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工程方案2目录第一节:智能安装工程概况第二节:施工准备第三节:施工顺序、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一.施工工艺流程二.保护管安装三.线槽安装线路敷设四.智能系统设备、器材安装五.智能系统校接线六.智能系统开通调试七.智能系统接地技术要求八.智能系统施工与土建及各安装专业的协调配合九.智能质量保证系统及质量保证措施第四节:智能系统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五节:智能系统安装的资源供应计划(略)一.施工管理人员及劳动力配备计划(略)二.主要施工机具及检测器具计划(略)第六节:智能系统安装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略)3第一节:智能安装工程概况某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距广州市中心约25公里。航站楼建筑群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由主航站楼、连接楼、东西指廊和高架连廊四部分共同组成,每部分都由伸缩缝自然分成。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智能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和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AS)。工程内容:(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包括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消防通信)的管线、桥架、线槽和线缆敷设以及设备安装;应急广播、电动排烟窗、防火卷帘、排烟风机、消防水泵、气体消防、门禁、切除非消防电源、电梯等的控制。消防控制线路施工至设备控制箱、包括控制箱内二次线路接线;与地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连接至20轴处。消防控制中心与各分控室以及空气采样设备之间的网络工程。配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供应商进行系统调试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安装与联动调试。其中航站楼内六个消防控制室(包括消防控制中心)内控制设备的安装不在工程范围内。(2)楼宇自控系统(BAS)的管线、桥架、线槽和线缆敷设以及设备安装。包括空调制冷(循环水泵、冷却塔、冷水机组);空调系统末端设备(新风机、空调机、风机盘管);电热水炉、热交换器、排烟机、排风机、公共场所照明;消防用电设备、电梯运行状态、自动扶梯、自动步道;给排水系统设备、水池、水位自动监测并控制水泵启停;电力系统自动监测、能量管理、自动计费、控制UPS等设备的监测与控制以及系统配合调试开通。第二节:施工准备本工程系统较多而且复杂,技术先进,施工周期较长,作业空间4大,使用设备材料品种多,很多设备不但是很精密,价格也十分昂贵,在系统中涉及计算机、通讯网络、无线电、传感器、探测器、执行器、报警器等多方面的施工作业,给安装、调试工作增加了复杂性,所以要做好下列施工准备:1.要求进场组织施工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认真看阅施工图,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认真编制施工材料计划,小型施工机具、劳保用品计划、各阶段的劳动力计划,特殊部位的施工措施和施工工艺要求。2.配备工程所需的受控文件、规范、安装图集、检测仪表。3.组织施工作业人员熟悉图纸、规范要求,并对各作业班组所承担的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和安全生产交底。4.建立完善现场电气设备、材料交验制度和领用制度。5.完善施工图纸会审更改工程项目的签发手续,并在有效施工图中标注清晰。6.建立严格质量检测制度。7.收集本工程适用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根据工程安装涉及的范围提出相关的最新国家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确保智能系统安装的可靠性。8.施工技术保证体系建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专业施工员,施工班组长组成的施工技术保证体系,收集优秀施工方法,编制分部分项系统的施工方案,参与设计方、业主主持的图纸会审,并将施工技术措施层层交底。9.施工安全作业保证体系建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现场保卫人员、施工班组长,组成的施工安全作业保证体系,加强全体施工人员安全操作思想的认识,深入强化地撑握安全操作规程。10.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在工程准备阶段要针对本工程特点,结合本单位施工人员具体技术状况,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再培训,熟悉图纸,掌握施工5安装工艺,做到施工验收规范,工程技术标准人人心中有数,对特殊设备和特别的安装工艺指定专人专职负责安装调试,对新型的调试仪器设备先进行示范操作。第三节:施工顺序、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智能智能工程安装包含了大量信息交换和疏通传递,它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先进与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关系人们生活和正常工作秩序,加上智能工程系统多,涉及专业知识面广,技术要求高、精,在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性能和特点,与土建、设备、管道、电气(动力、照明)、空调等专业密切配合,合理协调,在施工中还必须遵循智能安装的“安全、可靠、便利、经济、美观”五大原则。并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来提高智能智能工程安装质量。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是广州市重点大型建设项目,其智能系统设备量大、系统复杂,各个系统的设备都很先进,对其安装要求极为精细,精确,所以对安装的质量要求极高。因此必须做好四个阶段的工作。即:1.准备阶段:看图→图纸会审→提出设备、材料、加工件计划→设备、材料验收入库和保管→提出设备材料代用→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机具和设备的准备。2.施工阶段:开工报告→技术、安全交底→材料发放→配合预埋件→支吊架安装→管、线、桥架、线槽、电缆敷设→智能监测控制设备安装→重要易损器材安装。3.调试阶段:电气设备和单元件调试→探测器、传感器、执行器、报警器等现场调试→各系统每一回路联动试验→各楼层DDC整体试6验→控制中心联动试验→总体群控试验。4.交工阶段:检查各系统线路→各楼层区域控制箱、DDC箱送电→各系统机组设备联动监测控制演示→验收交工。一、施工工艺流程二、保护管安装1.钢(电线管)管a.敷设在多尘潮湿场所的线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b.暗管敷设要沿最近线路敷设,尽量减少弯曲,管子与建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c.进入控制箱的线管,排列要整齐,管口高出控制箱基础表面50~80mm。d.管路尽量不穿过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如必须穿过,要采取保护措施。e.线管的弯曲处不能弯扁。