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课程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复习要点及重、难点分析)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课程的四种定义课程即科目: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该定义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思想。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课程即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2.课程的类型(1)按课程对文化的选择,课程可划分为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2)按课程内容的属性,课程可划分为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3)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学习的计划性方面: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学习的环境方面:显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和机能,隐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学习结果方面: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内在联系:在显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2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方法和材料上,它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的形式。4.幼儿园课程的要素(1)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即教育理念之所在,幼儿园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2)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对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还是“相对更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3)课程的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各种成分就有可能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各种幼儿园课程都能在反映课程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连续体中找到适合的位置,并以此作为决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等的依据。5.幼儿园课程的三个基础及各自解决的问题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有心理学基础、哲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他们分别主要解决了幼儿园课程中的“如何教”、“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分成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认知的本质——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平衡,不平衡到平衡的连续发展,就是整个认知发展的过程。动作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任何知识都发源于动作,动作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动作发展了,主客体各自的联系就得到了发展,它们分别演化成为关于客体的物理知识结构和关于主体的逻辑数理知识结构。(2)皮亚杰对教师提出的三条建议: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以及应该懂得为什么运算对于儿童来说是困难的。(3)皮亚杰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从皮亚杰理论中得到启示,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始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强调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强调在活3动过程中鼓励儿童的自我调节和反省抽象。主张教育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认定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活动为儿童学习的根本除了在一般意义上提出和运用皮亚杰理论推衍而来的教育、教学原则外,以皮亚杰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学龄前儿童课程不断出现。7.维果茨基理论的最近发展区、鹰架教学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鹰架教学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应该既能适合的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应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水平下的能力;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起到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8.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代表人物:格塞尔基本观点:儿童的学习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在儿童生理成熟(即达到准备状态)之前的早期训练是不会产生显著效果的。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成熟理论启示幼儿园应在不施加不适当压力的情况下让儿童得到发展,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和创设环境;教师应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当儿童尚未达成准备状态时,应耐心等待儿童的成熟,而不要人为地去促进儿童的发展。受这种理论的影响,许多学前教育机构重视材料和活动的选择,而选择的依据是儿童的兴趣,教师也为儿童安排活动区角,让儿童自己选择。9.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艾里克森基本观点: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格结构说。埃里克森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他将人生分为8个阶段,,每一发展阶段各有其特定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任务有待解决,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危机不断解决、各阶段不断转化的过程。危机顺利解决有助于发展健康的人格,否则,便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强调早期儿童人格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重要性。在幼儿教育机构中,开展游戏和艺术等表现和表达活动得到了认可,儿童早期心理冲突的解4决以及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被看作对于维护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10.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基本观点:认为对人的心理研究应当集中于可观察的行为,即使像思维这样的高级心理活动,也可归结为行为,主张通过在刺激条件和有机体的反应之间建立关系来帮助人获得行为,强调强化和练习。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确认儿童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复杂的学习任务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强化的手段等都是最为基本的。11.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基础的原因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12.哲学的主要流派(1)经验论。代表人物是洛克。受影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有蒙台梭利课程。(2)唯理论。代表人物有笛卡尔、莱布尼茨和康德。福禄贝尔设计的课程就受此流派影响。(3)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杜威13.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1)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勃朗芬布伦纳将人的行为和发展放置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生态系统之中,探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作用以及人与各种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生态环境包括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中心又向四处扩散的网络,前5者逐个地被包含在后者之中。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大系统是指各种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大系统)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及与此相联系并成为其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2)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这是因为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各级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情景类型、各情景内部所存在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各情景之间联系的性质和范围,以及靠价值观念维系和支持的人的行为和组织等等,都与大系统是同源的,是受其制约的。由此可见,脱离社会文化去探讨幼儿园课程是没有意义的。因而,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14.组成幼儿园课程的教育活动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等。15.游戏的特征具有以下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被认定为游戏:非真实性、源于内在动机、过程导向、自由选择、积极情绪等。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17.教学的含义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学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就教学本身而言,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18.行为主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6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将教学看作是刺激—强化—反应的过程,认为通过教师对预设任务的教学,幼儿即可获取教师期望他们学得的知识和技能。皮亚杰反对灌输式的教学,他认为,当儿童尚未发展完善同化外部世界的内在机制时,再完美的外部刺激也无济于事。因此,教学应该依赖儿童心理某些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在发展中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训练或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只有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19.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日常生活活动即指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外的、幼儿在园的其它活动,包括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起床、离园等与日常生活直接关联、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活动。20.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质。其原因在于:首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则,因此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广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其次,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而日常生活活动包含了潜在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对多领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