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研究ContradictionsNeedSquareDanceandPublicOrderandtheImpactontheSurroundingResidents学院: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通过开题论证日期:年月日开题论证委员会主席签名:开题论证委员会委员签名:1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研究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而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逐渐富起来的人员中,中老年人占了较大比例,物质条件的丰富,使这一批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城镇化道路的高速发展,不少地区出现了大型广场,这又为广场舞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由于90年代初香港台湾等地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文化冲击,大量舞厅等充斥于大街小巷.1995年,国家正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全民健身运动”,使城市广场舞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后,随着人们健身和运动意识的加强,更使广场舞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健身操(舞)”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内容。广场舞作为一种由城市居民自发组织的体育健康运动项目,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业务生活,同时也对我国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广场舞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选择这个课题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冲突,尤其是与人的冲突。可以举一下几个例子:1、2013年北京某地区,56岁的施某,因不堪忍受邻居跳广场舞所放音乐声音太大,持猎枪朝天鸣枪,并放出所养藏獒驱赶跳舞人群,逞一时之快却让自己身陷囹圄。后经获悉,施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目前在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受审。2、2014年,北京市第十二中学400余民高三学生即将参加高考,却因学校旁边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声打扰了晚自习,后通过城管努力劝导,短期暂停了几天,个别仍存在城管走后调低音量继续跳舞的情形。深入分析我国广场舞带来的种种弊端,可以肯定的是广场舞只是一个表象问题,是维持公共秩序里面的一个部分,从更大的层面来讲更多的是社会环境的公共秩序的影响。这也突显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广场是我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广场舞却对公共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广场舞不仅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的和谐,本来也是一件好事,但却凸显了我国城市居民公共理性的缺失。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广场舞反映了我国公共政策、公共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公共理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2(二)选题的目的尽管广场舞在我国取得了重要发展,但由于广场舞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诸多因素,对我国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都造成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发生了很多交通拥堵、噪音扰民、破坏环境甚至因此而发生矛盾的问题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本研究选题的目的所在。特别是广场舞作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属于大力提倡的一项运动,不可能采取“取缔”的方式,只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矛盾以及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问题,推动我国广场舞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同时需要探讨下,引申出国家该如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并管理好广场舞事项。(三)选题的意义本文选择这一课题,最主要的就是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治理”的要求,从我国广场舞现实情况出发,着力解决当前广场舞对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使广场舞这一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发挥更好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会管理”改成“社会治理”,并不是简单的转变,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群众三个方面的作用,形成更加科学、民主、系统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研究广场舞的需要与公共秩序的矛盾及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发展,而且对于完善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群众三个方面的作用解决广场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于促进公民公共理性和我国公共秩序维护机制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选题的理论依据本选题的主要依据有三个:一是1995年国务院下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这是指导我国群众性自发体育运动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各地方政府实施的文件,包括江苏省2011年提出的《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等。二是居民自治理论,现行《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是自发性群众体育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居民如何为自己的一些公共活动提供服务的工具,同时也需要居民处理好自治权与公共全力的关系。三是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是主要针对公共组织的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安排,其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开放式体系,我国目前这一体系的构成是: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部门、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公共3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与公共权力直接联系的紧密程度由强到弱,不同主体所处理的公共事务的性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政治性趋于减弱,而社会性趋于增强。四是公共理性理论,自从罗尔斯提出公共理性概念以来,国内外学界对此概念本身的探讨呈持续升温态势,而且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在学者们的诸多探讨中,所涉及的与公共理性相关的概念主要有:理性、非公共理性、个体理性或私人理性、国家理性、执政党理性、主权理性、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价值、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经济理性、道德理性、政治理性、经验常识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用理性等等。三、国内外研究概况1.