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在高考中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多,主要有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复习备考中还要重点把握本单元知识同文化与经济、综合国力、人生的关系。从考查形式看,本单元知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预计2012年高考,要注重本单元知识与历史现实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史料或古文考查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从抗震抗洪救灾、嫦娥二号探月到成功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凸显优秀文化的激励功能,尤其是要结合先进文化、科技活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等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此外还需关注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以及当前反对“台独”,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奋斗的具体事例,考查其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内涵。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1.古代辉煌的历程如果把探究人类文明源头的目光投向中华大地,人们会看到,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______辉煌历程。七个发展时期文化思想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并产生宋明理学宋元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_________的冲击近代西方文化传入明清进入气度恢弘的_______时代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隋唐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确立了__________汉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________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秦划时代至尊地位全盛注意:以上七个时期,在复习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时期,如秦的统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宋元时期文艺、科技等方面成就巨大。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__________(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______a.汉字汉字的作用: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_________和丰富成果。几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汉字发明和使用的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______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源远流长汉字文字历史轨迹文明时代汉字文化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意义:是中华文化__________留存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__________,重视_______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_______之大、______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_________A.包容性的含义: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一脉相传历史经验保存规模存留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B.包容性的作用: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_____,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说到底是由近代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理(2)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_____________的领导和___________的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国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交流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考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A.作用:文学艺术,对于_____人们的精神生活、_____人们的精神B.风格:辉煌而_____________、丰富而绚丽的内涵、______而______C.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2)中华文化中的科学技术A.地位:_________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反映展示悠久的历史鲜明独特科学技术出了巨大贡献。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C.意义:中华民族在________、________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_________,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体现。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__________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实际运用实用性整体性认识改造科技成果生命力创造力自然条件历史地理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__________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A.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____、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艺术家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B.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________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各具特色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多民族民族特性共性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_和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_________和强大的___________。认同感归属感文化底蕴民族凝聚力讲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区别: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侧重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来说明。源远流长可以理解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没有中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角度说的,侧重从内涵上来说明其特征,即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上。②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民族共同形成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联系: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温馨提示】1.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点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指中华民族所创造,为中华民族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地域内,由于各民族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具有明显民族个性和特征的文化,因此,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的区分【点评】中华文化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中华文化包括滇黔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虽然都是汉文化,但从地理区域上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因此,文化的区域中华民族又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的生活习俗,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研究文化现象,在学习时要注意区分。【高考题例】(2010·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引述书本材料内容。本题结构特点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明确一项错误的基础上即可作出。选项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表述【答案】C【变式训练】(2009·天津卷1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解析】《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说明它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千年来,《格萨尔王传》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说明它源远流长,故选①④。【答案】D【热点材料蔡武率团参与台北“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9月6日率团参与在此间举行的“把握契机·开创新局——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中,蔡武以《大陆文化发展及对两岸文化交流的前瞻》为题致辞。他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顺利签署后,各领域务实交流取得巨大成就;不过,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不能替代文化交流与思想沟通。“尽快扩大和加深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应该也必须成为我们共同的话题,是今天在座的两岸文化界同仁对两岸同胞所承担的一项重任,我们义不容辞。”蔡武向两岸文化界人士具体提出四点意见和建议:凝聚共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深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领域;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热点解读】★文化生活角度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蔡武向两岸文化界人士具体提出深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领域,凸显区域特色,表现各具风采的地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论坛开幕式中,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向两岸文化界人士具体提出,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把握契机·开创新局——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经济生活角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生活角度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契机·开创新局——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典例分析】1.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提出,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