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中国金融监管适度性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转轨时期中国金融监管适度性问题研究姓名:程学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邓乐平20081207转轨时期中国金融监管适度性问题研究作者:程学韵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贾俐贞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2005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承认《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按照承诺有义务开放本国服务贸易市场,把本国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体系之中。应该说,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是当代经济发展和起飞的必然选择,是被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的一条硬道理。但并不是金融自由化本身就会自动促进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处理好管制与开放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中享受更大的利益份额,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紧迫性的现实问题。在研究中主要使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借鉴大量国际和国内学术界最新前沿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金融自由化理论,考察其科学性,并通过金融自由化实践对各种流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经验实证,从而鉴别各流派的适用性,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直面中国金融改革现实最主要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理论观点,对于促进金融自由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中国金融开放的实践都将产生积极作用。该文从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回顾与评析开始,回溯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历史发展,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即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金融自由化过程。这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而不仅仅是一个以宏观经济变量来衡量的技术性增长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的金融自由,各个国家包括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都是有条件的自由;盲目自由化、急于自由化只会带来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该文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在第1章绪论之后,第2章用较大篇幅系统梳理了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过程,试图对金融自由化理论各流派作出初步评价。该章对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开放的早期文献进行了初步梳理,尤其是对熊比特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了综述;该章以主要篇幅重点综述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对麦金农的互补性假说和肖的债务中介观进行了评述,并且对金融深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作了初步的介绍;最后,该章介绍了新结构主义和金融约束等理论,对所有金融自由化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理论评估,评价了其学术贡献,并对其内在缺陷以及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因此,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它既可以为研究中国金融开放提供理论铺垫,也可从文献综述中对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理论进行总结、比较和得到启迪。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第3章对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系列成功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启示。针对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副产品——金融危机进行了经济学角度的分析。通过研究,该文发现金融自由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收益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差距不但没有因为金融自由化而减小,反而还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处于劣势,面临尴尬选择:如果不继续进行开放,则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会更被动,被世界经济潮流远远地甩在后面;如果进行开放,却又由于一系列的改革挫折而无法准确把握好今后的实施战略。对于这种两难选择,发展中国家所能做的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坚决地顺着金融自由化的方向走下去,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第三部分是对策研究。研究中国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战略性问题和关键性问题。第4章对中国金融开放的程度进行了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最优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判断,得出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已经不是从零开始,已经走过了金融自由化的一段历程。但作为渐进式改革成功典范的中国来讲,前期的改革并没有为今后的改革提前买单,而是留下了不少埋伏。为此,中国的金融改革只有突破长期形成的金融抑制,走向更加自由的市场化方向,才能有效克服金融抑制带来的效率损失,实现金融业的更好发展。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中国引入开放经济这一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新增变量,起步不久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从战略上修正原有金融改革路径,加快发展,才能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最优安排。第5章是该文的落脚点,研究了中国金融开放进程中需要进一步讨论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根据研究需要和逻辑推论,该文主要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直困扰改革进程的问题,又是在金融改革深化阶段必须攻克的难题。该文的主要创新点可以归纳为:①明确一个概念。金融自由化是以制度调整为切入点的各国(和地区)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的过程,其实质是要求各国突破传统的金融管制,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运行机制,保证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金融资源。其核心包括国内金融市场自由化(即废除对利率和信贷配置的管制)和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即消除资本管制和外汇兑换限制)。②提出一个模型。论文在对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脆弱性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理论与政策、管理与操作、经验与教训、国外案例与我国现实等层面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系统分析了有关问题。在归纳出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我国的金融自由化的最优模型。③提出中国金融开放要实现战略性转变。对中国金融开放实践和开放战略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有价值的分析,提出我国金融开放要实现战略性转变,并在针对入世后金融开放进程的阶段性飞跃的特点需要采取的建设性的、稳健的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等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2.期刊论文诺伯特·沃尔特.