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决定认识公开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常熟职教中心校旅游管理系顾新时第三章掌握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不会游泳怎能下水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实践知识、本领1、什么是实践?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为什么是认识的基础?自主探究一、实践的含义人们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实践的内容改造探索活动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的主体非纯主观思维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鸟儿筑巢2、学生讨论物理题的解题方法3、农民种庄稼4、建设和谐社会5、科学家观测太空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连连看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性活动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制约的活动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聚焦“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将实现全线试运营。青藏铁路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西方舆论称之“堪与长城媲美”(英国《卫报》1955年10月,曾经指挥修建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将军,带队历时3个月,沿线考察修建青藏铁路的可行性。1956年,铁道部正式承担修建进藏铁路的前期规划,开始进行青藏铁路勘测设计工作。至此,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出现在国家铁路建设的议程之内。五十年代探测考察青藏铁路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等“生命禁区”,大部分线路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还要穿越五百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地段。国外专家曾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做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4万多名建设者历时4年多,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多项记录。群策群力共同规划青藏铁路女建设者。青藏铁路工地的女建设者在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铺架基地,这里海拔4704米。分组讨论:第三、四组:青藏铁路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等“生命禁区”,大部分线路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还要穿越五百多公里的多年冻土地段。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一、二组: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探测考察,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规划,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思考: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从实践含义角度思考)第五、六组:4万多名建设者历时4年多群策群力,共筑辉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1、鸟儿筑巢和人类建造的“鸟巢”有什么区别?主观能动性具有社会性,因为他的经验和知识是从社会中获得2、《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许多年,搭帐篷,种庄稼,饲养动物。他这种单个人的实践活动还具有社会性吗?镜头一:走进生活这里有三杯看似相同的液体,想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吗?怎么判断呢?三杯液体美国历史上的西红柿案件西红柿怎样从南美州来到欧洲,传说不一。有人说,在1554年左右,有一位名叫俄罗拉答利的英国公爵到南美州旅行,见到这种色艳形美的佳果,将之带回大不列颠,作为礼物献给伊丽莎白女王种植在英王的御花园中。因此西红柿曾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被称为“爱情苹果”。虽称“爱情苹果”,并没有人敢吃它,因为它同有毒的颠茄和曼佗罗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本身又有一股臭味,人们常警告那些嘴馋者不可误食,所以在一段长时间内无人敢问津。最早敢于吃西红柿的,据说是一位名叫罗伯特·吉本·约翰逊的人,他站在法庭前的台阶上当众吃了一个,从而使西红柿成了食品的一员。此事发生在大约一百年前。1895年,英国商人从西印度群岛运来一批西红柿。按美国当时的法律,输入水果是免交进口税的,而进口蔬菜则必须缴纳10%的关税。纽约港的关税官认定西红柿是蔬菜。理由是:它要进入厨房,经过烹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商人则认为应属水果,据理力争:西红柿有丰富的果汁,这是一般蔬菜所不具备的;它又可以生食,同一般蔬菜也不一样,形状色泽也都应当属于水果范畴。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最后只好把它作为被告,送进美国高等法院,接受审判。经过审理,法院一致判决:“正象黄瓜、大豆和豌豆一样,西红柿是一种蔓生的果实。在人们通常的谈论中总是把它和种植在菜园中的马铃薯、胡萝卜等一样作为饭菜用;无论是生吃还是熟食,它总是同饭后才食用的水果不一样。”从此,西红柿才法定为蔬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第一佳肴。三杯液体和西红柿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哲学道理?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有几个?只有实践一个吗?观点一观点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认识的来源不止实践一个:----学习书本知识等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应该相结合首先,参加社会实践是理解和接受书本知识的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其次,学习书本知识可以克服自身实践的局限性并指导自己的实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最后,青年学生既要积极实践,又要认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启示?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部分通过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冥王星刚被发现之时,它的体积被认为有地球的数倍之大。很快,冥王星也作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被写入教科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发现当时的估计是一个重大“失误”,因为它的体积要远远小于当初的估计。。镜头二:走进科学进入21世纪,天文望远镜技术的改进,使人们能够进一步对海王星外天体有更深了解。2002年,被命名为50000Quaoar(夸欧尔)的小行星被发现,这个新发现的小行星的直径(1280公里)要长于冥王星的直径的一半。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你的认识正确吗?用什么来检验你的认识呢?用实践来检验用客观事物自身检验用多数人的观点检验用权威人士观点检验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镜头三:走进真理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590年,伽里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实践客观世界认识实践结果指导改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徐老的事迹表明什么哲学道理?对你有何启示?镜头四:走进社会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归宿动力检验标准知识梳理含义基本特点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2006年金秋时节,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开幕,着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适应社会变化,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到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据分析,六中全会上形成的《决定》,将成为下一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实践证明,社会和谐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神州大地正展开一幅共建和谐的新画卷。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材料2:自从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黄金周长假制度以来,长假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调剂生活的良机,同时也有效的起到了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消费的作用,但是长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消费者在长假期间享受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被严重破坏,“假日综合症”导致人们工作效率普遍下降等等。今年国家通过多方论证,决定取消五一黄金周。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④D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