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科技部火炬中心张志宏2014.05.06目录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义一把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着力点二火炬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践三对国家高新区十个关键问题的思考四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报告: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创新驱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素驱动型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第二阶段:效率驱动型人均GDP3000美元至17000美元第三阶段:创新驱动型人均GDP17000美元以上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要性要素投入的贡献提高效率的贡献创新的贡献要素驱动模式60%35%5%效率驱动模式40%50%10%创新驱动模式20%50%30%数据来源:The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2013.WorldEconomicForum.要素驱动阶段:跨越贫困陷阱要素驱动阶段:跨越贫困陷阱(人均3000美元)‒二战后少数国家依然长期处在贫困陷阱‒绝大部分国家,成功跨越贫困陷阱•要素驱动阶段增长特征:‒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自然资源•要素驱动阶段增长的基础:‒产权保护‒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的劳动力‒初等教育的普及效率驱动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效率驱动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均15000美元)–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长期在10000美元以下徘徊,拉美国家为典型–少数国家成功跨越,以日本,南韩等东亚国家为典型•效率驱动阶段增长特征:‒持续改革提升市场环境,企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创新驱动逐渐变得重要•效率驱动阶段增长的基础:‒高等教育的扩大和广泛的培训‒市场力量加强,市场竞争充分‒劳动市场富于弹性和活力‒金融市场深化‒技术准备充分‒市场规模扩大创新驱动阶段:跨越创新力衰退陷阱创新驱动阶段:跨越创新力衰退陷阱‒到达一定收入水平后,不少国家出现创新力衰退的倾向,以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为典型‒只有美国德国等能够保持持续创新力•创新驱动阶段增长特征:–市场效率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变得更为重要•创新驱动阶段增长的基础:‒全民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更加重要‒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高效‒要求全方位的创新:制度、商业组织、技术、新产品‒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文化中国人均GDP长期趋势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2013年中国经济现状–人口:13.67亿–GDP总量:9.05万亿美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6770美元•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成功的在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摆脱了贫困陷阱•两方面的原因:–共性:要素驱动阶段增长的基础条件满足–特性:改革红利(二)创新驱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成就基础1:要素驱动•人口红利:2.6亿农民工(克鲁格曼4%)。•三留人口:留守儿童6000万人,留守老人4000万人,留守妇女4700万•土地红利:土地出让金3万多亿,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86%成就基础2:投资驱动2009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手机产量世界第一电脑产量世界第一DVD产量世界第一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电冰箱产量世界第一空调产量世界第一汽车产量世界第一摩托车产量世界第一纺织品产量世界第一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100个城市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北京排名1035位。在进入排名的中国31个省会城市中,海口排名最前,列第814位。但是,我国在长期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矛盾突出;•产业层次偏低,经济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以市场换技术的境况如出一辙;•机制体制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与突破;•………………形成了五低、四高的发展模式•我们现在的竞争武器是五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代价则是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发展的结果:–很大,但大而不强;很快,但快而不优–虽能快速提升GDP,却无法创造高利润–虽可大量生产商品,却无法创造品牌–虽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却无法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方式粗放人均资源少。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耕地、淡水、森林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资源消耗多。2009年我国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6%,能源消耗量约占19.5%。人均能耗达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生态环境代价大。我国1/6城市严重缺水,全球10大空气污染城市中国占7个,7大水系1/5水质为劣ⅴ类,每年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代价已接近1万亿元。今年初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了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达6亿。产业层次偏低,大量产业居于价值链低端企业类型:平台型企业、产品型企业、碎片化企业;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高端化战略附加价值专利、技术品牌、服务组装、制造研发(全球竞争)行销(区域竞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高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世界第一,但80%以上是外资企业的产品,72%是加工贸易产品。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整体制造能力明显提升,但多为跟踪式产品,核心部件(如95%的高档数控机床、80%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2011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专利的80%为国外持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2005-2009年有效PCT专利中,美国、日本、德国分别占32.2%、20.4%和11.3%,我国仅占2.5%。