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指导意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广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指导意见一、开展课程设置研究,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多元化的地理课程开设模式普通高中新地理课程的实施,首先是对学校教育管理以及地理教师如何合理地开设必修与选修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如何根据教学的规律、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学生生源等状况,排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地理课程表,是学校地理课程实施首先要碰到的问题。当前,我市学校大体有两种课程编排方式:一种是学段模式,以华附、省实两所学校为例,他们每周4课时,“9+1”完成1个模块教学,第1学段全年级一半学生先开始地理必修1模块学习,第2学段另一半学生才进入地理必修1模块学习。另一种是学期模式,上学期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同时学习必修1模块,每周2节课,1个学期(即2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学习。地理课程排课方案表周课时数高一高二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第1学段第2学段第1学段第2学段第1学段第2学段第1学段第2学段方案14必修1自然地理选修必修2人文地理选修必修3文理兼有选修文理兼有选修技术方向选修自然地理选修区域地理选修(选修II)人文地理选修方案22必修1必修2必修3地理选修地理选修区域地理选修(选修II)方案34必修2人文自然地理选修必修1自然地理模块选修必修3文理兼有地理选修文理兼有地理选修技术方向地理选修人文自然地理选修区域地理选修(选修II)自然地理模块选修方案42必修2必修1必修3地理选修地理选修区域地理选修(选修II)二、开展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设置研究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深入,选修课如何合理安排,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选课,构筑自己学科学习体系,逐渐成为课改中棘手的热点问题。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选修I)组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有志于从事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学生建议在选修课程中修满4学分。”高中地理选修(I)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所组成。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属于自然地理范畴;“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属于人文地理范畴;“自然灾害2与防治”、“环境保护”属于文、理兼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属于技术范畴,文、理兼有。学校可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本校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地理必修课和选修I、选修II(校本课程)的开设。如上所述,为保障地理必修3“区域应用地理”模块的教学顺利开展,学校可积极尝试在开设地理必修模块3之前或同时,开设地理选修II“区域地理”校本课程。在高中地理必修与选修(I、II)课程开设和指导学生选课中,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原则上应先开设共同必修模块,后开设选修模块;②选修模块的开设必须了解学生的专业志向,可分为自然地理方向、人文地理方向和地理技术方向;③有志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涉及专业的学生,必须至少选修二个以上的地理选修I模块,满4学分以上;④无论选取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方向的学生,应适当兼修文理和技术方向的地理选修模块;⑤地理选修II课程的开设,除根据本地教学资源,反映学校特色外,还应考虑学生相应的必修地理基础知识。三、深入开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各区、县(市)教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必须加大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学习与研究的力度,尽可能缩小理想课程(课程标准)与文本课程(教材)、文本课程(教材)与实施课程(教学)之间的落差。广大地理教师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①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②开展课程目标陈述方式的研究,分析课程内容标准中行为目标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③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解读,研究每条课程“标准”所隐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具体的“内容标准”。④比较同一条“标准”下,四种版本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相同之处寻求其“标准”的最基本要求,从差异之处把握其最高、最低的限度。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说明……”中的“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阐明、……”,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3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行为动词认知水平知识说出、举例、描述、辨认、列举、复述、背诵、回忆、选出、识别、再认、了解、确定等了解水平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理解水平运用、应用、使用、编辑、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应用水平技能模拟、再现、重复、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模仿水平完成、计算、查阅、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独立操作水平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迁移水平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石是怎样形成,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要通过“读图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阅读示意图能否提取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归纳和解释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第四,通过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了解本条标准对认知内容的基本要求。四个不同版本教材在落实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人教版和中图版,把“地壳物质循环”部分安排在内、外力作用的知识之后,以内、外力作用为基础,讲述地壳物质循环;另一种是湘教版和山东版,把该部分内容安排在内、外力作用之前讲述,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出发介绍“地壳的物质循环”。因此,两种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同,以至“地壳物质循环”学习内容的基本知识铺垫、呈现方式不大相同。一种认为,内、外力作用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另一种认为,矿物、岩石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因而,前者并不过多讲述岩石的基本组成——矿物,而后者则增加了大量矿物的基础知识。四个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都讲述岩石的基本分类、三类岩石的形成、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及循环过程。从相同的共性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基本知识结构: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地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地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岩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4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岩石”这一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重点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因此对于矿物、三大类岩石的具体特征等内容可以不在教学中进行讲述。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的要求,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知识铺垫——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2)阅读并分析教材中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图中所示箭头,说明各类岩石之间、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分析其涉及的主要内、外力作用;(3)把复杂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简化为简单的框图,让学生标注岩浆和各类岩石,并绘画其相互间的箭头,解释岩石循环的基本过程。四、研究教材,做好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必须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引导下,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与时代性,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使教材的内容选择、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的呈现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重大改变。1、深入研究高中地理新教材(1)分析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是怎样达成课程标准的,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哪些适当的扩展,作了哪些基本知识的铺垫。(2)对比和分析同一条课程标准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差异我们所选用的人教版教材是重要的教材资源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教材资源。不同版本的教材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另外,不同版本的教材为我们深刻地理解和研究课程标准,提供了不同的案例。通过对同一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我们可以从它们都有的共性内容中,发解课程标准的基本底线;从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差异对比中,我们可以了解理解标准的最高与最低要求。(3)对比同一标准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差异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普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作为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教材编写都注意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其教学内容的表述方式、呈现方式都与以往的旧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比较和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加深我们对某一条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基本要求理解。(4)重点分析人教版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表述形式和呈现方法广大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提取内容清晰的逻辑结构,提炼教材内容所呈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地理基本过程的结构化知识。只有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条理、有层次、便于迁移的知识,才有利于学生自己积极建构知识和能力,达到“运用示意图”、“举例”或举典型案例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要分析教材内容的表述形式和呈现方法,提取其内容的基本方法与过程,为设计教学内容的探究与分析打下基础。当前,由于有些教师未能深入认识新教材课文中增加的“思考或5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问题研究”等栏目编写与设计的意图,未能有效提取教学内容的探究与分析过程,以至新教材“旧教法”现象相当普遍。2、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新教材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改变教学的资源观和以往基于教学大纲的备课模式,做好基于课程标准、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其实施要点包括:①解读课程标准的目标陈述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②分析教材,提取教材所隐含的知识结构、认知内容的基本方法与过程;③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特点,确立教学或学习目标的重点和难点;④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⑤确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根据内容特点设计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⑥设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⑦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过程。五、积极开展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实验和研究。1.提倡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地理学习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仍是间接经验的传授过程。因此,我们应把传统教学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的知识属性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有意义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