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数据分析的技术与策略S131902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定性数据分析姓名:学号:课程老师:定性数据分析的技术与策略摘要在当今社会研究的方法中,定性数据的分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定性数据分析的一些概念,然后着重探讨了定性数据分析的技术,如概念化、编码和备忘录。以及定性数据的策略,如实例说明、比较分析和事件流程图。从而帮助广大学者更好地了解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以此应用于实践中。关键词:定型数据分析技术策略1定性数据分析的概念2定性数据分析技术所谓定性分析技术是指研究者在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时,所采用的分析工具。而此节将介绍3种定性分析技术:概念化、编码、备忘录。2.1概念化在社会研究中,概念化能为资料分析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和框架。对于定性分析来说,概念化在资料收集之初就开始了,它与资料分析是同步完成的,研究者需要根据资料来形成新的概念或精练已有的概念,即概念化是资料分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概念化是资料定性分析中组织资料、赋予资料意义的一种主要方法。在实践中,研究者是在阅读各式各样的定性资料(如田野笔记、历史文献和二手资料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评论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概念化。2.2编码在定性分析中,编码是将原始资料组织到不同的概念类别中,以便利资料分析中搜寻工作;同时它还要发现资料之间的模式。也就是说,这种编码具有两种功能:资料的机械减少与类别化分析。根据编码时的不同侧面,可以将它分为三种类型:(1)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次审查和分类,同时确定主题、指定编码单位和设立初始码号,最终建立编码系统的过程。(2)主线式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基础上,从一组已被组织过的初始码号入手,建立主题之间的相关性,使主题所代表的概念精确化,以及提出新的主题的过程。(3)选择式编码,是在前两种编码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中已经确定的主要主题,选择性查阅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在大部分或所有的资料搜集完成之后,进行整体性的分析比较过程。三种类型的编码中,开放式编码是处理原始资料的基础性工作,也涵盖了大部分编码工作的技巧,下面主要介绍开放式编码。具体来说开放式编码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阅读原始资料。(2)确定编码单位。编码单位既可以是资料的意义内容,也可以是资料的语言单位。(3)设定初始码号。码号是被研究者认可单位的一种表示,它可以是某个出现频度较高的词语或内容。(4)建立编码系统。完成初始码号,可以将所有的码号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汇总,组成一个编码簿,它所具有的编码系统是研究者目前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2.3备忘录在定性研究中,撰写备忘录是编码之外另一项重要的资料分析手段。根据备忘录的不同功能,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理论备忘录、编码备忘录、操作备忘录。理论备忘录主要记录了研究者有关研究维度、理论概念的深层含义、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假设等主体的思考。在整个定性分析中,研究者需要不断地对自己所研究的事物进行理论思考,以求理解其发生、存在和变化的意义。因此,即使有些记录在后来被证明是无用的,完整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及结果也是非常重要的。编码备忘录也可称为分析性备忘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笔记。它将编码签及其意义对应起来,是研究者有关编码程序的想法与思路的备忘录或讨论,也可以说它是连接经验资料和理论思考的一个通道。一般来说,每一个编码主题或概念都是一篇独立备忘录的基础,编码备忘录正是围绕着对这一编码主题或概念的讨论展开的。操作备忘录主要记录了研究者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的思考,其中不仅包括对资料收集环境的考察,同时也包括对后续资料收集工作的指导性建议,以及对某些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在整个定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各种备忘录的撰写是贯穿始终的。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者需要不断重读和修改这些备忘录,不断与他人讨论备忘录的想法和概念,同时带着对新议题的关注,不断地查询资料、增写新的备忘录。不难看出,备忘录有助于检验以往的假设,发展新的主题。3定性分析策略所谓定性分析策略是指研究者在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时,所采用的分析方式。3.1实例说明实例说明是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是定性分析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而这些理论所采用的形式既可以是一般模型,也可以是某种类比或一连串的研究步骤。