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州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摘要:经济增长是经济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广州市1978到2011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广州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从较长时期来看,广州市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存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进口对出口的影响较显著,从较短时期看,进出口总额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从较长时期来看,经济增长则是进出口增长的原因。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对外贸易发展很快。进出口总值由1978年的35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35328.7亿元。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式对于一国制定适当的增长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许多国家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或奉行国内工业化和进口替代政策、实行计划经济和政府多方干预;或实行经济开放、注意发挥市场作用、执行出口导向的政策,这些不同的发展政策也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为了考察广州市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发展趋势来看,二者基本一致或者说是平行的,即当经济发生波动时,对外贸易也随之发生波动。当经济高速增长时,对外贸易也快速增长,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放缓。那么,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在这种同向波动过程中存在何种关系?弄清这一问题对于制定适当的增长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争论的回顾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后来的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还有战后的D·R·纳克斯等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涉及到这一内容。而专门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并引发一系列争论则是从罗伯特逊开始。1937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其主要着眼点在于阐述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后来美籍爱莎尼亚学者纳克斯通过分析19世纪英国与新殖民地区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后,在20世纪50年代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他认为:19世纪的英国(中心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过外贸带动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围国家)的经济增长,外贸起到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关键因素,是中心国家经济增长使得对初级产品需求的扩大。这样,初级产品的生产国即外围国家就成为国际分工格局的受益者,其初级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而高度的出口增长率会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出口部门的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其他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贸易发动机命题提出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从发展经济学家中产生的现代贸易发动机理论,从发展广州市家的角度出发,不但认为发展广州市家的贸易增长同它们自身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更着重强调它们的出口增长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刘易斯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而欧文·克拉维斯在1970年发表的《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侍女:19世纪与20世纪的相似点》一文中更是指出:19世纪经济取得成功的国家几乎都不是以出口主导型增长为其标志,而经济发展不成功的国家在19世纪倒有过相当大的出口扩展,其规模不亚于一些温带地区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出口扩展。他认为,应该把贸易扩展形容为成功的经济增长的侍女,而不是经济增长的自主发动机。这种贸易“侍女”论后来被许多西方发展经济学家所接受,有的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发挥。如有人指出,按照刘易斯的分类模型来看,真正的发动机应该是其他原因或条件,而对外贸易的作用仅仅是提供燃料。在发展经济学内部,古典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新古典学派都认为,贸易对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利润率的影响而发生作用的。也有人认为,对于岛国或小国,贸易可能起到发动机的作用,但对于幅员辽阔的大国,外贸对其经济增长一般只起着相当程度的作用,而非发动机的作用。以普雷维什和辛格为代表的一些拉丁美洲经济学家对发动机命题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们从分析贸易条件恶化的角度展开了“中心—外围论”,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中心,控制着由发展广州市家组成的外围地带,外围国家只能顺应中心国家的发展。这种依附关系在国际贸易方面则表现为发展广州市家贸易非但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反而是造成发展广州市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他们认为,一百多年来,初级产品的价格与制成品的价格相比下降得相当大,由于发展广州市家的贸易格局主要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情况必然引起整个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发展广州市家必须出口愈来愈多的产品才能换回既定数量的进口,对外贸易的发展反而会导致与经济发展本身背道而驰的“不利的成长”——贫困化增长。上世纪60年代后,日本、亚洲“四小龙”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先后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发动机学说再度流行。经济学家迈耳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进一步补充,他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一书中指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的高速增长可以给发展广州市家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利益:(1)出口扩大意味着进口能力的提高,进口中的资本货物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资本货物的进口不仅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而且可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投资流向越来越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促进生产的专业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3)出口的扩大克服了国内市场狭小的局限性,生产规模可以不断扩大,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4)出口的扩大,特别是加工制成品的扩大,会增加对向出口部门提供物资投入的部门的需求,这些部门转而向其他供给部门增加需求,如此循环往复下去,不仅带动所有部门的发展,而且会大大地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一点对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尤为重要;(5)出口的不断扩大鼓励外资的流入,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国内投资不足的难题,而且能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普遍缺乏资本的落后国家日益重要;(6)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会促使国内出口产业以及相关产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相比传统的贸易发动机理论,迈耳的论述显得更为完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相继效仿日、韩等国,大力发展出口产业,并且取得成功,成为东南亚经济圈的“四小虎”。