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课程建设相关文件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课程建设相关文件汇编随着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本科生课程数量不断增加,内容推陈出新,教学形式和手段日益多样。为规范学校本科生课程建设工作,教务处近期对各类课程建设要求进行了修订,并整理形成《复旦大学课程建设相关文件汇编》。主要包括下列课程类型:新增课程、全英语教学课程、研讨型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等。教务处教学研究办公室2009年3月文件清单:1、关于新开设课程的若干要求2、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要求3、研讨型课程建设要求4、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要求5、亚太地区网络课程管理规范关于新开设课程的若干要求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近年来学校本科生课程正在不断推陈出新,新开设课程门次日益增多,教务处针对新开设课程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要求,希望各院系在今后工作中予以重视。1、新开设课程须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全局性理念和方向,并结合相应课程性质的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需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价值分析、探究方式与能力的训练,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准确的观察判断能力,以及清晰的沟通表达能力。文理基础课程的设置需遵循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原则,具有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训练。专业教育课程需致力于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修读过程中获得本专业学术研究的初步经验。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应以规范严谨、精炼优质为建设目标。专业选修课程侧重知识的交叉跨度、强调专业前沿信息和复旦学科研究特色的传播。同时,鼓励院系开设部分前瞻性专业课程,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共享。2、各院系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在新开设课程时应严格把关,充分重视课程教学梯队建设,确保课程合理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人设课”现象。今后,院系新开设课程均须提交“新增课程申报表”(表格可在教务处网站下载),并附课程教学大纲(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院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须对课程开设进行论证,院系作出开课承诺,提供不低于2000元/门的课程启动经费。3、新开设课程在课程名称的选择上应切实反映教学内容,避免名不符实的课程出现。新开设课程要避免与原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相互叠置重合,给学生选课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尤其注意防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与核心课程之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合现象。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要求为实现复旦大学国际化战略,提高我校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满足国际交流学生的修读需求,学校从2007年开始建设双语课程与全英语教学课程,至今已开设了数百门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开设国际化全英语教学课程的能力,教务处在《关于复旦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通知》(复旦教通字[2007]33号)基础上,对全英语教学课程的建设工作提出下列意见:各院系须将全英语课程建设作为常规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相应得管理责任。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校各专业原则上均须开出一门全英语授课专业课程。教学对象: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国际交流学生、港澳台交流学生。建设原则:全英语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课程开设须以保证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为前提。建设对象:1、各专业反映学科前沿、利于国际交流的专业教育课程。尤其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应特别注重其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建设。2、有利于国际交流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的课程。授课要求:全英语课程的教学语言、教学大纲、教材/讲义、课件、作业、试卷等必须是英文。申报及审核程序:1、任课教师填写“全英语教学课程立项申报书”(表格可在教务处网站下载),交院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2、院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须对所申报课程进行论证,审批是否同意开设;院系作出开课承诺,确保课程如期开设,并将全英语教学课程立项申报书交教务处教学研究办公室备案。院系有责任对全英语教学课程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其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3、经审批通过的全英语教学课程将编入教学培养方案,进入选课系统,并通过外事处网站公布。资助办法:开学初,教务处对每门全英语教学课程核拨3000元/学期的建设启动经费。每学期结束后,教务处根据日常听课检查和学生评估情况,对所有立项课程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课程将得到二期资助经费7000元/学期。为确保教学质量,对教学效果不佳的课程,学校有权终止其全英语教学方式。研讨型课程建设要求研讨型课程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性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者。2007年开始,我校对研讨型课程进行立项建设,首批共有75门课程申请立项,先后共开设140门次左右的研讨型课程。两年来的实践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研讨型课程教学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教务处拟在今后每学期设置申报时间点,接受研讨型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具体建设要求如下:建设原则:研讨型课程是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课程开设须以保证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为前提。建设对象:以专业课程为主1。同时,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申请立项课程的修读学生数原则上在3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60人。建设要求:1、研讨型教学形式须与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切实受益。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特性,谨慎选择适宜的课程进行立项建设,切忌盲目开设。2、教师应合理有序地组织研讨型课程内容,把握课程进度。尤其注意在学生研讨前予以充分引导,研讨后加以及时点评,以提升课程效果。3、申请立项的课程须有一定延续性,获资助课程在后续三年中开课次数须不少于三次。申报及审核程序:1、由任课教师个人提出申请,填写“研讨型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表格可在教务处网站下载),交院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2、院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须对所申报课程进行论证,审批是否同意开设;院系做出开课承诺,确保课程的如期开设,并将研讨型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交教务处教学研究办公室备案。院系有责任对研讨型课程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其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3、教务处对立项的研讨型课程核拨2000元启动经费,并在相应学期的课程表上进行标注。每学期结束后,教务处根据日常听课检查和学生评估情况,对所有立项课程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课程将得到二期资助经费4000元/学期。为确保教学质量,对教学效果不佳的课程,学校有权终止其研讨型教学方式。4、课程立项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在第三年下达最后一期建设经费前,任课教师需提交“研讨型课程建设总结”(不少于2000字)和相关支撑材料,对课程建设效果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并确定是否继续建设。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研讨型教学建设任务由复旦学院承担。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要求为配合学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拓展本科生学科视野和知识领域,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自2006年以来,教务处支持并鼓励教师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进行立项建设。申报范围:列入该年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且未获得其它学校资助(如各级精品课程、往年综合教育立项课程和研讨型课程等)。申报条件:教学队伍一般不少于两人。1、课程内容符合通识教育理念,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尤其鼓励跨专业和跨学科课程。2、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锻炼。3、选用优质教材,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或讲义。为学生推荐合适的教学参考资料,一般不少于五种。4、以精品课程的目标建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鼓励教师在此基础上申请更高层次的奖项或资助(如学校精品课程或上海市精品课程等)。申报程序:1、任课教师提出申请,填写“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表格可在教务处网站下载),并附课程教学大纲,交院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2、院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须对所申报课程进行论证,审批是否同意立项,院系做出开课承诺,确保课程在获资助后续三年中开课次数不少于三次。院系审核通过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立项申请书交教务处教学研究办公室。2、教务处组织专家对课程进行认定。通过认定的课程将获得3000~5000元/门建设经费,用于购买必要的教学材料、制作课件等。亚太地区网络课程管理规范为了更好地建设此类课程,使其符合我校普通本科课程的基本管理规范,建议对实施亚太地区网络课程采取如下步骤:1.教务处在每学期排课之前和早稻田大学负责该课程的协调老师联系,落实本学期课程的主题、中方负责老师信息等相关事宜。此类课程作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排入选课系统,通过教务处网站等渠道宣传本课程的内容和特色。2.教务处与中方负责老师所属院系沟通协调课程开设事务,院系承担相应管理责任。3.若课程确定进入下学期排课计划后,任课老师须向教务处提交本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遵照学校课程管理规范,教务处对其下达教学经费、计算教学工作量并按照全英语课程的建设标准提供经费。4.基于此类课程主要通过网络实施教学,信息办应为现场视频教学和日常网络的畅通提供技术保障,确保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