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银行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货币:是指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的商品。2.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3.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4.格雷欣法则:当金币和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通常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规律又成为“格雷欣法则”。5.信用,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6.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7.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存款或其他方式筹集资金,以贷款等方式运用资金的信用活动。8.国家信用,是以国家财政为主体所发生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信用。9.消费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10.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本金额的比率。11.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即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的条件下的利息率。12.市场利率,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息率。13.基准利率,是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14.利率体系,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体(如国家)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相互连接而成的有机系统。15.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金融业务、协调金融关系、维护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机构,是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16.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17.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18.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19.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20.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21.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222.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是管理一国金融体系、控制货币供给、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最高金融机构。23.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货币供给量中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部分,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24.原始货币,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以及从中央银行取得贷款、再贴现款而直接形成的存款,它是商业银行的最初存款。25.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资产业务派生出来的存款。26.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倍数关系。27.货币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措施的总和。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标和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28.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而引起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29.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30.金融监管,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二.简答1.简述货币形态的类型。答:货币形态,亦称货币形式,是指以什么货币材料来充当货币。货币形态经历了实物货币(含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三个阶段。(1)实物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任何货币,如果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则统称为实物货币,又称“足值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和扩大,实物形态的商品货币就逐渐由内在价值稳定、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的金属货币所替代。(2)代用货币是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纸制货币,他是作为实物货币特别是金属货币的替代物而出现的。典型的代用货币是可兑换的银行券。(3)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信用货币主要有辅币、纸币、银行存款和电子货币四种形态。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最基本的职能又有哪些?货币的职能由货币的本质所决定,也是货币本质在经济功能上的具体表现。货币在现代经济中执行着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3值。(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必须是现实的货币。②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③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3)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力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他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以及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5)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界并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它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标准)是什么?我国和IMF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分别是什么?(1)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层次时,都以货币的流动性作为标准。(2)我国是从1994年开始划分货币层次,并按照货币层次进行货币量的统计,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M1(货币)=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货币+准货币)=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划分如下:M0=现金M1=M0+活期存款(私人活期存款、邮政划汇、企业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4.简述货币制度的类型?货币制度自产生以来,从其存在形态看,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四大类型。(1)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出现最早的货币制度。它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银本位制的出现是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和银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复本位制按金银两种货币的不同关系又可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货币均按照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②双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两种货币的比价,两者按法定比例流通。③跛行本位制,是国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并且金币和银币可以按照固定的比例兑换。4(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主要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①金币本位制。他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即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充当本位币。②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黄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市场上没有金币流通,国内流通纸币或银行券,但他们在国内不能直接兑换成黄金,只能换取外汇,这些外汇可以兑换黄金。(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又称为“管理货币本位”或“不兑换纸币本位制”。5.简要叙述信用的基本功能?(1)促进社会资源再分配。现代信用主要是货币的借贷,而货币借贷的背后却是资源的借贷,因此信用在经济运行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分配闲置资源。他使得社会资源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从资源闲置者手中转移到资源需要者手中,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使用。(2)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活动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信用工具,即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凭证。信用工具的出现不仅保护了债权人(或所有者)的权益,而且还能节约流通费用。(3)节约社会流通费用。他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节约了与货币流通有关的各项费用。而且它还家属楼商品的销售过程,既节约了货币流通费用又节约了商品流通费用。同时,他也促进了商品的扩大再生产,加快了经济的发展。(4)调节国民经济。信用作为一个经济杠杆,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对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积极的干预,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信用调控经济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各种货币金融政策及法规,利用各种信用杠杆,调节信用的规模及方向,从而调节实体经济。6.消费信用有哪些形式?其在经济中的作用如何?消费信用是指由银行及其金融机构、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方式具体包括赊销和消费贷款。(1)赊销方式是指零售商直接以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它是一种短期消费信用形式,是商业信用在消费领域中的表现。赊销可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和信用卡结算方式来进行。(2)消费贷款方式,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贷款给消费者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住房及支付旅游费用等。消费信用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人们消费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既是一种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生产发展的手段。当然,如果消费需求增长超5过了生产扩张能力,消费信用就会加剧市场的供求紧张,促使物价上涨,形成虚假的繁荣,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7.信用工具具有哪些特点,其关系如何?由于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信用工具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虽然不同的信用工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同时也具备如下一些共同特点;(1)偿还性。偿还性是信用工具的发行人或债务人如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特性。(2)流动性。是指该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并且在价值上不遭受损失的能力。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能不能迅速变现,而是在变现过程中其价值的损失程度大小。(3)安全性。是指投资于信用工具的本金是否会遭受损失的特性。信用工具持有者面对的风险有两大类。一类是来自市场的风险;另一类是来自债务人的信用风险。(4)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可以为其持有者或债务人带来一定收益。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务人可按固定利率取得稳定利息收益;二是债务人可以在流通市场上低价买进信用凭证,再适时高价卖出,赚取买卖差价。信用工具的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有些情况下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对于某一具体的信用工具,在一些情况下很难同时兼具上述所有特征。8.构成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不同?(1)主体不同。商业信用是厂商或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或厂商。银行信用不是厂商或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厂商、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而债权人则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2)客体不同。商业信用提供的不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而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业资本。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3)与经济景气状态程度不同。商业信用的盛衰和经济景气状态相一致;而银行信用的变化与经济景气状态往往不一致。9.构成信用的要素?(1)债权债务。任何信用要得以成立,必须至少有两个当事人:一方是借入的债务人;一方是贷出的债权人。(2)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债权债务的载体。(3)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也即借贷期限。(4)利率。利率是利息和本金之比,是信用回报高低的表现,也是信用的必备要素之一。10.简述利率体系的基本内容(结构)?利率体系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体(如国家)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互相连结而成的有机体统,主要包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