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货币理论(上)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给新论中国的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货币供给的过程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量,一般称之为货币供给(应)量。货币供给(应)量,是指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名义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Ms实际货币供给(量),是指剔除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Ms/P问题:货币供给是否等同于现金发行?二、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货币供给理应是经济生活中所有货币的集合,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却存在着行行色色的货币,尤其是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许多新的金融工具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货币性”,这给货币供给的计量带来了困难。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了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率先开始对货币供给进行层次划分。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应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定义货币,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亦称“货币性”,是指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即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故也称变现力。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各国具体的货币层次划分是有差异的并且不断变化的。以我国为例: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准货币狭义货币广义货币三、货币供给的过程在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量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界的。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活动从总体上看置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约束之下。中央银行策源的货币供给,一般通过两条渠道产生:一是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或外汇;二是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四、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即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2.信用创造学说信用创造学说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理论基础,为现代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研究思路。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JohnLaw),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阿尔伯特·韩(AlbertHahn)。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3.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大批经济学家才以信用创造学说为基础,提出了各自的货币供给模型。虽然各模型之间都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点,即将货币供给量的决定都归结为受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类因素的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货币供给方程式:Ms=B·mMs为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关于货币供给量决定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如何决定的。第二节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含义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一、基础货币的含义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即:基础货币=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准备金(流通中通货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要指出的是,对基础货币的含义存在不同意见,因而基础货币的计算口径也有宽窄之分。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资产总额=负债+资本项目资产总额=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其他负债+资本项目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资产总额-(其他负债+资本项目)对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分析:对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央银行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的全过程。从上述公式可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变动,在决定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的规模上是起作用的。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增加,是导致准备金增加的基本因素;中央银行负债项目的任何增加,都将导致银行准备金的减少。高度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国外净资产对政府债权净额对商业银行债权其他资产净值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准备金资产合计负债合计三、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原因1.政府的财政收支以政府财政收支出现赤字为例:(财政部)增发通货(辅币):扩大基础货币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扩大基础货币增加税收:一定意义上不会影响基础货币发行新的债券:一定意义上不会影响基础货币。但若中央银行直接认购政府债券,却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财政部持有的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倾向于减少,这也会扩大基础货币。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黄金:增加基础货币国际收支顺差或在本国外汇市场购入外汇:增加基础货币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例如,在途结算中的票据数额增加,会暂时增加基础货币;又如,政府在征收税收或发行债券时,会暂时减少基础货币。4.中央银行的行为(如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或再贷款等)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因此,基础货币总量就可以看成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政策变量。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四、与基础货币相关的几个概念1.已调整基础货币在衡量货币政策属于扩张性还是紧缩性时,必须针对平均法定准备金比率来调整基础货币。2.非借入准备金(自有准备金)=总准备金-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3.自由准备金=非借入准备金-法定准备金4.超额准备金=总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第三节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的含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影响公众通货持有比率的因素影响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一、货币乘数的含义货币乘数,亦称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是反映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或它们增量之间倍数关系的量。即:m=Ms/B或m=△Ms/△B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由于具体的货币运行机制的差别,各国的货币乘数模型并不完全相同。同时,在M1、M2的货币供给模型中的货币乘数也不完全相同。狭义货币M1的货币乘数m1为:ketrrkmtd11广义货币M2的货币乘数m2为:ketrrtkmtd21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由货币乘数模型可知,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有: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d)、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t)、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率(t)、通货活期存款比率(k)及超额准备金比率(e)。其中,rd和rt由中央银行控制,t、k和e分别由社会公众和存款机构决定,因而货币乘数部分地属于内生性的。三、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1.利率市场利率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倾向于降低超额准备金比率。2.贷款的投资机会投资机会增多,超额准备金比率趋于降低。3.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大小借入资金易,成本小,超额准备金比率会降低。四、影响公众通货持有比率的因素1.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越偏好,则公众通货持有比率越大。2.持有通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大,则公众通货持有比率越小。3.其他因素例如,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可能会随着税率的改变而变化(对想逃税的人来说,倾向使用通货);又如,如果地下非法经济活动增长,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也会增长。五、影响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1.定期存款的利率该利率上升,则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趋于上升。2.收入和财富收入或财富增长,一般会带来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的上升。六、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1.弗里德曼—施瓦兹的分析CDRD)CD1(RDm货币存量M(实际是广义货币M2)由如下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一是高能货币H;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的比率D/R(D指银行的全部存款负债);三是商业银行的存款与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的比率D/C。其中,货币当局决定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决定存款对准备金的比率D/R;社会公众决定存款对通货的比率D/C。货币当局在控制或变动H的同时,还可影响D/R和D/C,从而决定或变动整个货币供给量。2.卡甘的分析DRMCDRMC1mC/M表示通货比率(M指广义货币M2),R/D表示准备金比率。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1960年货币存量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性和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货币、通货比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但在货币存量的长期性和周期性变动中,各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是有大小差异的。3.乔顿的分析)1(1gtrkkmk表示公众手持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率,r表示各种存款的加权平均准备率,t表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g表示政府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在乔顿模型中,货币只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在内的M1。小结:经济学家分析货币供给量的决定时,采用不同的形式,是因为他们对不同变量的重视程度不同。第四节货币供给新论货币供给新论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一、货币供给新论所谓货币供给新论或新观点,是针对货币供给早先的理论而言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托宾、约翰·G.格利和爱德华·S.肖等人。格利和肖认为,货币的基本特性是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而且在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各种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从货币供给的角度而言,货币的定义应该是广义的货币,即不仅包括通货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而且还应该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及各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所发生的负债。二、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1.极为重视利率及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视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是错误的。2.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同商业银行一样,也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第五节中国的货币供给中国货币供应量定义及其乘数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间的互动关系一、中国货币供应量定义及其乘数ktrrkmet)1)((11ktrrtkmet)1)((12二、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1.中央银行对中央政府的债权2.商业银行再贷款数量的变化3.外汇储备存量的变化三、货币乘数1.m1、m2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波动的特征,即在经济高涨时期趋于扩张,在经济调整时期趋于收缩。2.在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中,超额准备率的影响最大。超额准备率的变动具有逆周期波动的趋势,即在经济高涨时趋于收缩,在经济调整时趋于扩张。四、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据恒等式PT=MVPT=mBV(假设V为常数),这表明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可由基础货币的增长和(或)货币乘数的上升来满足。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基础货币增加得少一些则货币乘数上升得快一些;反之,如果货币乘数上升得慢一些则基础货币就增加得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