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色彩运用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色彩运用的研究作者姓名:陆燕工作单位:嵊泗县海韵幼儿园我们生活在斑斓的色彩世界中,色彩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的绚烂、多姿,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朝气充满着活力。从色彩理论学的角度来说,它是光作用所产生的,它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要素。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符合他们具体形象思维的,最直观的最早接触到的色彩的相关知识就是色相了,即红、澄、黄、绿、青、蓝、紫等现实世界中具体的颜色。如何使幼儿美术创作中这些色相的运用更加的和谐、科学,给欣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让欣赏者体验到作品中独到的美进而产生与创作者的共鸣呢?这也正是我在我园新概念美术特色的园本教研下一直思考、探究的教学点。一、科学地运用色相,提升儿童画色彩的和谐美。孩子们天生是色彩的精灵,在色彩的世界中孩子们不用通过教师任何的激励,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会与色彩进行亲密的接触,他们是绘画界的大师,操起手中的工具在画纸中“大显身手”。他们的作品可谓是超现实主义的纯粹抽象派,特别是小年龄段幼儿的作品颇有名家的风范。但与名家门的作品相比最大的缺陷就是色彩的滥用。把教师提供的所有色彩都用在他们的创作中。这是小托班年龄阶段幼儿在美术创作中最原始的表现,同时年龄段越小的幼儿在美术创作中过程中不可预设的情况发生的概率会越高,从而导致整幅作品在色彩上呈现出脏、乱、灰暗的现象。如何避免克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且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到乐趣并获得相关的色彩经验呢?1.科学的提供色彩,把握作品的色调。幼儿对色彩知识的相关学习,根据其年龄阶段的不同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的。《纲要》科学地对托、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色彩认知上有了明确的要求,即感知三原色——红、黄、蓝。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画面色彩的艳丽很多教师会把这三原色一起端上来,供幼儿自由创作。殊不知三原色中的色相个体虽然很有视觉冲击力,但当他们三者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中时,原本个体中的艳丽让彼此之间的光芒给掩盖了。这好比是人的着装,如果一个人穿着红色的上衣黄色的裤子蓝色的鞋子,无论此时你上衣的款式有多么的时尚但值得肯定的是你时尚的上衣是无法占据别人的眼球的。因此,幼儿美术作品中三原色齐上出现的效果也会如此。通过一直以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小托班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建议教师根据画面的需丘为幼儿提供三原色中的其中一种。也许有的老师会疑惑的问“只给孩子提供一种颜色,孩子能感兴趣吗?画面色彩不会单调吗?”一直以来的实践告诉我科学地、横向地控制提供的色彩也可以满足幼儿用色上的随意性,让他们尽兴的用色又便于教师对整个画面的色调加以把握。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然热爱缤纷的色彩,但是对于色彩中色相的感知及其的少,他们没有把所有的色相都跃然纸上的欲望,对他们来说只要教师提供的色彩可以让他们不加限制的随意的运用那就是最大的满足最大的快乐。基于这点教师在提供色彩时可以“缩横向,放纵向”也就是说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色相要少,而根据色相饱和度不同所产生的颜色的效果也不同这一特性为幼儿提供同一色调中丰富的色彩,让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除了认识三原色外还可以初步地感知到色系。如,在《小脚丫跳舞》这个小脚拓印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在这幅作品的色彩上确定一个主色调——蓝色(这也正是每个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事先预设的)。这就决定了我这个活动中幼儿要认识的颜色是蓝色。根据色彩的饱和度蓝色可以调和成无数的深浅不一的蓝色:淡蓝、湖蓝、钴蓝、深蓝、群青……等。考虑到我们教学的是托、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运用蓝色调时我只选取两种有代表性的常见的蓝色——淡蓝和钴蓝。.