然而1997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贸易发动机理论再次面临诘难。四、实证研究的现状及其逻辑推理上的误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在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引发学者们试图从实证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近年来在这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一篇论文来自哈佛大学的杰弗里·萨赫和安德鲁·华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OECD及其他一些机构经常引用这篇论文来支持他们关于让发展广州市家开放其经济的建议。杰弗里·萨赫和安德鲁·华纳的研究发现,实行开放经济的发展广州市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5%,而实行封闭经济的发展广州市家每年只能达到0.7%;同时,研究发现,实行开放经济的发达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可达2.3%,而封闭经济的发达国家只有0.7%[1]。世界银行对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41个发展广州市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的调查表明,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来看,实行强烈外向型的国家,1963~1973年为9.5%,1973~1985年为7.7%,而实行强烈内向型的国家分别为4.1%和2.5%[2]。各种统计分析表明,发展广州市家的出口增长和总体GDP增长明显密切相关。就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问题,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董秘刚(2000)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8年间,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显著,相关系数平均达到94%以上;李文(1997)运用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也得出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结论。而彭福伟(1999)、张小济(1999)从净出口的角度的实证分析,得出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并非强度相关的结论;赖明勇等(1998)和尹翔硕等(1997)则通过将国民生产总值分为出口产业部门和非出口产业部门,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非出口部门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强的观点;杨全发等(1998)采用巴拉萨和费德等人建立的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1995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出口的增长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刘晓鹏(2001)通过对我国1952年以来GDP与进出口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计量分析,认为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很不显著。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或者说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认识不一,但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一点上却取得了共识。然而由此推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却是站不住脚的。第一,对进出口进行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并不恰当,这是因为进、出口和GDP这三个变量均为非平稳序列,对非平稳序列进行线性回归本身在计量方法上就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从而导致回归模型回归的结果毫无解释意义。第二,相关关系并非因果关系,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有可能是因为进出口扩张促进了经济增长,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增长推动了进出口的增加,当然,也有可能是伴随开放政策的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导致了经济增长。因此,当前以进、出口和GDP总量回归分析为主要手段的实证研究并无多大意义。如果要从实证的角度解决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这一难题,必须对进出口、GDP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如GDP增长的哪一部分是进、出口所致,哪一部分是国内自身因素所致,而这在统计资料和技术分析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五、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角度的解读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一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从短期贡献和长期贡献两个角度来分析。从短期来看,一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三个因素。但是,如果从长期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则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大类。要素供给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制度创新等等。首先,从短期角度利用需求方法分析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做法并不可取。这种方法只能从需求的角度考察即期静态的经济增长构成,无法说明供给方面的情况和中长期动态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按照该法,GDP的增量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部分增量之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为净出口额的多少;那么,只有当贸易顺差逐年递增时,才能保证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否则,对外贸易就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长期保持逐年增加的外贸顺差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长期来看,对外贸易追求进出口基本平衡,而在此前提下用净出口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将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为零,而从全球的角度看,各国净出口的总和为零,也就是说,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没有任何作用。这种方法将进口完全视作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将进口与出口对立起来,认为进口纯粹是对国内需求的抵消,没有反映进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没有考虑进口的目的和结构,它将进口作为其他国家GDP的组成部分,而不计入本国的GDP,这只在统计分析上有意义,并无实际经济意义。即便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净出口与GDP的相关关系也相当微弱,用它来反映对外贸易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