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五中学2011-2012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1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传统的有:①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政策②汉朝赵过推广耦犁③宋真宗初年从越南引进高产的占城稻④“苗出垅则深锄,锄不厌数,周而复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提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3.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4.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5.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营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是有“商”而无“帮”的。明清商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繁荣B.小农经济的发展C.对外贸易的活跃D.商人地位的提高6.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隋唐时期开始打破市坊界限,市分散在城中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A.明朝的经济措施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D.对外贸易繁荣8.《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9.《张居正集》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则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A.重农抑商B.重商抑农C.扶持商业D.农商并重10.下列现象最能说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C.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D.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1.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A.东北地区B.环渤海湾C.长江流域D.东南沿海1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①促使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②刺激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③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④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科技人员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4.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遭受外国资本的大力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5.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下列关于其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16.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情况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民族资本的总额大幅度增加B.民族工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促成中华实业团等成立17.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A.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萧条B.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C.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D.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18.抗战胜利并未给民族工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本原因在于:A.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摧残B.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C.官僚资本垄断经济D.国民政府反动的政治经济政策1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不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A.受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B.封建势力过于强大C.受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D.军阀割据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20.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A.思想改造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C.发展生产D.生产方式的改造21.“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2.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2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4.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6倍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2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26.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B.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D.促进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27.经济特区的“特”指: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C.特殊的地理位置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28.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29.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A.广东省、安徽省、海南省B.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C.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D.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30.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31.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32.“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段材料说明:①互联网简单易操作②互联网信息覆盖面广,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③互联网具有独特优势④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媒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3.下列对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市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B.通过“安居工程”搬入了宽敞舒适的住房C.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D.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34.由于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新词语。根据“手机”这一词语,选出与之同时代的新词语:①自由恋爱②革命③数码④双休日⑤动感⑥好酷A.①③⑥B.④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⑤⑥35.下列关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创立②中国铁路诞生③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④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试制成功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材料二:年份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比上年19662534+17.3%558.7+24.4%19672104.5近-10%419.4-25%19682015.3-4.2%361.3-13.9%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五:“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底我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4分)(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5分)(3)据所学知识,材料四中所说的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几个省份?(2分)这种变革主要针对的是什么?(2分)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4)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3分)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期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材料二荣德生曾对自己的经营之道以一副对联作过总结:“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而荣宗敬的名言是:“造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人弃我取将旧变新,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庶其必能成功。”材料三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接受华中、华东一带敌伪的蚕丝厂,成立了中国蚕丝公司,强行规定蚕农只能把蚕茧卖给这个公司,致使江浙民营蚕丝业一蹶不振。请回答:(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5分)(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AABA6-10、DCADB11-15、DBDBA16-20、CBAAB21-25、CDCBB26-30、BABDB31-35、CBCDA36、答案:1.(1)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基本建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