克鲁格曼2009年考察中国时指出“中国仍是相对贫穷的国家,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美国工人的4%,跟1975年的韩国类似。”“目前,即使墨西哥生产工人的工资也是中国工人工资的3倍。”微笑曲线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SmilingCurve)概念,用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来描述个人电脑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值。后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微笑曲线已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指导曲线。微笑曲线的两个例子:耐克和富士康耐克的成功:微笑曲线的两端设计制造营销品牌管理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奈特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在80年代推行的“轻资产模式”,将产品的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富士康的悲剧:微笑曲线的底端富士康作为苹果手机的代工者,其生产一台苹果手机所得利润仅仅只有6.54美元;而苹果公司及零部件等材料供应方,获得绝大部分利润。一部iPhone的产业链结构在苹果利润链中,我国只赚2%苹果公司占据58.5%利润,韩日等分羹10%。在iPhone这个代表世界制造业顶级水平的“明星”产品上,中国制造再次显露出短板和尴尬。我国是制造业大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产出比例达到19.8%,甚至略高于美国的19.4%,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指数统计分析,制造业增加值规模居世界前十位的制造业大国中,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我国离制造业强国有多远?制造业强国指标:拥有世界领先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先进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具有现代制造业体系。世界500强企业中工业企业数量美国67家,中国25家;世界品牌500强中工业企业数美国77家,中国7家。每万劳动力研究开发人员美国92人,中国22人;每万就业人数中专利申请数美国是23项,中国是1.9项。我国制造业何时能露出“微笑”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我国已经有220余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仍未摆脱产品多为中低端、高端设备大量进口、核心技术自给率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困惑。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只有26.5%,发达国家则为35%~40%。我国工业销售利润率只有6%,其中钢铁行业不到3%,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54%。“两吨钢利润不够买根冰棍”——中国制造业升级迫在眉睫根据之前中钢协发布的数据,86家会员钢企上半年合计盈利22.97亿元,实现利税397.9亿元,平均销售利润仅为0.13%,一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两吨加起来赚的钱不够买一根冰棍。原来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创新驱动•未来三十年,中国在继续推进工业化的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创新驱动、绿色集约、内生增长、科学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核心是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未来三十年,中国工业经济将由“轻重之争”转向“高低之争”,核心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现代化建设走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创新驱动发展是形势所迫经济要在阵痛中加快转型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现代化建设走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创新驱动发展是形势所迫2007年,十七大–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新一届政府换届到位更是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频频强调“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新一届领导集体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将迎来创新驱动为引擎的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12年,十八大(三)创新驱动是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时代背景:历史性交汇•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机遇。如何站在新时期的战略高度,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使之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一个重大命题。创新驱动是应对创新全球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第三次工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获得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世界进入创新全球化时代,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全球化分为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三个阶段。•世界已进入创新全球化时代,新思想、新模式、新创业、新产业成为聚集创新要素的重要磁体。•全球创新尖峰地区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业为主体,对新兴区域形成辐射关系。123产业分工的国际化——OEM,外包新兴国家和区域崛起设计、研发环节独立告别传统的地缘导向发展模式通过服务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资源加速全球布局知识和技术成为最有价值的产品风险资本成为推动创新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制造业全球化21世纪以前服务业全球化21世纪以来创新全球化金融危机之后创新全球化创新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开始步入成熟期工业经济时代的一般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的一般特征经济运行周期起步期•1763-1870年•1970-1992年发展期•1871-1913年•1993-2020年成熟期•1914-1945年•2020-2050年过渡期•1946-1970年•2050-2100年产业结构•总体来看,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农业劳动力比例低于80%是工业化启动的标志•农业劳动力比例低于30%是工业化完成的标志•产业结构“软化”“经济服务化”•第一产业的比重已显微弱,一般低于10%•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一般为20%左右•第三产业占据主导,比重高于一产和二产之和工业经济特点•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规模经济、产品导向•成本优势、城城竞争•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工业“高度化”、精益生产、柔性制造•规模定制、客户导向•创新优势、全球竞争经济增长驱动力•要素投入,包括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