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沈前程热身活动:“像我一样”让不同身份的人员站起来活动的目的:包容性提供一种非正式相互了解的方式为平等参与制定标准活跃气氛,期待并允许笑声和快乐分组策略马兰花开背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学专业人员正在联手推动新课程改革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成为实践界的一个焦点问题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界能够组织人马编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必须根据自己所面临的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行动和思考,依赖的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PK)需要探讨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生成自己的PK,以创造性地理解课程标准,创生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专业:1)独特的知识类型2)长期的训练3)行业自治专业发展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本研究课题的内容和形式课题: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内涵/定义,内容类型,表征形式,结构要素及生成机制,生成媒介/影响因素等)研究队伍:大学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范式:解释主义(质性研究)+实用主义、行动科学、批判理论(行动研究);旁观、中立的解释+介入式的对话和生成研究方法:观察(观课)、访谈(座谈)、实物分析、参与式活动等研究过程:演化的、自下而上的;学习的悖论为什么要从PK入手?从关注教师的外在行为转向内在思考,从考查“做了什么”转向“为什么这么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拥有什么“知识”、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教师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教师知识”的分类:2分法到7分法为什么要使用“教师PK”这个术语?对比“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教师个人理论”PK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特的;虽然大部分无法言表,但却是可以意会的;而可意会则意味着可提取,可交流,可传承PK与实践密不可分,而实践必然是价值有涉的;教育是一项规范性活动,期望以正确的、良好的、恰当的方式影响学生;与理论沉思不同,实践面对的是变动不居的现象“知识”比“理论”内涵更加宽泛传统定义:“知识是认识主体对外在事物正确把握后形成的信念”杜威:“知识是通过操作把一个有问题的情境改变成为一个解决了问题的情境的结果”“命题性知识”与“能力型知识”的结合;“知识能力说”知识真值的符应论、融贯论、实用论的结合“知识”揭露的不是一个先在的存在(如经验主义所认为的)或本质(如理性主义所认为的),而是有意识行动的结果认知是一种改变先在事物的动作,认知的价值在于改变先在事物后所产生的结果先行而后知,行有后果而后得知,知与行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举例说明老教师说:一堂好课有“课眼“眼”赋予事物完整、意义和生命,具有集合要素能量、促进事物质变的特征;“课眼”是一节课的灵魂定义:以课内外教学资源为载体,以师生的前认知为能量,以恰当的教与学的策略作为汇集能量的手段,在课堂上形成的对学习经验的价值认同和升华课眼存在于课堂学习的系统中,生成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和在场性的特点它不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实体,是在场者的一种无形的意识,是虚与实的结合,是被有形的物质所映衬出来的无形空间具有动态的能量,就像台风的漩涡在不断变化,升级为事物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融贯”课眼本身并不是PK,而是运用PK所产生的结果PK:灵活调动和利用教学资源,在放与收、动与静、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平衡,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调动其参与,将自己与学科和学生融为一体等课眼是在场者的一种意识状态(外在事物)教师相信“课眼”具有教育意义(信念)是对目的和走向正确把握的结果(正确把握)既符合传统定义,也符合实用主义的定义PK的初步定义/内涵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做出来的(enacted)、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强调实践的优先性;质疑“理论联系实践”的提法;反对知识的层级性捕捉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间状态”寻找一种对理论和实践同时都有影响的话语方式PK的内容分类最初分成6大类:1)教育信念2)自我知识3)人际知识4)情境知识5)策略知识6)批判反思知识本土概念,关系型分析框架等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教师自我科目(SM)学生情境自我认同自我概念学科课程教学学生动机学习策略权力场域学校文化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PK的表征形式图式:意象、隐喻(如卖关子的老师、无为的老师;火,水;原则、规则;反思的不同层次等)语言:案例、叙事动作:身体化、行动公式案例分析1)个人阅读案例,思考:1)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什么?2)可以如何表征?3)有何教育意义?2)小组交流3)小组汇报,全体评议PK的结构要素1)主体、行动者:拥有者是教师,不是理论工作者2)问题情境:必须面临令其困惑的、有待解决的问题3)行动中反思:必须采取行动来处理这个问题;形成“经验”,具有“做”与“受”的关系(互动性),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连续性)4)信念:PK虽然蕴含在“经验”中,但可以被提升为信念,被验证为“真”,指导后续行动,并不断调适举例教师讲授能源问题原来以讲授教材内容为主,发现学生