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喜欢山水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宋代文人为什么喜欢山水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晋末五胡乱华、南北朝分立,并入与隋、唐。及唐灭之后,五代十国逐鹿中原。公元960年正月初三,太祖皇帝赵匡胤于陈桥起兵,横扫天下,这才使得中华大地再度回归大一统。两宋时期前后三百余年间,中国的文人阶级地位迅速提升,人文精神大放异彩,文学、书画艺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画坛,山水画达到了历史高峰期,绘画技巧日臻完善,画中寄托的意境、志趣更是深深沉淀。山水画在文人中间广为流行,甚至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名人雅士无不纵情山水,用画笔描绘山河的壮美秀丽,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操。是什么导致宋代文人如此钟情于山水画?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三个关键的要素:宋朝有着怎样的社会文化和外部环境?宋代文人有什么特点?宋代的山水画有什么特点?两宋社会文化浅析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五代十国纷争时期,战乱频仍,掌握军权的门阀横行天下,“文章礼乐”无益于时,形成了重武轻文的社会风气。太祖皇帝建立宋朝后,为避免重蹈五代时期王朝更迭频繁的覆辙,遂定下偃武修文的祖宗之法,通过“杯酒释兵权”,推行更戍法和用文官取代武官治理国家等措施削弱武将权力。太宗即位后,又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制,吸收大量文人进入政府,使得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由读书人执政的朝代。因此,北宋成为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繁荣的朝代之一: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在11、12世纪内,中国大城市里的生活程度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较而无逊色;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精通琴棋书画,学富五车。在文学领域,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几乎全部席位;哲学方面,理学的开创标志着中国古代学术思想达到了巅峰。北宋是真正的文化人的天堂。清明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每逢佳节,游山玩水成为时尚,名山大川间络绎不绝的旅人是一道靓丽的时代风景线。然而一方面,北宋却在与辽国和西夏的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经济上看似繁荣,实则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终于招致靖康劫难,举国难逃,偏安一隅。到了南宋时期,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妨碍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宋词在南宋达到鼎盛,辛弃疾、陆游的名篇流传至今;理学被钦定为封建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并一直垄断元、明、清三代思想和学术领域长达700余年,其影响之深广,在古代中国没有其他思想可以与之匹敌。可惜的是,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不堪,最终无力阻挡蒙古铁骑的大举南下,传统的汉民族中央政权首次被少数民族政权所完全取代,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落,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以至于今天的许多“网络历史学家”提出“崖山之后无中华”之类的激进论调。宋代文人的风骨宋代的文人被认为是真正有文化、有骨气的一批知识分子。因为他们不是依靠血缘关系,享受祖辈留下的丰功伟业,而是凭借头悬梁锥刺骨的寒窗苦读,通过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出人头地。所以宋代的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才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学而优则仕的背后是君权的无限放大。曾经能够翻云覆雨的门阀势力不复存在,科举制度巩固了君王的绝对权威,只有通过皇帝亲自的殿试才能进驻把握国家命脉的中央权力机关。这两者的矛盾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宋代文人。一方面,他们精通学术、讲究仁义礼智信,对于文化艺术有着浓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又被国家政权、君主专制牢牢地束缚,大多数文人收敛了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至多也就是像苏东坡那样,借几分滑稽、几分旷达,来逃脱来自社会也来自自身的压抑。加上常年的战乱,有责任感的文人更加把忠君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总体来讲,宋代文人的风骨是凝重而深邃的,他们重理智而轻感情,重社稷而轻个人,思想更成熟深沉,情感更含蓄复杂。山水画中寄托的情怀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山水画不仅仅描绘自然的魅力,更加寄托了画家的情感。创作山水画,重要的不是像相机一样精确的复制出眼前的风景,而是将身处此情此景时的感受融入画笔之中,营造出使得赏画者身临其境的完美意境。人是来源于自然的,自然同样需要人来映射。王尔德在水仙花少年的故事里告诉我们,美丽的事物必需通过介质映射到大众的眼前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孤芳自赏的美是病态的、不长久的。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因为我们需要把自己灵魂深处的美丽映射出来,或者通过文字,或者通过音符,或者通过色彩和线条。对于山水画来说,画家映射内心的介质正是眼前的名山大川、落花流水、孤帆远影、小桥流水。只有内心深邃敏感的人才能画出有意境的山水画,而有意境的山水画一定联系着一颗深邃敏感的心。结论虎视眈眈、重兵压境的侵略者即将践踏美好江山,后方安逸休闲的生活与日夜告急的边关战事之间矛盾重重。深邃内敛、压抑情感的宋代文人眼看着这一切却又无力对现实做出反抗,当这群无力的反抗者遭遇最适合寄托思想、传递情感的山水画,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满腹牢骚无处宣泄,自由的意志被中央集权统治牢牢压制之时,文人雅士只能通过诗词歌赋、寄情山水来表达内心的不满。也只有讲求意境的山水画才能完美的契合人类复杂多变、朦胧虚幻的心理活动。在游山玩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平静,在山水墨彩之中重温自然的美好,自然成为文人雅士最热衷的消遣。另一方面,江山社稷如此秀美壮丽,怎能拱手让人?然而遍地狼烟,留待谁人重整破碎的山河?北宋国家统一,画家大都集中在北方,画的是北方的大山大水,层峦叠嶂,一般是全景式构图,到南宋国家偏安一隅,画家逃到南方,看见不同于北方的山水,是那种烟云迷漫,草木葱茏的,所以画家开始画山之一角,水之一边,展现局部的美。通过山水画,文人们彻底激发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开始忧国忧民,抒发“国破山河在”的旷世情怀,缅怀华夏文明辉煌灿烂的曾经,呼吁有志之士保家卫国,守护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只要将宋代文人与山水画的特点联系起来,再考虑宋代的特殊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宋代文人对于山水画的痴迷,一部分是出于压抑的政治环境下,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表达自我,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对残山剩水的勾勒描绘,表达对统治者软弱无能、不思复国、偏安一隅的不满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深留恋。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