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差异化管理,切实搞好企业安全监督――用服务姿态开展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六枝电力公司:吕秀“安监”,在很多电力企业,就是“严厉”的代名词,无论从安全监督工作的需要,还是从平时工作的方式出发,我们安监人员都是“严厉”的化身,本人担任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监察部负责人快三年了,在这三年中,也因为工作踏实、敢抓敢管的工作作风,让我获得了很多荣誉:连续三年我都是公司的“安全先进个人”,曾荣获地区局的“安全卫士”、“安全先进个人”“反三违活动先进个人”等一系列殊荣,我很为自己干练泼辣的工作风格而自豪,也正因为这样,一线的同事们私下送了我一个“雅号”――警察。可是,是不是所有安全管理工作都要以“铁的手段”去开展,偶尔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思考。那是2007年1月的某天,公司某供电所安排了一项较大型的现场工作,为保证工作的安全开展,我带着部门的一个专责象往常一样,大清早就赶到了工作地点。1月的天气的确很是恶劣,气温大约就在0到2度之间,再伴着漫天飘洒的大毛毛雨,让当天的作业环境更显艰难。高一脚低一脚的踩着泥泞爬到工作的半山腰时,工作班刚好开完班前会,工作班成员杨师傅提着踩板正准备做冲击试验。看见我到了工作现场,现场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杨师傅给我打了声招呼,就着手将踩板系到电杆上,确认绳子系牢后,他站到了踩板上,开始冲击踩板。在进行这一系列工作的同时,杨师傅表现得非常谨慎,一边做还一边回头看我,正在对踩板进行冲击的时候,突然,杨师傅脚下一滑,从踩板上掉下来,本来站在踩板上的人居然变成了骑在踩板上。看到杨师傅的窘态,我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杨师傅则立即紧张的从踩板上下来,站到我的跟前,低垂着头,双手不停的反复搓着,小声地嗫嚅着解释:我的鞋太滑了。一旁的工作负责人一边呵斥着杨师傅,一边作着解释:他可能是看见你们来了有点紧张,小陈,你上。听着他们的解释,我顿时一怔!“看见我来了紧张”!我有这么可怕吗?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我对和我一同赶赴现场的专责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就下山了。这发生在身边的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带给了我很大震撼!于是,我仔细反思了自己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作为安全管理人员,一直以来,我们始终遵循着“严是爱,宽是害”的原则,过多的强调“严厉查处”、“严肃考核”等字眼,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行为,不但要按照规定进行经济处罚,还要求违章人员到公司“说清楚”,通过安全考试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工作。这样反复的“纠缠”,其目的无非是为了给违章者一个深刻的教训,让违章者在“严管”之下,望“违章”而却步,从而达到减少、杜绝违章的目的。这样“铁的手段”到底能不能彻底起到确保安全的作用?客观的讲,通过这些严格的管理手段,违章行为的确是明显减少了,可随之产生的是,现场工作人员对付安监人员的方法也明显增多了,比如,一个干得热火朝天的工作现场,只要远远看见安监人员的身影,所有工作都会在瞬间停下来,等你走到工作现场,能看见的是,有人在整理材料、有人在检查工器具,有人在休息,如果你开口问为什么不干,给你的回答肯定是:累了,休息一会儿。至于休息多久,就看“安监”们多久消失。这样高压的管理手段,虽有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弊端,首先是会造成工作人员的恐惧心理,使原本顺畅的工作畏手畏脚;其次是容易使工作人员产生敌对情绪,导致工作班成员长期致力于和安监人员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再就是不利于营造和谐的安全管理氛围,使安全管理成为一种强制性行为,而不是工作人员自觉主动的自身要求。那么,安全管理工作到底该如何开展,才能真正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呢?我个人认为,实施差异化管理,在监督的同时渗入服务的理念,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将给我们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先谈谈安监人员如何服务的问题。说到服务,必备的条件无疑应该是服务人员要具备做好服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并了解被服务对象的需求。这个基本条件不但要求安监人员自身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且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要实现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身份转换。我们安监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基本工作流程是:到了一个工作现场,先检查“两票”是否办理,然后看票面是否合格,接着检查现场安措的布置是否满足工作需要,再就仔细搜寻工作班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不符合规程规定要求的违章行为。一旦发现违章,我们处理的方法大多是填写现场检查记录,请相关人员签字认可,最后就等着收集缴纳违章罚款收据的复印件存档。这样的工作流程有没有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有!问题在哪里?在于我们将工作的重心过多的放在了“查”上,而对于真正能解决问题的“纠”字却被我们忽略了。如果我们这样来对待一个违章者:到工作现场后看见一个工作班成员正在上杆准备装设接地线,但他没有戴绝缘手套,那么我们和颜悦色的把他从杆子上叫下来,告诉他为什么装设接地线要戴绝缘手套,不戴可能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然后把绝缘手套递给他,并一直在现场看着他将接地线装设完成后再离开。这样的处理方式,下来就算我们对这个违章者进行了经济处罚,相信他会信服,并从主观意识上自觉产生要杜绝违章的想法和行动。反之,如果我们每次到工作现场都板着脸(术语叫“铁的面孔”),指手画脚,挑三拣四,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但不能改善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反而容易导致现场的紧张气氛,造成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一些本不该出现的失误,例如上面我所谈到的那件“小事”。试想:如果每个安监人员达到工作现场后都能和工作班成员融洽的一起干活,发现了违章行为不采用大声呵斥或悄悄的记上一笔的方式,而是和颜悦色的告诉违章者你该如何如何工作才是正确而安全的方法,这样的处理一是容易让违章人员从心理上接受批评教育,二是让违章者掌握了正确的工作方法,从而从根源上杜绝了违章行为,更人性化的缓解了安全管理的紧张气氛。其次,我认为服务式的安全管理要因人而异。对工作比较细心负责、遵守作业规定的工作人员,安监人员要主动变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摆脱长久以来以管理者自居的优越感,要及时改变工作重点,要将长期研究的“课题”:制定更完善的“铁的纪律”来对付违章者,改为研究如何帮助工作人员遵章作业。这是一个管理制度的转型,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有一句话大概是说“没有干不好的职工,只有当不好的领导”,仔细想来,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安监人员虽然称不上领导,但肯定是管理者,身为管理者,如何以一名服务人员的姿态教会职工规范的开展工作,绝对比如何狠抓职工违章重要得多。只有让职工知道怎么工作是正确的,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章行为的发生。当然,我所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服务职能”,并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迁就和退让,我的服务仅适用于“三种人”:一是不知道规程规定的人;二是知道规程规定不允许,但是一直都这么干,没有出过什么事的人;三是知道所干工作的程序与规程规定不太相符,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干的人。而对另一类特殊人群:明知道规程规定不允许,也知道这样干很危险,但还是要以身试法的人,我仍然坚持安全管理的原则“严是爱,宽是害”,而且对这类人,就一定要以“铁的制度、铁的手段、铁的面孔”来坚决执行考核到位。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我们要灵活的采用不同的差异化管理模式,既要注重管理,也要强调服务,才能在我们的安全监督工作中更多的融入更多人性化的成份,更好的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