参与不够行动中反思,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1)边缘:说出你所知道的能源——能量汇集——类似气体分子向低压中心运动2)中间:对这些能源试作分类——形成结构——在自偏力作用下偏向形成气旋3)核心:讨论世界能源问题与前景——产生张力——在离心力作用下形成风眼在课眼系统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张力区课眼的预设:把教材或经验中的良构知识转变成非良构知识,落在一个开放的话题上,在一个没有被填满的空间里产生张力课眼系统的能量: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弱到强的过程能量汇集的过程也是学习心理场逐渐建立的过程,能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变化,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本案例中蕴含的四要素分析:主体/行动者问题情境行动中反思信念:从PK到PK’——从教师必须讲授所有的知识点——到引发潜能,形成结构,产生张力——生成课眼PK的呈现方式打包的形式1、“主体”/行动者是教师教师必须自己在场,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自己行动的方式和效果,才能获得“经验”,并逐渐丰富自己的“经验库”2、无法脱离教学情境,情境就在教师的PK之中教师通常在面对学生这一“伟大事物”、需要解决具体问题时,才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判断力、行动力和教学机智PK的情境依赖性很强,需要用教育叙事和案例的方式来呈现,而不是条分缕析的理论论述方式3、“行动中反思”反映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判断和决策方式,是动态的、灵活的、变动不居的,具有行动中识知的特点所形成的“知识”是能力型的、身体化的、反身性的、形成性的教师的行动具有紧迫性,其PK具有行动的逻辑4、PK作为一种“信念”,其真实与否、有用与否,有赖于在下一步问题解决中进行检验和创新,是一个动态生成,不断丰富的过程证实的方式不是回头验证一个已经存在的、脱离现实情境的观念,而是将这个信念放到当下新的情境中进行考量,必要时对该信念进行进一步的调适和改造——“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举例说明某学生每天迟到3——5分钟,班主任屡教不改。原因总是:昨天晚上学习晚了,今天起晚了老师不给卷子。学生说:“要这个卷子是我的权利。”老师说:“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不履行义务,怎么能要求你的权利?”管用,杀鸡给猴看奏效的原因:1)初三重点班;2、这个学生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关心其他老师不奏效:学生不爱学习,不给他卷子正好隐性的背景意识显性化;相似的看和做(考试-早读)根据情境调整策略:学生喜欢踢足球,扣下足球;经验+背景=教师的PK教育原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调整学生的行为”;如果没有案例则无法理解PK的生成机制1、在行动开始之前,教师有自己的PK特征:来自教师的经验,可能是明言的,但大多数是缄默的;个人化的特征;通过教师身体化的行动表现出来;表征“使用理论”,而不是“信奉理论”内容:对“教育”的理解——自我、学习科目、学生主题:贯通力、形成课眼、产生默契、点穴表征形式:意象、比喻、故事、案例等2、当教师遇到一个问题情境时,形成了意识上的困惑和冲突PK被激活了,被教师自己所意识到,成为显性的知识原有的PK不再好用,需要调整和改进3、教师通过在行动中反思,将陌生的问题“看成”或“做成”熟悉的问题,与情境对话,对问题情境进行重构可供使用的社会文化建构媒介:学生、同事、学习共同体、人工制品(教具、学具等)、经纪人(如教研员)、书籍、信息、生活事件、内部说服性话语和权威性话语4、形成新的知识形态(PK’)通过效果检验被确认为“真”的信念PK’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不同教师在类似的教育情境中有可能借鉴PK’,但由于具有不同的个人特质、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在使用PK’时仍会有自己个性化的创新和发展PK的生成媒介集体互动实践共同体:师徒实践共同体、新老教师共同体、研究者共同体交往活动:家委会活动、学校生活中的多重团体交往、师生交往、办公室谈话个人反思教育札记(日志)教师内部说服性话语与不同话语的对话回应质疑知识不同于“经验”:对话、赋权、信念知识不同于“能力”知识不同于“能力”(Kathergan的“洋葱圈模式”)信念的提出有利于教师的“双路径学习”课堂应用1、个人作业:1)写一个小案例,介绍自己面临困难时曾有效使用过的一个“妙招”2)分析其中的实践性知识是什么3)这个实践性知识是如何形成的2、小组分享3、小组汇报,全体评议继续研究的前景平行做:充实和系统化已有成果:内涵、内容、表征方式、外化、生成和传播机制往上做:实践推理、实践智慧;中间状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视角往下做: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地域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方法论探讨总结1、教师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类型;扩展“基础知识+应用+实践”、“理论联系实践”的模式,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对技术理性2、确认实践性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尊与自信、教师“专业”的确立、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为教师赋权)3、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作用4、此类研究的意义:质性研究+行动研究如何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小测试我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吗?我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样的?什么教学方法能够达到什么教学效果?我该如何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谢谢倾听欢迎指教拓展阅读:1)《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