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20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件制作单位: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制作者:衣文静,俞薇,程志平,谢新超,杨洁,张中英审校:黄文平经济学第十八版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第20章宏观经济学概述发展经济的全部目的无非是为现在和将来提供物品或劳务。证明这一点的义务,我认为最好是永远交给那些宁肯少生产一些而不是多生产一点的人,那些宁肯让人力、机器或土地等生产要素闲置起来的人去承担。令人吃惊是,我们竟然能听到如此之多的为浪费辩解的理由,诸如担心通货膨胀抬头、国际收支逆差、预算收支失衡、国家债务过重以及对美元信心的丧失,等等。——詹姆斯.托宾《国民经济政策》数学知识预备(20)在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用静态分析法讨论了各类市场模型,比如线性的和非线性的,一种商品和多种商品,特殊的和一般的等等。同样,静态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经济分析的其它领域,比如宏观经济行为。国民收入分析中的均衡首先介绍在宏观经济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模型:凯恩斯国民收入模型。Y=C+I0+G0C=a+bY(a0,0b1)其中Y和C分别表示内生变量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I0和G0分别表示外生决定的投资和政府支出。第一个方程是均衡条件(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第二个方程即消费函数,是行为方程。消费函数中的两个参数a和b分别代表自发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很明显,这两个方程中饱含两个内生变量,他们既不存在函数相关,也非互不相容。因此,我们可以求出以参数a、b和外生变量I0和G0表示的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均衡值Y’和C’。将第二个方程代入第一个方程中,可将其简化为仅包含一个变量Y的方程:Y=a+bY+I0+G0因而Y的解值(均衡国民收入)为:Y’=a+I0+G0/1-b需要指出的是,此式完全是以模型给定的数据,即参数和外生变量表示的。将求出的均衡国民收入代入到消费函数中,则可以得到均衡的消费支出水平:C’=a+bY’=a(1-b)+b(a+I0+G0)/1-b=a+b(I0+G0)/1-b此式也是完全以参数表示的。Y’和C‘的分母都是(1-b),因此,限定b≠1是必要的,以避免被零除。因为边际消费倾向b已被假设为一个正分数,所以b≠1的限制自然满足。因为要是Y’和C‘为正,则1-b也必须为正。由于外生支出I0和G0通常为正,参数a(消费函数的纵截距)为正,所以分子表达式的负和也就确定了。为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把求出的C’加上I0和G0,看结果是否与Y’相等。如相等,则C’和Y’满足均衡条件,此解有效。很明显,此模型是极为简单、粗糙的。但其他复杂、完备的国民收入模型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建立和分析这些模型的原理同前面的讨论是一致的,因此在此就不做进一步说明。更为复杂,更接近实际经济的,同时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模型将在后面的内容里进一步讨论。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A、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目标与工具※国际联系B、总供给与总需求※宏观经济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宏观经济史1、你是否经常关注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动态呢?最近,我国的宏观总体态势如何?2、你知道国家是怎么样来调整经济形势,以保持健康运作呢?采取哪些手段呢?3、你对1929年的大萧条、1997亚洲金融危机和目前的金融危机有的爆发原因有过了解吗?课前思考引言:宏观经济学的概述(1)产出、就业和价格的短期波动,也即所谓的商业周期。(2)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也即所谓的经济增长。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所考察的是同时影响众多企业、消费者和工人的因素;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却是单个产品的价格、数量和市场。研究线索宏观经济学的作用1、面对大萧条,凯恩斯创立了革命性的理论,揭示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并对生产过剩危机提出对策;2、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问题研究;3、宏观问题主导了美国、苏联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发展进程。20世纪经济学的一项主要突破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刺激经济长期增长等问题。凯恩斯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宏观经济学之父”等美称。著有《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货币论》等。成就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A.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了保持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200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势,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年初“双防”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年中“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年末“保增长、扩内需”:力保经济增长,扩大国内消费。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国内房地产、钢铁、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产销大幅度下滑。引子2008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A.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1、为什么产出和就业会不时地下降?怎样才能减少失业?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稳定价格?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主张争论: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和经济滞胀A.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一)目标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高就业、低失业稳定或温和上升的价格水平产出名义GDP: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实际GDP:按固定价格来进行统计;潜在GDP: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经济所能产生的最大产量。GDP: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衡量方法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区别现实中,实际GDP是衡量产出的最近似指标,在商业周期中存在短期波动,潜在GDP是反映长期的最大产出水平,由经济生产能力决定,其反映技术与投入的变化,因此是缓慢而稳定的增长。在商业周期中,往往会出现脱节。衰退:实际产出连续1、2年下降,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不大。萧条: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GDP与潜在GDP的缺口巨大。图1929-1999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萧条战后重建二战越战石油价格冲击货币紧缩“新经济”繁荣年份实际GDP(十亿美元,1996年价格)年份实际GDP(十亿美元,1996年价格)实际GDP潜在GDP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区别就业与失业失业率(unemploymentrate):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劳动力包括所有就业人员和寻找工作的失业者,不包括那些没有工作但又未在寻找工作的人。失业率变动与商业周期趋向一致:当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失业在衰退期上升,在扩张期下降年份实际GDP(十亿美元,1996年价格)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是用来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其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1.反映通货膨胀状况2.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3.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定义表现作用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率: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是不同的经济范畴,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的衡量1、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2、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公式: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我国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即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原因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加以区分爬行的通胀(每年物价上升在1~3%之内)温和的通胀(每年物价上升在3~6%之间)严重的膨胀(每年物价上升在6~9%之间)飞奔的通胀(每年物价上升在10~50%以下)恶性的通胀(每年物价上升在50%以上)2、按照成因不同加以区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下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紧缩(deflation)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的下跌。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定义原因衡量: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价格稳定性重要通货膨胀率很高会给经济运行增加很多的成本。比如,税率会变的极不稳定,养老金的真实价值会逐渐变小,因而不愿持有货币。通货紧缩虽然使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比如,人们按揭购房,通缩可能使购房人拥有房产的价值,远远低于他们所承担的债务。危害性目标:寻求一条介于价格完全稳定和高通货膨胀二者之间的路,即允许价格缓慢地爬升,并以它作为价格体系有效运行的最佳途径。1929-1999年消费物价的通货膨胀1973年和1979年石油冲击之后,价格主要呈上升趋势,1984年以来,美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策工具是一种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能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也即,通过改变货币、财政或其他政策,政府能够避免经济周期中最坏的情况并提高潜在产出的增长率。两大政策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定义作用政府支出指各级政府的支出,由两部分组成: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1、政府购买,指的是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花费,这部分计入GDP。如政府花钱修建道路、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开办学校等。2、政府转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体的收入,这部分不计入GDP。定义形式税收政策1、影响人们的收入:增加或减少家庭可支配或可花费的收入,影响人们用于购买物品与劳务的消费量以及私人储蓄量。2、影响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从而影响激励机制与行为方式。例如投资税收减免,以刺激投资和推动经济增长。作用货币政策狭义: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广义: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能够影响许多的金融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价格、汇率等。定义作用货币政策措施第一,控制货币发行;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第五,调整再贴现率;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第七,直接信用管制。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当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有衰退风险时,货币政策则要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保障流动性供给,刺激投资和消费。逆经济风向行事:小结:宏观经济政策1、由政府支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