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学一、选择题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C)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D)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A)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B)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D)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D)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B)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A)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C)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B)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D.长期性(D)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011成都教师公招考试试题(95%押中率)一、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规律B.基本教学规律C.基本心理规律D.基本身心规律(C)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A.130B.140C.150D.160(B)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C)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A.自我了解B.自我实现C.自我行动D.自我控制(D)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A)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A.女优于男B.大致相等C.男优于女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B)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A)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C)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A.一般化B.具体化C.分化D.泛化(D)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C)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C)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A.生活焦虑B.择友焦虑C.缺钱焦虑D.考试焦虑(D)13.发现学习是属于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A)1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C)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A.健康的人格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心理D.健康的生活(C)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苛勒B.斯金纳C.桑代克D.布鲁纳(A)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B)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D)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B)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形成性评价B.定性评价C.定量评价D.考查性评价(A)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A)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B)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B)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D)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C)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D)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B)2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B)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C)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D)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D)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C)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D)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选择。A必然B必要C必需(A)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B)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D、为了一切学生(C)4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D)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A)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B)45、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C)46、课程不是教学的()。A、权威B、方向C、目标D、计划(A)47、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去实施教。A、嘴B、耳C、心D、眼(C)48、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A49、教师是学习的()。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D)5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时间的活动。A、1/3B、2/3C、1/2D、1/4B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A5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B5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针对性、因材施教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A)5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A时代的要求B教学要求C家长的要求D学校的要求(A)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教材改革B课堂教学改革C课程改革D教师素质提高(C)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A教学大纲B学生发展特点C国家课程标准D课程改革纲要(C)5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5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C)5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A教材就是教科书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C教材就是课程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B)二、多选题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传统思想因素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c.科学文化因素d.生产力因素e.社会因素(b、c、e)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a.国家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e.问题课程(b、c、d)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a.教材b.教学辅导书c.综合练习册d.教学目标e.教学指导书(e)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规定培养目标d.学科顺序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a、b、c、d、e)5.“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c)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讨论法e.实验法(a、b、d)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最一般的方法有A讲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