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爱国情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号:1103658013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议宋词中的爱国情怀论文作者姓名:____郭长健__________作者学号:____1103658013______所在学院:____民生学院_______所学专业:____汉语言文学______导师姓名职称:____陈丽丽副教授__论文完成时间:___2015年4月10日_1目录内容摘要………………………………………………………………2关键词………………………………………………………………2引言………………………………………………………………2一、宋朝爱国词产生的历史原因……………………………………3二、初露头角的北宋爱国词…………………………………………4三、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南宋爱国词…………………………………7四、宋代爱国词的集大成者----辛弃疾……………………………8五、宋代爱国词的地位与影响……………………………………10结语………………………………………………………………11参考文献………………………………………………………………112浅议宋词中的爱国情怀2015届民生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103658013郭长健指导老师:陈丽丽副教授摘要:词历代被视为宋代文学的代表。这种以娱宾逸兴为主要目的的文学样式,通常以婉约的抒情为主导风格。在各类宋词题材中,爱国主题经常引起后人的关注。宋朝时期的爱国词,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它伴随着两宋之交的国家支离破碎、统治阶级腐朽懦弱、民族危在旦夕的时代背景而被文坛所接受,成为一种文学潮流。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时代造就了爱国词,其爱国词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最为兴盛,以辛弃疾为首的词人,把爱国词推向了最高峰。关键词:宋词爱国情怀发展历程辛弃疾引言据《全宋词》和《全宋词补辑》所收入,现存宋词多达两万零八百余首(包括残篇),词人也有一千四百三十余家,但是北宋词人笔下的爱国词现存仅有十余首,只占现存北宋词总量的千分之二。至靖康之难后的南宋爱国词派崛起,宋朝的爱国词才汇成江河,响彻整个中华文学史。两宋的爱国词作一改前人词作那种具有浓厚的绮罗香泽之态,沉醉于青楼狎妓、留连光景、茶余酒后消遣之物又带着浓郁的娱乐性的词风,转而或抒发或表现对民族危亡、国土破碎、苟且偷生之态的感触。把对祖国的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词作,汇聚成一股新的文学潮流,在宋代词坛贡献出一幕幕笔力苍劲、格调豪迈、意境高远的爱国词作,成为中华民族诗词史上的一座宝贵遗产。词作为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这种可以合乐而歌的新体裁,最初兴起于隋唐相交之际,中唐以后广为流传较并引起了一些文人的注意。到了晚唐五代时期,文人骚客作词之风气开始盛行。宋词,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方式,丰富多彩的体裁、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因而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珍品,而那些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灿烂篇章更为人所推崇。北宋范仲淹、苏轼贺铸等人,就是利用词的这种文学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唱响了属于那个时3代的爱国词!历经北宋末年的酝酿和积蓄,爱国词在南宋发展到了高潮阶段,从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李清照等人的词作到南宋爱国词的集大成者辛弃疾及后期的刘克庄等人,以对祖国炙热的情怀,唱出了慷慨激昂、斗志昂扬的壮烈篇章,汇聚成一股大气磅礴的文学新潮流,在南北宋相交之际的词坛奏起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成为中国词史上的宝贵遗产之一。本文试就南北宋相交之际爱国词的产生及特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大方之家。一、宋朝爱国词产生的历史原因从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到忽必烈南下攻下临安的三百多年间,整个宋代,一直饱受边疆战乱的困惑。面对北方的强敌辽国、西夏,北宋的统治者无论是出兵征讨还是捐钱纳贡都没有能将这种危机解除,以致整个北宋时期都没能摆脱积贫积弱的帽子。而经历了靖康之难的南宋对北方的强敌金国就更无计可施了,只能以岁输金帛、粉饰太平为计,苟安于临安。面对北辽、西夏、金、元的虎视眈眈,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忧民精神的文人骚客、无路请缨的士大夫们就以词这种文学形式抒发自己要求抵御外辱、恢复失地的强烈呼声。在统治阶级无能腐朽、奸佞当道的时代背景下,忧国忧民之臣或遭贬谪或远离庙堂,无处施展豪情壮志,无法挽回积贫积弱之颓势。特别是1126年,金兵南下入侵中原,徽宗、钦宗不作抵抗,终于1127年沦为金兵的阶下囚,北宋宣告结束,赵构称帝后南宋初期。这个时期,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而在风雨漂泊中的南宋朝廷,不但不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非但不奋发图强,反而继续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换来的只有可耻的苟延馋喘的偏安局面,国家朝不保夕,百姓家破人亡。在这民族危机四伏的时刻,主战派和投降派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主战派要求挥师北上,收复失地,迎回二圣,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然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爱国将领及士大夫遭到迫害,如南宋首相李纲被贬,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冤杀,胡栓上书为民请命被革职,张元干也因作词送别胡栓而被革职。此时,不得志的他们满腔的热血、悲愤、痛苦,就如火山喷发一样,化作大量慷慨悲歌、壮烈激昂的爱国篇章。这些在南宋词坛上初露头角的词,高扬着抵御外敌、保卫家国的壮烈精神,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民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和故土难归的悲伤情怀,体现了绝不屈服的民族气节。4文学作品往往是表现现实生活的最好形式,同时也深受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文学样式、风格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北宋词中充满爱国情怀的杰作中当推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范仲淹的词开创了后世豪放爱国词的先声,贺铸则在《六州歌头》中抒发了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悲壮,悲切的控述了投降派,犹如撞金击石般振聋发聩。而异军突起在南宋词坛的爱国词,就是尽弃了浅吟低唱、曲折委婉、红绿绮艳的妩媚之词格,继承了范仲淹、苏轼、贺铸的豪放派词风,并更进一步发展。他们用“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1作词,并以苍凉、沉郁、悲壮、雄奇、豪迈为词风主调的爱国词,成为两宋相交之际的词坛的主流。