徐应娜理解金融危机:在金融领域的根源和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10,(9)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渡过这次危机并预防下次危机的发生,要求适度从紧的政策,但不能破坏金融市场的统一性,抑制金融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制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复杂的市场参与者而言需要更具弹性的政策,更牢固的市场结构和全球跨国金融监管体系.有效的金融市场是经济繁荣的基础,也是社会转型的基础.而且,金融市场还起着对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3.学位论文孙泽蕤信用风险与企业债券价格波动关系研究2005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以金融市场的构建为重要内容。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毕,从监管机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到经营主体——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等,再到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基金市场等均已初步建立起来。因此,与之相应的对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市场特征和金融产品的研究就成为必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期间,股票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壮大,与此同时,中国的债券市场也在逐步试点过程中得到培育。在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紧缩的需要,大量发行了国债,自此国债市场的高速扩容成为中国债券市场进入稳定发展通道的基础。如今,政府及其决策者也己充分认识到债券市场的成熟与完善对构建有效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投资者也强烈需求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以满足投资多元化的要求,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因此,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完善来看,今后5至8年将会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发展时期。虽然我国当前债券市场产品较简单、表现的市场特性也不复杂,但是,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当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与投资功能逐渐凸现,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时,就要求有对债券产品的充分了解、对债券市场特性的充分研究。本论文正是基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这种发展预期,借鉴国外对债券产品与市场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债券发展实际,对我国企业债券及其信用风险进行的价格波动关系研究。论文主体框架由前言和五大章节组成。前言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本论文研究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第一章首先分析了国外(主要是美国,还有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和中国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从市场规模、市场流动性、市场发展原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它们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其次,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其间既有每年债券的发行情况,也有政府管理部门及监管机构对债券市场的管理及政策变化的分析,对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债等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特征(发行利率与期限)等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债券市场的发展及特性研究是本论文研究的基础,因为债券产品研究正是基于市场特征来进行的,尤其是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确定及由它所引致的债券价格波动也与债券市场特征有密切的关系。第二章是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对于债券的信用风险及定价研究更为深入和规范,并已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国外对债券的研究范围和角度涵盖了从债券市场到债券产品的研究等多个方面,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债券市场的特征研究、债券定价理论研究、债券信用风险研究、债券信用评级研究,等等。国内关于债券的研究比较有价值的是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角度来研究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些研究方法与成果既是本论文的研究基础,也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三章从债券定价的一般研究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债券价格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而对债券收益率的确定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配比:从货币传导机制出发对债券定价进行宏观分析和市场分析,最后结合债券定价的信用分析对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与确定给出了分析模型。其中对传统债券定价模型的分析是进行信用风险模型分析的前提与基础。第四章着重分析了信用评级的风险决定因素,探讨了信用风险预测模型,这些分析是论文研究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变化作为债券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之间定性与定量关系的确定正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是论文的研究重点。本章以前四章的研究为基础,首先从宏观、行业和企业三个层次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指标设定,通过信用风险价差分析定性地分析了信用风险影响因素与企业债券价格波动的关系模型。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甄别,选取重要影响因素与信用风险价差的历史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企业债券价格波动模型。最后又应用期权调整利差模型和有风险负债的默顿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补充与模型修订。论文中选用钢铁行业发行的企业债券为数据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方法验证。论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成果与创新点:1.对国内外的债券市场发展进行了全面性的概括分析,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发展路径的借鉴;通过不同债券市场的特性研究,总结中国债券市场主要市场特征及其对债券价格波动的影响:2.把债券风险与债券收益率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对应分析,用风险价差分析工具探讨债券价格的变化程度:3.从信用风险角度分析企业债券价格变化,定量地分析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对企业债券价格波动的影响,建立基于信用风险的企业债券价格波动模型,是对债券定价模型研究工具的一个方法创新与拓展。研究信用风险与企业债券价格的波动关系所建立的定价模型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债券定价模型研究,它仅是对债券诸多风险因素中的一个风险——即信用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能够对单一风险进行独立的定量分析,有利于模型的构建;缺点是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可能与其他风险影响因素具有相关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论文通过两个理论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理论修正。当然,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还会导致最后建立的债券价格波动模型具有一定的“模型风险”,这是所有模型研究都会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论文的遗憾之处即是由于我国企业债券发展历史太短,用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样本不足,导致最后应用数据建立的基于信用风险的债券价格波动模型对于预测企业债券价格变化还有一定的误差。但是,随着我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