然后在色彩的量上给予了释放和满足——把色彩调和到了大水盆中,让孩子的小脚沉寂在蓝色的海洋里,尽情的在白色的底纸上舞动。孩子们开怀的笑声让你不再怀疑色相限制削弱了他们的兴趣,同时在孩子们的笑声中一张白底蓝色调的小脚丫拓印画(半成品)悄然诞生了。通过小、托班这种科学的色彩感知后,幼儿几乎对色盘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说在小、托班色彩教学上教师“收”的比较多,那么到了中班后期后教师要以“半扶办放”的教学理念对幼儿色彩的教学加以指导。这时候的幼儿可以接触冷暖色了。所谓色彩的冷暖其实与实际的温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色彩与色彩相比较而言产生的感觉,能够让我们看到某种色彩时便迅速联想到实际存在的某些物质,并产生出一种主观的印象,它其实是我们对色彩认识的一种心理错觉。根据色盘的排列,红、橙、黄为暖色,绿、蓝、紫为冷色。冷暖色在幼儿美术创作中数幼儿接触较早的系统性的色彩教学。冷暖两个色系之间是相互映衬的。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中一定要引导幼儿冷暖色的对比使用。起初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作画的主体和背景为出发点运用冷暖色调。如果画面的主体孩子选择的是暖色调那么背景建议最好选择冷色调。在幼儿能自如的运用这一技能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在同一画面的一个主体中,在色系统一的前提下体现冷暖色调的色彩搭配技能。如,在中班第一学期《快乐小猪》教学中,在幼儿构图完成后,我为每位幼儿准备了12色的油画棒,在复习冷暖色调的基础上请他们为小猪选择一种色调的衣服,然后请孩子们上色。上色完后再请他们选择一种相对的色调来添画背景。整个过程除了孩子们涂色之外还有一部分时间用在引导他们彼此间的交流、分享上。到了中班第二学期《奇怪的脸谱》的教学中,我为他们提供了玫瑰红、红;桔黄、橘红;中黄、柠檬黄。草绿、翠绿、深绿;钴蓝、群青;黑、白等十余种水粉颜料。在教学中首先在幼儿彼此的交流中和教师的建议下确定自己画面中的脸谱主色是那种色调中的哪个色系。有的幼儿选择暖色调红的红色系,有的选择暖色调中的黄、橙色系,也有的会选择冷色调中的蓝绿色系等等,在确定色调和色系后再引导幼儿如果需要加一种相对的色调你选择什么颜色。这种理论的交流通过实践的创作孩子能很自然的理解同一色系为主体,冷暖色的对比使用的色彩搭配技能。在多次的创作后,幼儿就能自如地掌握对比色了。2.巧妙地运用调和色,表现儿童画中色彩的和谐美。调和色也称相似色不属于色相中的七色,通俗的说它是万色调和后所产生的颜色。它是所有颜色的回归同时他包罗着自然界中所有的颜色。他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的包容性、和谐性。幼儿园色彩教学中的调和色通常以黑、白、灰、金、银五色为主。在没有接触新概念美术教学之前,我们的美术教学基本上拒绝黑、白两色。因为黑色容易显脏又让人觉得压抑,白色空洞无法体现在作品。于此同时我们冷落灰色,因为它让人觉得沉闷。金色和银色在孩子现有的作画工具中很难得一见所以我们对此是忽略。幼儿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力、渲染力为何无法提升美术作品本性美?这是我一直观在眼中却无法解决的难题,而接触新概念美术教学后,我才豁然!期主要的原因是我忽略了调和色的运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创作中尽情的释放黑色、白色。如果说红色给人以奔放,活泼,温暖;蓝色给人以宁静、宽广、自然;黄色给人以健康、爱意;无疑黑色给人以压抑而白色总是处于被忽略的地位。正因如此,当红、黄、蓝、黑四种颜色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大部分的孩子们无疑会选择红色其次是黄色再次是蓝色这与他们活泼、可爱的个性及想得到他人的关心爱护的心理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了儿童画色彩总是那么的艳丽斑斓但并不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夺人眼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感,反而导致整个画面漂浮、游离。而作为万色之首的黑色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憾。因此教师不应再怀疑本属于压抑沉闷的黑色的能耐,我们要引导幼儿在画面中尽情的释放我们的黑色,加强幼儿原有作品的视觉冲击同时平衡作品的色调,提升了作品的优雅、高贵、神秘并伴有的无限想像!纵观国内外的美术大师们的作品,黑色无不存在。毕加索《镜前的女人》在大面积的运用的多种色彩后巧妙以流线的手法运用黑色使整幅作品的色彩非常的和谐。十七世纪西班牙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创作的《狂欢节》《星空》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只有简单的线条,一些形的胚胎和儿童涂鸦期的偶得的形状,但他的画面犹如色彩的盛宴,红橙黄绿青蓝紫无一缺席打破了我们教学中画面不超过四色的原则,可为什么整个画面的色调还是达到和谐不会浮躁呢?