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30分)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原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B.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C.历史研究要不断创新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2、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国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惊人一致。他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3、“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材料体现了文明史观的观点②“传统”和“交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③材料的论述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④“传统”和“交流”的概括是片面的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②③④4、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第一手史料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5、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式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A、鉴往知来B、以古讽今C、厚今薄古D、贯通古今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7、新浪网《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文认为同时期的历史政治人物乾隆与华盛顿谈政见,谈三权分立,双方会吵起来;谈文字狱,双方则有可能会打起来。两人的政见差异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源于A.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B.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C.科学教育与启蒙教育的差异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大环境的影响-2-8、将近现代历史看做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9、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这种对历史客观性的信心?①“历史是一门科学,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②“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③“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晚期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农历己丑年④民国1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了合作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二、简答题(30分)11、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近代社会的变革。回答下列问题。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货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向中国全境蔓延。若以1871年至1873年的进口值为100%,1891年至1893年即增加到206.6%。“洋布、洋线、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趋新、求异、逐洋成为时尚,洋货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中华文明史》(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货畅销的原因?结合材料说明洋货畅销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2)指出材料中政府倡导新称呼的背景。废除“大人、老爷等名称”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3)19世纪,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上述报刊分别宣传了哪些进步思想?并举出具体事例说明。-3-1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下列两幅图,概括19世纪末中国两大政治运动兴起的区域性特点及相互关系,并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阶级关系、思想等方面因素分析其原因。13、简要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三、综合题(40分)14、(34分)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1)概括材料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2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6分)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1851年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4-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材料二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º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5-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A4、D5、d6、b7、D8、D9、A10、A二、简答题11、(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落后的劳动生产力使中国产品无力与外国竞争;影响:造成传统产业的衰落;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消费观念发生变化。(2)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影响:促进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传播、普及资产阶级平等的观念。(3)《时务报》——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事例: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民报》——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事例: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事例: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抨击尊孔复古逆流等。12、(1)区域性特点:戊戌变法运动兴起于南方;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北方(2)形成原因:经济因素,南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北方相对落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阶级关系因素:南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形成一股较大的政治势力,北方主要表现为农民、手工业者的秘密结社。思想因素:南方资产组织维新派新思想播较广,北方则盛行小农平均主义和封建迷信。(3)关系:虽共同形成又一次革命高潮,但各自为战,没有机会结合(或没有汇集成为统一的力量)。(4)原因:①民族危机加剧,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②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害怕人民革命,不敢发动群众,而仅仅依靠无权的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③农民的落后性,盲目排外的思想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3、答案:1789年前的法国是个封建国家,经济上以农业为主,资本主义还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19世纪前期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社会后果是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基于上述变化,1789年革命和1848年革命就有以下的不同:第一,革命任务不同:1789年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848年革命-6-的任务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之内推翻资产阶级的一个集团--金融贵族的统治,扫除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分享统治权。第二,革命的对象不同:1789年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专制的波旁王朝;1848年革命的对象是金融贵族的“七月王朝”。第三,革命群众的组成煌?fontlA.ng=EN-US1789年革命中,革命群众主要是城市人民和广大农民;而在1848年革命中,无产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三、综合题14、(34分)(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范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2)阶段和理由:(示例)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历史条件: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