外汇,存单等。C.局限性作用细微,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弱。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逆回购: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解释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投资者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齐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选择性政策工具第一,间接信用控制工具优惠利率证券保证金比率消费信用管制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房地产信贷管制第二,直接信用管制手段贷款量的最高限额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第三,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地位和权威,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以发出书面通告、指示或口头通知,甚至与金融机构负责人面谈等形式向商业银行通报经济形式,劝其遵守金融法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第四、窗口指导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属于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于2013年年初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运用。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常备借贷便利的最长期限为3个月,目前以1至3个月期操作为主;利率水平根据货币调控需要、发放方式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主要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必要时也可采取信用借款方式发放。表:SLO与SLF及央行公开市场回购的区别三、货币政策的传导1、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1)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又称货币政策的中间变数,它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也称中介目标。中间目标的选择必须具备的条件: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2)中间目标体系第一,操作目标,也称近期目标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第二,效果指标利率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变量、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政策工具手段变量中介目标最终目标公开市场再贴现调整法定准备率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再贷款短期利率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市场稳定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以利率为渠道是传统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其基本思路可以表示为: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r(利率)I(投资)Y(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核心是利率,影响消费者和企业决定的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常常是实际的长期利率而非短期利率被认为对投资支出有主要影响。(2)资产价格渠道①汇率渠道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r(利率)e(汇率)NX(净出口)Y(总收入)②股价渠道托宾的q理论和消费的财富效应托宾q=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当q值很高时(q>1),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企业购置新设施和设备的成本。因此,企业发行股票可以得到高于正在购买的设施和设备的价格,意味着企业可以发行较少的股票买到较多的投资品从而使投资支出增加。相反,如果q值很低(q<1),由于企业的市场价值低于资本重置成本,企业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而投资支出(对新投资品的购买)将会很少。由此得到下面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社会公众对股票的购买需求增加,进而会提高股票的价格Ps,使q值上升,投资增加,收入增加。M↑→Pe↑→q↑→I↑→Y↑(3)信贷渠道①银行贷款渠道②资产负债表渠道(同学们看看,然后思考?)四、货币政策的效果1.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银行存款银行贷款I(投资)Y(总收入)认识时滞决策时滞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2)合理预期因素的影响(3)其他因素的影响2.货币政策的执行原则相机决策单一规则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