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水平评估指标本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领域,11个二级指标项目,50个要素。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1.教学管理1.1教学理念1.2教学计划102.教学保障2.1教学人员2.2教学条件103.教学过程3.1教学常规3.2教学研究3.3教学评价3.4教学资源604.教学效果4.1课程达标4.2学业水平4.3充分发展20说明:1.评估结论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2.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1项,总分值100分;得分达到总分的85%以上,结论为“优秀”;达到总分的60%以上为“合格”;得分在总分的60%以下,结论为“不合格”。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标准分值评分操作方法得分备查材料自评他评1.教学管理1.1教学理念①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积极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②实施素质教育,体现创新教育,坚持启发式教学。③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④明确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5②要素2分;①、③、④要素各1分。能够体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理念的有关材料,如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等。观摩体育与健康颗。1.2教学计划①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2004]47号)、《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粤教研[2005]7号)的要求,开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开足课时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②学校有体育与健康教学发展规划和活动计划,有体育与健康教师继续学习计划,有针对体育与健康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奖励和表彰的措施。③学校体育与健康科组有教学工作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体育与健康教师有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④体育与健康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体现体育传统特色与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5①要素2分;②、③、④要素各1分。①体育与健康科组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学年度课程计划安排表。②全体体育与健康教师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③体育与健康科组周课程表。2.教学保障2.1教学人员①体育与健康专任教师数量满足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需要,能够高效率完成教学工作;全体体育与健康教师都具备规定学历资格;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使用普通话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和交流。②体育与健康科组长有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承担体育与健康教学课题研究。③体育与健康科组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和制度,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开展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④重视抓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有在当地有声誉较高的体育与健康学科带头人,并能开设有一定影响的示范课、研究课。⑤体育与健康教师具有信息技术与体育与健康教学整合的基本能力,80%以上体育与健康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有体育教师能制作多媒体课件。5每要素1分。①体育与健康专任教师情况表。②反映体育与健康教师工作水平、学历状况的有关材料。②体育与健康学科带头人基本要求。③体育与健康教师听课记录本。④体育与健康教师开发或制作的多媒体课件。2.2教学条件①按照国家和省《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配齐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满足体育教学需要;能合理地提供给师生体育锻炼,并得到充分使用,促进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②学校经费能保证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的需要。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师专业发展,体育科室至少有3种以上的体育与健康杂志、报刊。③学校为体育与健康科组配备电脑。能满足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④学校能保证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同工同酬,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活动和训练均能计算工作量。5①要素2分;②、③、④要素各1分。①体育与健康场地、器材配备情况、使用制度、使用效果等。②体育与健康科组情况。③查教务处、总务处资料。3.教学过程3.1教学常规①体育与健康科组备课制度完善,有固定的交流和研讨时间;全体体育与健康教师都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备学生、课标、教材、教法和学法;体育与健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各种潜能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②教学内容能体现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③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进行练习;组织形式能提供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④学生有较适宜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指数)。一般练习密度在50%以上,平均心率在130-140次/分钟间。⑤提供的教学方法、教材能关注每一个学生,体现因人而异;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⑥教师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对突发情况能予以及时、恰当的处理;教师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有创意,评价反馈及时有效。⑦教师在发展学生身体的同时,能关注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⑧教师能注意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和及时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⑨教学氛围宽松和谐,体现合作精神;教态亲切自然,有感染力,善于与学生沟通情感;教学环境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和谐。22①、②、③、④要素各3分;其他每要素2分。①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要求;②体育与健康备课组活动记录、体育与健康教师备课本及教案;③体育与健康科学生模块测试成绩记录;④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材料;⑤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表;⑥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3.2教学研究①教学教研制度完善,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和研究课题,有过程记录和具体成果。②体育与健康科有地市级以上立项课题;体育与健康教学科研课题的提出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提高。③80%以上的体育与健康教师参与各种体育与健康教学课题的研究,研究的课题有过程记录、阶段总结或有论文等成果。④教学研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能在地市级以上教学教研活动中交流或获得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的奖励。⑤体育与健康教师能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经常写教学札记,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具体的教学效果。⑥近三年每个体育与健康教师能在各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其中体育与健康科组长2篇以上。18每个要素3分;③要素中未达60%,该项得0分。⑥要素中未达到的,该项得0分。①体育与健康科教学教研制度。②校本研究活动记录。③体育与健康科教学科研课题立项、检查和结题的实施记录。④发表论文的复印件,获奖论文、交流论文的证书复印件。3.3教学评价①体育与健康科教学评价按《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和《广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粤教研[2006]16号)进行。②体育与健康模块学分认定,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测验两部分组成。评价包括技术、技能和体能素质。③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较高,听课评价优良课比例不少于60%,其中优秀课不少于10%。④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进行抽测,合格率达95%以上。⑤按《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标准》项目进行抽测,合格率达95%以上。15每要素3分;要素优良课比例③低于40%,该项评0分;④⑤要素中合格率低于90%,该项评0分。①体育与健康模块学分认定标准及学业考核成绩。②近三年各年级考卷的设计和试卷分析情况。③学生自我评价及教师自我评价材料。④实验操作考查登记表。3.4教学资源①有足够的与体育与健康学科相关的各种图书等媒体资源,能够满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需要,满足学生课外学习体育与健康的需要。②学校能够开设传统或特色的体育项目满足正常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要求。③聘请社区人士、家长参与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开展社区青少年体育与健康锻炼和竞赛活动。④开发社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有社区体育与健康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计划,有社区体育与健康活动基地。5①要素2分;②、③、④要素各1分。①近三年购买的体育与健康学科类图书的书目一览表。②各类资源的相关证明材料。4.教学效果4.1课程达标①体育与健康教学达成《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达到《广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粤教研[2006]16号)规定的要求。②完成田径和健康教育必修必选模块(内容)的学习,并获得11个必修学分(含重修后获得)的学生达100%。③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粤教研[2005]7号)要求,高考X科选修体育与健康科的学生,完成体育与健康选修模块学习,并获得6个选修学分。6每要素2分;②、③要素中未达到的,该项得0分。①学生学分认定登记表。(档案)4.2学业水平①模块学分认定考核内容按《广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粤教研[2006]16号)规定的要求,终结性测验合格率达99%;抽测考试(考核)合格率达99%。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以上。③《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标准》合格率达95%以上。9每要素3分;②仅达93%得2分,仅达90%得1分;③仅达93%得2分,仅达90%得1分①学科模块测试情况。②近三年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标准》测试情况。4.3充分发展①发现和发展学生体育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体育特长学生的学习和训练。②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体育与健康科学的能力,有与社区和其他学校显示进行体育项目交流和比赛的能力。③近三年参加各级体育竞赛,有学生获市级以上奖励。5①要素1分;②、③要素各2分。①体现体育特色学生发展潜能材料。②学校参与社区活动和校际间比赛的记录③学生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