用心欣赏你会发现他们的画中完全的释放了黑色,不论是黑色与白色的结合,黑色与黄色的结合,黑色与蓝色的结合与红色的结合,虽然都是以平涂块面的方式表现,但在他的画面中无不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及严肃深奥的内涵。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先驱波洛克的“滴画”,简单的点线面及斑斓的色彩让人觉得自由、跳动富于激情。最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临摹了。回头再来欣赏我国的水墨画自古至今为什么能受到文人墨客的热爱、垂青呢?这与画面中无穷变化的黑色密不可分吧!在对于这些名画的欣赏当中我们虽然无法深刻的去意会去洞察大师们仙作的内涵但我们可以理性的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大师们色彩的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些所得运用在儿童画的教学中。如《小脚丫跳舞》为例,在第一课时幼儿脚丫拓印结束后,你会发现富于变化的蓝色(淡蓝、钴蓝)使整幅作品在色彩上不再单调而且有一种旋律般跳动的美,但是由于是白色的底纸使整幅作品在色彩的明度上过低导致画面呈现出“浮感”。这时我就引导幼儿运用黑色记号笔来大面积的表现“脚丫宝宝”的头发。同时在白色的底纸边上用黑色水粉进行面的装饰。在黑色的映衬下原本色彩饱和度较低的画面一下子提升了不少。“浮感”的色彩又如受到了重力的压制平衡了许多。画面中白色的运用,在玩色教学中较为常见,如在小班“滴画”的临摹教学中,我们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颜色。为了衬托这些颜色固有的个性美,黑色是最佳的底色,同时黑色又能平衡这些艳丽的色彩。可是平衡了画面色彩后你会发现整幅作品的画面色调纯度过高,通俗的说画面会偏向沉暗,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白色水份颜料以小块面或线条出现,这样你会发现画面中的白色犹如黎明前的一丝亮光,又如跳动的音符,让欣赏着感受到整幅作品充满着生命和激情。再以大班教学《奇怪的脸谱》为例。在奇怪的脸谱中,我尝试让个别的幼儿大面积地运用对比色进行创作,基于对比色中的6种颜色彼此间的视觉冲突非常的强烈。用孩子的语言表述那就是对比色的容易打架。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用大块的黑、白两色对画面中的对比色加以调和。怪不得孩子们喜欢把黑、白两色称黑警察、白警察!其次要.释怀灰色。黑色和白色在一起能让人感受到和谐中的跳动美。而灰色是介于他们两者之间的。他被孩子们称为“灰警察”。有它的画面你会觉得和谐中透露着大方,犹如大家闺秀永远是那么的得体。作为调和色的黑色虽百搭但在创作中对孩子上色技能要求过高。因此,在孩子创作中弄巧成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用灰可以不必担心孩子画面出现脏乱的现象。在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针对中班孩子,教师更偏向于引导幼儿用灰色去找朋友。同时教师在引导幼儿创作时很少提供灰色为底色进行创作,其实这值得我们可以去尝试。在教学《下雪天》时,我选择灰色卡纸作为底色让幼儿在上面进行创作。主体结束后,我引导幼儿运用白色以圆点的方式表现雪花。作品完成后,你会发现灰色底纸白色雪花的搭配能一下子把欣赏者带入雪天的意境中,简单的色彩表现了作品的意境的美。第三,尝试进入黑白灰的世界。斑斓、艳丽色彩定格了儿童画的色彩表现,殊不知黑白灰的世界也有着异样的美,那种美是朴素的美简单的美。在教学大班的《借形想像》中我引导幼儿运用黑白灰色彩的调和性为画面去上色。画面的效果出来后你会发现原来黑白灰的世界也有无穷的变化,这种变化结合画面表现的内容让你联想侏罗纪时代大型食草动物们发生在地球上故事。也会让你联想到地球深处那些原始生物的活力…黑白色的结合使灰色更加来的多彩,整个画面的效果不亚于彩色画。3.一如既往地运用色相原本的纯度,还原儿童画的本色“这画的是什么?怎么一点都不像?”“太阳是红色的,你怎么画成了蓝色?”“小草是绿色的,你怎么画成了红色?”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画的这种评价我们并不陌生。在家长和有的教师眼里觉得画得像不像才是他们衡量幼儿作品的主要标准。这其实非常的不科学!形成这样的衡量标准其原因在于教师和家长以成人的主观的意念为出发点过分追求画面色彩的逼真性和多样化而忽略了创作主体是幼儿。因此,这种衡量标准是违反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新《纲要》纠正了旧《纲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阶段划分的错误。幼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