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湛江市2016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一)文综历史试题24.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分封制受到冲击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故D项错误。【答案】C25.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选派董仲舒……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并非独重法家,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B项错误;“重用张汤,……治理长安”,长安并非封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可见儒法并施,故D项正确。【答案】D26.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王守仁的话A.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B.反映了因果报应源于良知C.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体现了天理良知自在人心【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材料未体现“行”的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因果报应,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故良知即天理”“心自然会知”可知天理良知,是人内心本来具有的,故D项正确。-2-【答案】D27.下表是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图。据此,可以推知时间人口(亿)全国耕地(万倾)人均耕地(亩)雍正17341.0942820.357.50乾隆17531.8368677.583.69乾隆17842.8633700.942.45嘉庆18123.3370727.082.18A.土地兼并有所好转B.人地之争矛盾日益突出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失效【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土地日益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人口一列持续增长,人均耕地一列持续下降,突出体现了人地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农业发展的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当时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B28.1881年,在广东南海县,1000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了A.近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B.外国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迫C.机器生产冲击手工业者的生计D.地方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试题解析】材料未反映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外国资本,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反映了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间的矛盾,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可知,官府并非单纯鼓励兴办实业,故D项错误。【答案】C29.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维新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3-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知识点】戊戌变法【试题解析】维新变法过快过急,许多人处于观望中,无所适从,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害怕群众,害怕革命,变法运动缺乏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戊戌变法意在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列强侵略,故D项错误。【答案】B30.1935年《妇女共鸣》中强调说:“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同年的《读书生活》则反驳说:“五四以后,‘他’‘她’和‘斗也’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上述争辩集中表明A.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B.近代中国思想派系众多C.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D.近代中国重男轻女严重【知识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试题解析】争论内容为妇女相关话题,并单为妇女而造字,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中国思想范围太广,而且材料只有用“伊”与用“她”两种观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A31.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以“反对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全世界,特别在亚太地区煽动反华,指责中国“输出革命”。中国政府最能戳穿这一言论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组织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C.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以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知识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解析】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组织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抗击美国入侵社会主义的朝鲜,故B项错误;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互不干涉内政”,足以表明中国并未“输出革命”,故C项正确;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32.公元前5世纪末,亚西比德煽动性演说误导公民大会批准远征西西里。而反对派利用公民的弱点,让公民大会通过亚西比德渎神等决议,结果导致远征军的覆灭。这反映了雅-4-典存在A.坐庄式的轮番而治B.间接民主的随意性C.独裁统治的武断性D.国家决策的非理性【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试题解析】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雅典采取的是直接民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反对派利用公民的弱点,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不能体现独裁统治武断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煽动性演说”和“利用公民的弱点”,结合所学,雅典民主的滥用,可知国家决策非理性,故D项正确。【答案】D33.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德国确立了二元君主制,法国确立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这主要反映了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A.渐进性B.连续性C.曲折性D.多元性【知识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试题解析】材料讲了英美德法四国,根据自身不同国情,选择了各自适合的政体,体现了多元性特点,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34.下图是江帆的漫画《美国宣传家的兴趣——都是提高……!总算找到了一条减少的新闻!》。从中可以看出A.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B.美苏合作共同应对法西斯的威胁C.冷战时期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D.罗斯福向苏联寻找挽救危机之道【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卡通漫画型选择题(精选)【试题解析】漫画的内容为美国,故A项错误;材料与应对法西斯无关,故B项错误;从漫-5-画标题看,更像是一幅攻击美国的讽刺性漫画,结合所学,应该为苏联所作,尤其漫画中“减少工人”一项,可见其意识形态的不同,故C项正确;罗斯福向苏联寻找挽救危机之道与漫画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5.库特·冯尼格的《猫的摇篮》里,宗教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令人伤心的是必须粉饰现实,同样令人伤心的是实在无法粉饰现实。”这种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的创作方法,使全书的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下列哪部作品与之相似A.《巴黎圣母院》B.《等待戈多》C.《大卫·科波菲尔》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识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试题解析】《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想象力丰富,注重心理描写,同情下层群众,希望通过人道主义改变世界,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等待戈多》反传统、反理性的荒诞剧,与材料《猫的摇篮》中前后矛盾的表现手法类似,故B项正确;《大卫·科波菲尔》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选取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揭露社会的本质,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故D项错误。【答案】B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中国慈善发展历史》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6-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6分)【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民生问题主题【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追溯到战国时期”“分散在各个家族中”“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等信息,可以从悠久的历史、民间的发起、帮扶的对象、宗族的特色、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广泛等方面加以归纳。(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等信息,可以从制订主体、立法保障、保障内容、保障对象等角度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政治上,完成国家统一,建立近代政权。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推动了福利国家形成。(3)结合材料一二,可从中西方社会保障不同处入手,比如:民间到官方;自发到法律保障;保障内容、受益面不断扩大等。【答案】(1)特点:民间发起;宗族慈善,大家族主持;帮扶对象以族内成员为主:形式多样;帮扶内容广泛。(9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答出“由民间而不是由政府组织”、“大家族主持,有宗族色彩”,或从社会保障的发起者(组织者)、对象、形式、内容等几个方面组织答案,意思相近可同等给分,但本问不超过9分。)(2)不同: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对象更全面;影响更深远。(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7-答出“政府主导”、“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保障内容和对象具有广泛性、全民性”、“建立福利制度/福利国家”可同等给分;或从组织者、对象和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组织答案,意思相近可同等给分,但本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