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教育高峰论坛所引发的几点思考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安春力金秋十月,有幸来到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参加了第二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高峰论坛,有幸聆听了9位中外教育专家从多角度论述教育国际化,国际课程与测评标准在中国,国际化教育在中国学校,还有北外视角下的国际教育。论坛放眼世界,给了像我这样的在奋斗在教学一线埋头苦干的老师们接触外面的世界机会,了解了当前多元化的国际教育,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一、应试教育引发的思考所谓“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应试教育最大的缺失,在于背离了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的本质属性,而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杨明全副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21世纪核心技能包括基本技能的基础、思维技能的基础和个性品质的基础这3个基础,以及资源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信息能力、系统能力和技术能力这5种能力。“这些要求对基础教育的人才观、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发展技能,还要在于丰富人心、涵养人生。但是当前的升学考试还是相对公平的不能取消的情况下,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渠道增强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五大能力而努力勤奋工作,不断探讨创新。二、由多国教材的设定和比较而引发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外语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邹为诚教授在国际比较视野下研究了法国、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这7个地区的基础英语教育课程体系和高中英语教材难度,他认为教材难度不能代表课程难度,也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教材的难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和教学传统。“对词汇表的过多限制不利于教学和教材的编写,英语教材编写要重视原始素材的人文性、趣味性、语言特点和修辞特点;重视教学支架的设计,重视体裁和题材的丰富性,也要重视对改写文章的质量控制,不能为了突出语言特点而牺牲语料的整体品质。”邹为诚指出,教师培训要注重训练教师对语言能力的判断,并且把能力指标和教学目标对齐,教师的自主性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怎样选教材?什么教材好?教师能够自主选择是关键。一个好教师能够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改编或组合教材,我愿继续为之付出努力。三、办学理念在中国有着13年国际教育经验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苏州湾外国语学校山客校长认为,学生至少需要达到三个品质,即“WELL”:Willingness—对于学习、思考和改变的渴望,这种渴望会伴随学生从学校的舞台走得更远;Engage—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LanguageandLearningskills—强大的语言及学习能力。校长尤文亮认为,“开设课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不同潜能,进行分层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教育国际化的实现的一个可行之路就是持续的微创新。其中,课程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尤校长还指出,家校之间的关系,虽然政府、教育局和各学校都很重视,但基本只停留在和谐的家校委员会这个层面,和谐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基于共同的育人目标合作起来,我们会举行家长沙龙,让家庭教育更具有个性化。此外还编制、开办了卓越父母课程,让父母和学校共发展、父母和孩子共成长,家长和学校育人理念、做法的一致更有利于孩子的培养。还有不少想法,有时间再慢慢整理,但愿不再围着升学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转,能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国际化教学,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先进国家和学校丰富的文化及英语环境下的优质教育,为培养国际人才铺就一条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