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标准体系,夯实基础管理,持续推进标准化作业——检修工程部2013年基础管理经验交流材料检修工程部作为检修保产单位,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安全和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检修安全和检修质量呢?作业标准化、标准化作业是我们的基点和突破口。只有抓住标准、抓好标准,使标准体系有效运行,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检修和检修质量。下面就检修工程部标准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向大家汇报如下,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引言——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抓标准建设、完善标准体系检修工程部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大量的维修作业标准,包含检修作业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维护作业标准五大类,基本涵盖了主要维检修作业活动。但只是解决了有没有标准的问题,标准普遍存在着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和现场不按标准作业的问题,既无法保证检修质量,也无法保证安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事情的起因又是什么呢?那得从2010年12月30日发生的一起天车检修安全事故说起。2010年12月30日,检修工程部不锈钢作业区天车检修班职工刘海英,在更换不锈钢厂炼钢分厂2#天车主钩钢丝绳时,在穿绳过程中被弹起的钢丝绳打中面部,造成轻伤。后经调查发现,不锈钢2#、4#天车同为220t/65t/10t天车,结构和作业过程相同,2#、4#天车主钩钢丝绳更换作业使用同一个检修作业标准:G030204200201-4#天车主钩钢丝绳更换(2007年7月制定)。该标准不能对相应的检修作业起到规范、指导作用,使“不锈钢炼钢2#天车主钩钢丝绳更换”作业活动过程失控。具体表现为:1、作业步骤缺失,所列作业内容不全且部分与实际作业内容不符。(1)缺少盘式抱闸穿绳孔停车位置确认内容。(2)没有盘式抱闸穿绳、固定作业内容及作业要点。(3)鸡心卡回装作业过程与实际不符。现场用卷扬吊装,而标准中是“挂设滑车组,放麻绳将鸡心卡子吊起,回装到平衡梁上”。2、技术质量操作标准缺失、不全。(1)标准中只提出4根新绳的单根长度为250米,没有卷筒固定端及盘式抱闸端的缠绕、穿绳长度。(2)无新旧钢丝绳对接焊接技术标准。经过整改,2011年1月不锈钢作业区重新制定了“不锈钢炼钢2#、4#、5#天车主钩钢丝绳更换检修作业标准”,修正、完善了作业步骤、作业内容和技术质量控制标准。该标准于2011年2月审核通过,获得发布。无独有偶,2011年1月18日,通过现场跟踪碳钢薄板厂13#天车主钩钢丝绳更换,发现检修作业标准“碳钢薄板厂11#-14#天车180t主钩钢丝绳更换检修作业标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作业步骤确实、作业内容简单、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失准等问题,标准操作性差、不具有现场指导性。经过了上述事件,检修工程部意识到必须重新审视标准化工作,从源头抓起,抓好标准化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检修安全和检修质量的问题。二、建立健全标准管理制度,实现标准管理的标准化一套好的体系,如果想长久、稳定地运行下去,必须有制度作坚强的后盾,标准体系也不例外。针对以往标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首先从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入手,使标准建设从制度上予以保证。从2011年初开始,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下发了《检修工程部维修作业标准管理办法》、《检修工程部维修作业标准评价细则》、《维修作业标准文件编号规则》、《维修作业标准编制要求》等一系列管理文件。这些文件对标准管理中的各相关方职责、标准的编、审、发、评、修、实施等各个环节都给予了明确规定,明确了管理流程,为标准体系化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我部已形成了一套从编制、审核、发布,到评价、修订、实施的完整的标准化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标准管理的标准化,标准体系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三、确立标准三级审核制度,提高标准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2011年开始,确立了标准的三级审核制度,即标准起草后,首先由区域级技术、管理、操作人员讨论修改;然后由作业区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技师讨论审核;最后由部级各专业主任工程师组织审核。尤其以专业主任工程师牵头的终审制度,改变了以往标准审核由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审核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标准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检修工程部现有六个专业审核组,是按专业和检修区域划分的。