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仪器分析名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2电磁辐射(电磁波):电磁辐射是高速通过空间传播的光子流3电磁辐射能量的变化,产生电磁波,按电磁波长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4光谱法: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物质分子或原子发生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非光谱法:不涉及能级跃迁,物质与辐射作用时,仅改变传播方向、速度等物理性质。)5原子光谱由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光谱,它包括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6在辐射能作用下分子内能级间的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7吸收光谱法: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与其能级跃迁相对应的能量,由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基于物质对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8、发射光谱:物质的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接受外界能量,使其由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再由高能态返回到基态而产生的光谱。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吸收紫外-可见波段范围单色辐射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或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10、朗伯-比尔定律A=Kcl,朗波定律为当用一适当波长的平行单色光照射一固定浓度的溶液时,吸光度与厚度成正比;比尔定律,当用一适当波长的单色光照射一溶液时,若厚度一定则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合并两定律,K与吸光物质的本性、入射光波长和温度等因素有关。11、摩尔吸光系数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12、吸光系数a(L·g-1·cm-1)相当于浓度为1g/L、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13、比吸光系数:在指定浓度为1g.(100cm)-1、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8吸光度A: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9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10生色团: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λ200nm)π→π*和n→π*11助色团: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12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吸收强度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13辐射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道上的电荷转移到配位体L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荷移光谱。14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时,发现:标准曲线常发生弯曲(尤其当溶液浓度较高时),这种现象称为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15光源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16.单色器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1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在某特定波长光的辐射下、原子外层电子对光的特征吸收这一现象建立起来的光谱分析方法。18吸收线:基态到任一允许的激发态的跃迁所吸收的辐射能量。、19共振线:(第一共振吸收线)基态第一激发态(能量最低激发态)的跃迁最容易发生,这时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线。20、、特征浓度S’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或质量。21、检出限(detectionlimit)反映仪器的质量和稳定性,也反映仪器对某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的检出能力。表示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被测元素溶液能给出的测量信号3倍于标准偏差时所对应的浓度,单位用mg/L频19Doppler变宽:它与相对于观察者的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有关。又称热变宽压力变宽在一定压力蒸气下因粒子间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变化,导致的吸收线变宽,又称为碰撞变宽。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的碰撞。变宽在10-3nm。(主要)霍尔兹马克变宽:待测原子之间的碰撞,又称共振变宽;但由于AAS分析时,待测物浓度很低,该变宽可忽略。20光源调制定义:将入射光所产生的直流信号转换成交流信号通过电学方法将其与来自火焰的直流信号滤掉(RC电路),从而避免火焰背景干扰。21灵敏度:校准曲线A=f(c)的斜率,即s=dA/dc表示被测元素浓度或含量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量信号吸光度的变化值。27分子荧光也称紫外-可见光荧光,即利用某些物质受到紫外-可见光照射后,发射出比吸收的紫外-可见光波长更长或相等的紫外-可见荧光。通过测定物质分子产生的荧光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分析法(moleculefluorescenceanalysis)28、单重态:如果一个分子所有电子的自旋是成对的且处于基态S029、激发单重态:当分子中配对电子中一个电子被激发到某一较高能级时,受激电子仍然保持方向相反S29、激发三重态:当分子中配对电子中一个电子被激发到某一较高能级时,受激电子自旋反转,两个电子的自旋互相平行,此时多重性M=3,以T表示28分子的活化(Actiivatiion)分子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激发态29分子的去活化处于激发态的电子,通常以辐射跃迁方式或无辐射跃迁方式再回到基态。30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中,电子由高振动能级转至低振动能级,而将多余的能量以无辐射跃迁的形式31内转移: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移至低能级。32荧光发射: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光的形式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所发射的光。荧光产生10-7-10-9s内完成。33系间窜跃:指激发单重态和激发三重态之间的无辐射跃迁。通常:S1→T1偶尔:T1→S1,然后由S1发生荧光。这是产生延迟荧光的机理。34磷光发射:处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光的形式回到基态各振动能级所发射的光。