配合土建预埋预留管路敷设接线盒安装线管下料弯制整理接线盒开孔整理支架制作除锈刷漆智能桥架安装控制箱基础制作预埋支架线槽内电缆导线敷设管内电线电缆敷设控制箱安装系统单体调试校接线监测控制设备安装系统联动调试交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7f.暗管敷设时其弯曲半径不能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于地下或混凝土内其弯曲半径不能小于管外径的10倍。g.敷设线管直线超过30m时要加装接线盒。h.敷设线管有一个弯,每超过20m就要加装接线盒。i.敷设线管有2个弯,每超过15m就要加装接线盒。j.敷设线管有3个弯,每超过8m就要加装接线盒。k.垂直敷设的线管每超过30m要加装固定导线用的接线盒。l.水平、垂直安装明配管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大于管径的1/2,明配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距离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见下表:敷设方式种类钢管直径15-2025-3240-5065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m)吊架、支架沿墙厚壁管1.52.02.53.5薄壁管1.01.52.0m.当金属线管,塑料线管,金属接线盒,塑料接线盒混合使用时,金属线管和金属接线盒必须可靠接地。n.线管预埋与土建同时进行(或先行一步,并应避免与其它专业发生冲突),预埋管应避开沉降缝或作相应措施处理。预埋钢管应作良好接地,消防系统应采用金属管保护式。混凝土内暗配管,管口应作防砼浆进入处理,严防砼浆灌入或由于振动泵运行引发的砼浆倒灌。o.智能系统安装工程的线管预埋和线槽桥架的敷设应与土建工程开始施工时同步进行。p.智能工程配管、线槽与桥架的安装在建筑物沉降、伸缩缝处穿墙时,应作伸缩处理,办法是采用与配管相适应软管与接线盒(箱)的组合,线槽桥架采用软梯级式即可。敷设电线或电缆时应考虑到长度长于已配置的软管或软梯级线槽长度。q.在与土建配合时预埋暗管采用电线管或在易受重压的地段和电8磁干扰影响的场所采用钢管并有良好的接地措施,过渡接口处采用接地箱、盒处理,管内穿线一般占管截面40%为妥。管内穿绞合导线时一般占管截面20~25%,管内穿平行导线时占管截面的25~30%。其关键目的是防干扰,智能讯号防干扰是必需的。在导线不受外力压迫的情况下,穿管占管截面的百分比应按其截流量来衡量,即导线发热散热条件来考虑。配管的弯曲半径也是影响穿管占有管截面的一个方面,暗配穿线管的弯曲半径在穿普通导线时应不小于管径的6倍,穿电缆时管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r.在配线穿管和线槽引出线施工中,禁止导线外露,外露部分应作与配管相适应的软管处理,软管接头采用市场产品,避免采用国标大样图加工手段。2.金属软管敷设技术要求a.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软管长度不大于2M。b.金属软管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不直接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并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经过阻燃处理。c.金属软管不退绞,松散、中间无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紧密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密封良好。d.金属软管安装符合以下要求:①.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径6倍;②.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距离300mm;③.与嵌人式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固定管卡,安装在器具边缘的1M处。e.金属软管可靠接地,禁止作电气设备接地导体。三、线槽安装9航站楼为大型服务性公共建筑,智能智能化系统主要以火灾报警系统(FAS)和楼宇设备管理自控系统(BAS)为主。由于该建筑在结构上具有它的特殊个性化,所以在垂直方面上配线设计均采用在智能井内设托盘桥架,水平方向配线部分采用天花板吊顶内敷设线槽,其施工要点如下:1.确定设计规定的垂直、水平方向的桥架与线槽的敷设要求,同时明确子系统的配线采用同槽相隔的托盘或线槽的布线方式,以及相应配件的布置交叉中的施工作业措施,安排支架形式的固定方式。按设计原则是垂直桥架部分,智能桥架应单独设立布线,与强电保持300mm以上的间距。桥架不仅要带护盖,并应有良好的接地,在转弯处或人手易触摸处应作接地跨接处理,其导线采用多股软芯,截面应按桥架规格而定。2.垂直桥架于水平线槽之间应紧密连接,在吊顶内敷设线槽应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固定,支架间距按线槽规格决定,大致在1M至1.5M位置,应注意支架设置尽量靠近线槽连接处和改变走向、转角、引上、引下处。3.水平线槽与暗管或明管的连接应采用阻燃软塑料护套管或金属软管过渡,以保证导线不外露。系统的线缆规格即配线要求在设计图纸不能满足应明确的技术数据的情况下,对智能系统的线缆规格及配线要求施工人员应掌握基本数据的能力,以适应目前的建设市场的需求。4.线槽敷设技术要求①.线槽材料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光滑无毛刺。10②.金属线槽必须经防腐处理。③.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家标记。④.线槽敷设符合下列要求:a.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b.连续不间断;每节的固定点不少于2个;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有固定点,并紧贴墙面而固定;c.安装接口平直、严密,槽盖齐全、平整、无翘角;d.固定或连接的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e.出线口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f.安装敷设平整;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便于开启。g.金属线槽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四、线路敷设1.管内穿线a.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能低于500V。b.管内穿线要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管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c.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回路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能穿在同一根线管内。d.导线在管内不能有接头和扭结,接头要设在接线盒(箱)内。e.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的40%。f.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以免拉伤导线。2.线槽内导线敷设a.导线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导线总截面积为线11槽截面的60%。b.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接头处截面不大于线槽截面积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接头置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