四、推行标准现场评价制度,确保作业标准的安全性、先进性、可操作性为使我部作业标准评价工作切实有效,2011年3月,我部制定下发了《检修工程部维修作业标准评价细则》。评价细则中,针对不同种类的作业标准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即:检修作业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护作业标准四类评价标准,并就评价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意见。1、建立标准评价体系的目的(1)解决如何评价标准的问题。评价者没有评价依据和责任,标准的好坏取决于标准编制者的水平。(2)从制度上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深入现场,了解现场,探究标准的可操作性,使得标准真正达到“可用、好用、在用”的目的。(3)明确各级技术人员在标准中的责任,标准评价者要对所评价标准的安全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负责,在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2、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标准的建立分四步走:(1)要正确把握作业标准的目的、用途和核心内容,将标准包含的内容进行分解,确定评价要素。(2)根据评价要素,确定评价的主次和重点,设置评价分值和权重。(3)对每个评价要素,逐次设立评价标准和扣分标准。在设置评价标准和扣分标准时,既要给出正确的评价标准,又要分项罗列标准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扣分点和分值,使得评价人统一掌握尺度,不致产生偏差和歧义。(4)对标准定性结论,即:“适宜”、“不适宜”。每篇标准的评价得分满分为30分。得分为26~30分且任意一项主评价要素得分不为零分的标准定性为适宜;得分低于26分者,定性为不适宜。使标准评价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结论。3、评价标准的评价要素。在充分研究作业标准的目的、用途和核心内容及作业环节的基础上,识别、确定评价要素。以检修作业标准为例。检修作业标准是对检修作业活动的规范,是对检修方法的提炼,是对检修经验的传承,其核心是检修作业标准的“四要素”:工器具、步骤、方法、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因此,把检修作业标准包含的内容分解为“文件控制”、“工器具”、“人力资源”、“工时”、“作业流程图”、“作业交底”、“备件、材料准备”、“检修手续”、“作业步骤”、“作业内容”、“技术质量标准”、“试车”等12项评价要素。“工器具”、“作业步骤”、“作业内容”、“技术质量标准”直接决定了一份检修作业标准的质量及其可操作性,在评价标准中必须列为主要评价内容,给予较大的权重和较高的分值。“作业流程图”、“备件、材料准备”、“检修手续”、“试车”作为次重项,设置一般分值。其余评价要素作为一般评价项,给予较低的分值。4、标准的评价方法。对标准的评价采取作业现场评价的方法。评价人通过现场观察作业和询问作业者相结合的方式来验证标准,按照标准评价表给被评价标准现场打分,将标准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误记录入标准评价表中的问题记录栏,并将结果告知标准的编制或修订者以便修订完善。5、标准现场评价计划。从2011年3月份开始,我部共组织评价检修作业标准、点检标准、维护作业标准284篇。2012年开始将维修作业标准的现场评价、修改、完善作为重点技术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评价流程及自下而上的反馈完善机制,从而达到维修作业标准可用、好用、在用的良好局面,逐步达到现场每个作业活动受控。计划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已发布的3276份维修作业标准的现场评价。2012年计划组织现场评价维修作业标准1108篇,2013年1593篇,2014年251篇,2015年40篇。五、实行标准进现场制度,推进标准化作业为了使标准接“地气”,真正发挥作用,培养职工标准化作业的习惯,2013年4月,检修工程部下发了《检修工程部关于推进检修作业标准进现场的规定》。在规定中,详细规范了进现场的检修作业标准的范围、检修作业标准牌的制作和放置要求以及使用方法等。六、结语截止2013年10月,检修工程部共形成有效的维修作业标准4310篇,其中,检修作业标准3197篇、维修技术标准323篇、点检标准488篇、给油脂标准70篇、维护作业标准232篇。共现场评价作业标准2955篇。其中,评价为“完全合格”的标准682篇,占比23.08%;“合格”的标准2148篇,占比72.69%;“不合格”的标准126篇,占比4.26%。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标准在现场普遍使用,使现场每个作业活动受控,并且随着设备和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永葆青春。我们在基本解决了“有没有”标准的基础上,正在逐步解决标准“好不好”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去做,检修作业的标准化就一定会实现!谢谢大家!检修工程部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