磷光产生10-4-100s内完成35外转移(猝灭)指激发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及能量转移,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35、猝灭剂: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或其它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消失或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现线性关系的现象。引起荧光猝灭的物质,称为猝灭剂,如卤素离子、重金属离子、氧分子、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等吸电子极性物质。36、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以IF—λ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IF发射光波长固定)37、发射光谱(荧光光谱):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照射荧光物质,测定不同波长的荧光强度,以荧光的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荧光发射光谱。38、荧光猝灭法:有些猝灭剂的加入,其荧光强度的减少与荧光猝灭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于测定猝灭剂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荧光猝灭法。39、化学发光法分析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化学能激发反应产物的分子,使其发射光子,根据发光光谱的特性、强度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36电化学分析定义: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计量基础:以溶液电导、电位、电流和电量等电化学参数与被测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37电位分析法用一指示电极和一参比电极与试液组成电化学电池,在零电流条件下测电池的电动势,依此进行分析的方法。38、直接电位法:将参比电极与指示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电动势与被测离子活度间的函数关系直接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38电解分析法应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电解后称量在电极上析出的金属的质量,依此进行分析的方法。也称电重量法。39库仑分析法应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根据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来进行分析的方法。40极谱法:两者都是以电解过程中所得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来进行分析的方法。使用滴汞电极或其它表面能够周期性更新的液体电极,称为极谱法。伏安法:使用表面静止的液体或固体电极,称为伏安法。41电化学电池:化学能与电能互相转换的装置。、结构:由一对电极、电解质和外电路三部分组成无液接电化学电池:若两个电极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这样的电化学电池称为无液接电化学电池。含液//液界面电化学电池:若两个电极分别浸入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组成两个半电池,两电解质溶液的界面用离子可透过的隔膜分开,或用盐桥连接。电解池:实现电化学反应的能量由外电源供给的化学电池。它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原电池:自发的将电池内部进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化学电池。42盐桥:是一个倒置的U形管或直管,在其中充满高浓度(或饱和)的KCll(或NH4Cll)溶液,为防止盐桥中的溶液外漏,在管的两端配有细孔的玻璃塞或琼脂凝胶电极:在电化学电池中赖以进行电极反应和传导电流从而构成回路的部分。电极电位:在金属与溶液的两相界面上,由于带电质点的迁移形成了双电层,其电位差即为电极的电极电位标准氢电极(SHE):当H2气的压力为101325Pa时,H+离子的活度为1moll//L时,该电极称标准氢电极,规定其电位在所有温度下都为零。标准电极电位:每个电极都存在某种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当其活度均为1时,此时的电极电位称为该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43极化作用:当有限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电解池中)超电位:实际电极电位与可逆平衡电极电位的差值。浓差极化: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离子浓度与溶液本体浓度不同而使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电化学极化:因电化学反应本身的迟缓而造成电极电位偏离可逆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44极化电极:当电极的电位完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或当电极的电位改变很大而电流改变很小,这一类电极称为极化电极。去极化电极:当电极电位基本保持恒定的数值,不随外加电压的改变而改变,或当电极的电位改变很小而电流改变很大,这一类电极称为去极化电极。45指示电极在电化学电池中反映待测离子活度、发生所需电化学反应、响应激发信号的电极参比电极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电极电位不随溶液中被测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基本恒定的数值的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46、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它能选择性地响应待测离子的浓度(活度)而对其他离子不响应,或响应很弱,其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的对数有线性关系,即遵循能斯特方程式。响应机理:相界面上发生了离子的交换和扩散,而不是电子转移。工作电极凡因电解池中有电流通过,使本体溶液成分发生显著变化的体系,相应的电极为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当电流较大,参比电极不能负荷,电位不再稳定;或体系内阻过大时用来形成三体系电极,以保证准确测量和控制工作电极电位的电极称为辅助电极。对电极:在不用参比电极的两电极系统中,与工作电极配对的电极则称为对电极不对称电位:当玻璃膜内外溶液H+浓度或pH值相等时,从前述公式可知,膜=0,但实际上膜不为0,这说明玻膜内外表面性质是有差异的,如表面的几何形状不同、结构上的微小差异、水化作用的不同等。由此引起的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气敏电极:是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敏化电极,它由离子选择性电极与参比电极置于内充有电解质溶液的管中组成的复合电极酶电极:是一种基于界面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敏化电极,酶在界面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而催化反应的产物是一种能被离子选择性电极所响应的物质生物传感器:又称生物选择性电极,这类电极是将生物物质,用固定剂固定成敏化膜,然后涂于或贴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敏感膜上构成的检测下限:又称检测限度,它表明离子选择性电极能够检测被测离子的最低浓度47响应时间:离子选择电极和参比电极接触试样溶液时算起,直至电池电动势达到与稳定值(相差1mV)所需的时间。格氏作图法:也称连续标准加入法,它是在测量过程中连续多次加入标准溶液,根据一系列的E值对相应的VS值作图来求得结果干扰电流:与被测物的浓度无关的其它原因所引起的电流统称为干扰电流。迁移电流:极谱分析电解过程中,由静电引力而产生的电流残余电流:电解时,外加电压虽未达到被测物的分解电压,但仍有很小的电流通过电解池,即残余电流49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