在具体步骤上,此种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中一种是对理论的单一说明,即显示理论是如何说明或解释某个特定的个案或单一的情境。而另一种则是对理论的并列说明,即通过列举多个个案,例如多个不同单位或时间周期等,显示理论是如何说明或解释多个个案或多个情境;或者反过来,显示研究者如何利用取自多个个案的资料来共同说明某种理论的。不难看出,通过实例说明法研究者能将理论应用于某种事件或情境中,或者根据先前已有的理论来组织资料。这些理论就好像是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空盒子”,研究者的任务就是从收集到的资料中,寻找出相关证据去填满这些空盒子。如果这些空盒子能够容纳这些证据,就可以接受这些理论,否则就说明这些证据不适合或不支持这些理论,而这种理论与经验证据的相互匹配过程,则被研究者视为对社会世界的一种诠释。例如,一个研究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者先构造出一个有关贫困形成原因或条件的分析模型,然后分别从全国大、中、小等不同规模的城市寻找证据,来共同说明这一模型。3.2比较分析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比较分析都是一种重要的分析策略。这种分析策略是以英国哲学家米尔提出的有关比较的逻辑方法─差异性比较和一致性比较为基础。与实例说明不同,研究者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并不是从一个类似空盒子的总体理论模型开始,然后用经验证据去填满它;而是从先前已有的理论或归纳中,发展出有关规则或模式关系的想法。接下来,研究者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少数几条规律上,比较分析这些不同的替代性解释,进而找出适用于某种社会情境的规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虽然找出的不局限于某个特定时间、地点或群体的规律,但并非是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因果法则。例如,研究者可以去探求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后教育不平等的形成规律,而不是去寻找适用于所有时代、各个国家的教育不平等规律。根据具体的比较方式不同,定性分析中的比较分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致性比较法和差异性比较法。首先,在一致性比较中,受到关注的不同个案的共同特征。具体说来,比较分析的操作是通过一个逐步剔除过程完成的。研究者先确定一些个案具有某种共同结果,然后试着确定结果的某种共同原因,即通过比较将那些可能是原因,但又不被所有个案所共同具有的特征逐步剔除掉,进而将最终剩下来的特征确定为共同原因。例如,研究者考察四个个案,它们可能是某种小群体或组织。假设它们都具有某种共同结果(特征A),但其他特征并不相同。研究者从有关这些个案的资料中,找到了多个可能成为原因的特征(特征B、C、D、E)。通过逐一比较,研究者发现除了特征D,其他三个并不为所有四个个案所共同具有。于是研究者最终将特征B、C、E从可能的原因中剔除掉,确定特征D为结果A的原因。其次,在差异性比较中,受到关注的是两个个案之间因果关系特征的差异性。差异性比较的原理比一致性比较要复杂一些,理解起来也更困难,下面结合实例加以说明,见表1。进行差异比较,研究者先要考察在许多特性(A、B、C、F、O)上都相同,但在少数特征(H、G)上不同的两个(或多个)个案:个案1和个案2。假设特征A为某种共同的结果,按一致性比较原则,则特征B、C、F、O都可能是其原因,但研究者无法断定是多因一果,还是有某个唯一的原因。表1差异比较实例个案1个案2个案3个案4AAXXBBDPCCECFFFFHGNMOOOK这时,研究者可以再找出两个(或多个)个案:个案3和个案4,它们也有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个案没有个案1和个案2中所共同具有的结果特征(A),这正是差异比较的关键所在。这时如果研究者将后一组个案(个案3和个案4)与前一组个案(个案1和个案2)进行比较,考察第二组个案在缺少结果特征A的同时还缺少了第一组个案中哪些共同的原因特征。结果发现个案3和个案4除同时具有特征F之外,还分别具有第一组个案中O和C原因特征,但却都没有个案1和个案2所共同具有的原因特征B。由此不难看出C、F、O均不构成结果特征A的原因,否则个案3(O特征)个案4(C特征)中就会出现结果特征A了。最终的结论是,真正的原因特征只有B。3.3事件流程图事件流程图是用框图和连线将不同事件之间的关系按时间流程表示出来。流程图除了能显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外,同时也涵盖了事件的先后顺序,据此就可以了解某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联方式,这有助理论的形成。下图是一个反映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时间流程图。图的左边是该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经历,右边是研究者对那些导致该大学生从一个生活事件转下一个事件的动力的总结。图中的加号(+)表示的是这些动力所具有的强度,减号(-)表示的是该大学生对下一段生活经历不满意的程度。不难看出,事件流程图清晰地提炼出一位大学生的生活主线以及他自己的反应,具有非常简洁、直观的效果。也就是说事件流程图通过将大量资料压缩在一张图中,能帮助研究者简化资料。在大学学习中断学习在工厂的生产线上工作出去旅游在一个娱乐中心工作进入师范学院继续深造需要呼吸的空间+++工厂的艰苦现实+++与自己的实际兴趣缺乏联系+遇到一些孤独的、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人+希望自己能够干点什么事情++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