爱国词正是在当时的历史特殊环境和现实社会的产物,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二、初露头角的北宋爱国词北宋的建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连年征战,建立了中央集权中央统治集团,客观上使当时百姓有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从而促进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这同时给封建文化的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再加上当时夏辽的无暇南顾,从开国到金入侵的一百多年内统治阶级的大部分人陶醉于他们时代的“承平气象”之中,这就为北宋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而相对稳定的环境,北宋初期的词人继承了唐五代花间词派清新、秀丽、婉约的词风,从整个词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一时期应属于宋词发展的初期,词人这个职业为多数人所不耻,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生活条件,使更多词人开始创作反映日常生活的词作,词的功用也仅是用于娱乐的。早期的爱国词也并不是由专职的词人所创作的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北宋积贫积弱的国情也日渐显现其弊端,范仲淹作为一位多年在外戍边、亲临一线的官员,深切的感受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和守军将士的艰苦,于是在康定元年(1040)的八月,在受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任时创作了《渔家傲》一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河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词中描写了边疆环境的荒凉,大军将士戍边的艰辛。“燕然未勒归无计”道1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中华书局1997年11月1日,58页。2萧德明,罗伟豪《范仲淹选集》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1日,25页。5出自己守卫家国、消灭外敌的雄心壮志。而“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是对戍边将士艰辛生活的深切怜悯与同情。正是由于范仲淹这广阔胸襟抱负和丰富的生活实践,同时又有极高的文学才华与修养,才成就了这首抒发戍边辛苦又体现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词。可以说这首词开了宋朝爱国词的先河,但当时像范仲淹这样的词人并不多见。在宋初的词人当中,词作比较多,被称为词坛领袖的是宴殊和欧阳修,但是宴殊的词风接近西昆派,追求词藻、声律、对仗、堆砌典故而内容空泛、缺乏现实内容和真情实感。而欧阳修的词在境界上的开拓和抒情的深度上都超过了宴殊,在他的《朝中措》一词中感慨宦途的风波,叹息年华的消失,表现他的政治情绪和人生观点。这样的作品已经开始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后来苏轼一派的豪放词开了先路。北宋词的爱国情怀则集中体现在苏轼的豪放词中,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询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幼年时期就接受了丰富且良好的文化教养和熏陶,苏轼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针对北宋积弱积贫的现状,写了二十五篇《进策》和《思治论》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策略,正是由于苏轼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使他的词中也渗透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气息。苏轼对词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给词的发展拓宽道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轼同时也扩大了词的意境,他的词体伤今怀古、记游感旧、言志抒怀、谈禅说理描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使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艺术境界。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以一种服老的口吻抒发了自己豪气,写出了射猎的壮观。而在词的下阕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万丈雄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词中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问句,自比冯唐,希冀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也深寓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1的感慨。而在最能代表苏轼豪放风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1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国人事2007年1月1日,8页。2宋·苏轼著,刘石导读《苏轼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1日,63页。6词中抒发了词人对雄丽壮阔的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对历史英雄事迹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一事无成,早生华发的感慨。通过对周公瑾羽扇纶巾,从容克敌致胜的英雄气概的无比崇尚,反映了作者也希望能够想周公瑾一样为国杀敌,抗击入侵之敌的爱国情怀,全词境界开阔,豪情激荡。其中虽有“人生如梦”的叹息,只不过是词人被贬黄州,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自我慰藉和牢骚,而这类的爱国词,在苏轼的创作虽然不多,但却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并被南宋辛弃疾等词人所继承和发展。在此后,北宋的词人大多数也吸收了苏轼的风格的影响,北宋后期的贺铸的爱国词方面,他虽不属于苏门,但爱国词却深受苏轼豪放词风的影响。贺铸和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1,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表达自己独特的人格面貌。在《六州歌头》(少年侠气)2: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词的上阕开篇就以雄健的笔力、非凡的气势,描写了词人年少时期结交英雄豪杰,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下阕时词人笔锋突然一转,“似黄粱梦”——就像一枕黄粱梦一样,不再讲述青年时代的侠雄生活,马上将笔触转向不如意之处。描写词人如今身处异乡,身居卑微的武职,忙于繁琐的杂事,空有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得不到请缨杀敌机会的苦闷。从全词来看,其风格苍劲雄健、豪壮奔放。全词情感的表达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句式有时骏急如风,尤其三言句式犹如连珠炮发,将豪迈奔放的情感表达得更是淋漓尽致,有时用典细密而自然,词意婉约约而丰满。有时声律精密,将其抑塞磊落、豪壮睥睨之气概表现的酣畅淋漓。同时词中包含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