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关于自发性群众体育与公共秩序、居民生活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从“公共意识”的角度来研究自发性群体体育与公共秩序、居民生活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古典的政治公共领域含义,还是现代资产阶级公民领域概念,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公共领域是个体的人超越其私人性并出于共同的需要和原则进入这一领域,在此领域中,行动和语言即理性的商讨和积极的参与行动是最重要的两个法则。公共意识就是基于公共领域这一场所孕育出来的。因而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意识”方面,而针对广场舞的研究基本没有。就文献成果看,西方对公共意识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研究人员众多,研究者学科背景丰富;二是研究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面都比较深入;三是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四是研究问题的广泛性。研究重点包括:(1)公共意识的基本内涵、主体、适用范围、目标及原则;(2)公共意识的公共性体现、公共推理特征及其困难;(3)公共意识的宪法表达与制度建设;(4)公共意识与公民资格、公民义务、公民美德;(5)作为调和力量的公共意识与慎思民主、公共政策。2.国内研究概况(1)关于广场舞我国对广场舞的研究近几年比较丰富,但目前对广场舞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普遍认为广场舞是自发性群众体育运动的一个类别,最初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但目前已经没有这样的层次划分。通过文献搜索,目前针对广场舞的研究尽管较以前丰富,但仍然不是很多,文献只有100篇左右,主要集中在广场舞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开展的现状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孙林(2014)对广场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认为广场舞具有自发性、社会性、开放性、多样性、广泛性的特征,认为广场舞最大的价值在于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李少奇(2014)则认为,广场舞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徐清(2013)认为,广场舞在我国的兴起有其自身的因素,一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4加强体育锻炼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二是我国自1995年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运动》以来,对广场舞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正因为广场舞具有健身作用,而且人们的运动意识越来越强,也使得广场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广场舞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也带来了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方面的影响。朱德明(2013)对广场舞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广场舞尽管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但由于发展不够规范,对我国城市管理、居民生活都造成了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宣传、规范管理、强化自治三个方面的对策。(2)关于公共秩序公共秩序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对公共秩序的研究十分丰富。陈映霞(2013)将公共伦理与公共秩序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边际效益已明显递减,特别是对社会建设的作用已经日益失去了政治整合作用,因而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秩序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公共伦理问题,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大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动员政府、社会、公众三个方面的重要力量,以此来共同维护我国的公共秩序,这应当是未来我国公共秩序维护的重要战略性也是创新性的措施。施雪华和黄建洪(2013)从公民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来分析了公共秩序问题,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公共秩序已经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公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公共秩序的重要目标,这也是我国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目前我国在公民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因而导致我国公共秩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认为必须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使公民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等,通过公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的提升来维护我国的公共秩序。秦德君(2013)对国家公共管理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从公共理性的角度研究了我国的公共管理问题,认为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公共理性问题,政府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管理政策的制定、一切管理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另一方面,他也对公民的公共理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公民在公共管理方面同样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主要是由于公民是公共秩序的参与者和享用者,公民如果不参与到公共管理当中,那么维护公共秩序就无法更好的开展。刘然(2013)针对公共秩序方面的公共领域进行了研究,转型中国的公共领域除了公共权力机构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也就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三大主体之一,是现代公共理性孕育生成的现实社会母体,公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出现是社会结构转型的标志、伴随市场经济而出现的,相对独立于国家而具有社会自主性的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形成,也是中国正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包括私人领域、志愿性社团、公共领域和社会运动等。刘鑫水(2010)从公共精神培育的角度对公共秩序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方略的不断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各个阶层的广泛共识,但他也相应的提出:在公5共秩序领域,除了要坚持依法治理外,还必须提倡以德治理,既培育政府、社会、公众的公共精神,只有各个层面的公共精神得到了升华,公共秩序才会步入更加规范化的轨道,因而对于公共秩序的维护必须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3)关于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关于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十分稀少,但由于广场舞是群众性文化运动的一个方面,因而本文搜集了大量文化这方面的研究,也可以体现出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问题,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朱德明(2013)从广场舞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广场舞对社会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因素,认为对广场舞这一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必须从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