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第一课《中华饮食文化》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中华饮食文化》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第一个主题。从学生的日常饮食出发,探寻生活与饮食文化的联系,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设计理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是从媒体上了解到的,这些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也不深入。现年龄段的学生对于食品的由来很感兴趣,但是上升到“食文化”的高度,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所以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教学要求,着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认识不同中华食文化的特点、风俗、礼仪等等,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认识和发展,学习创新。从而达到“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习得”的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从“食”的角度切入,了解餐具筷子所体现的祖先智慧,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故事和传说,从中感受中国食文化的魅力。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再现历史的方法,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体会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民族自豪感。二、教法学法:讲授法、资料综合法、图片欣赏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三、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筷子、文字资料、给学生推荐的书四、活动过程与设计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食”字古今演变,看图猜字,激趣导入新课1、首先,我问学生,喜不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学生说喜欢,然后我引导孩子用最端正的坐姿和最明亮的眼神来表达喜欢。这个简短的开场,有两个设计意图: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用肢体动作来传情达意,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呢也为进入课堂调整好了学习状态。2、电脑课件出示了看图猜字:此环节一方面作为课堂导入来呈现,一方面“食”字的古今演变也隐含着中国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二、认识食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1、读谚语谈休会:“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衣食父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饮食延续了我们的生命,从而认识到饮食的重要性。2、贴近生活,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从哪里感受到了“饮食”的重要性?意在引导学生体会饮食影响健康,影响学习和生活等。3、第三环节,说一说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人们用宴请来表达情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自己参加过哪些宴会,从而感受到饮食作为一种社交活动的存在,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三、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首先根据教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示,进行课前资料的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一方面通过小组交流进行资料的再整理,学会倾听,提高补充、综合、整理资料的能力。(一)食之有具1、先说一说生活中的餐饮用具都有哪些?最具民族特色的典型代表是什么?(筷子)交流关于筷子的文化。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广泛地谈餐饮用具都有哪些,然后再抓住最有民族代表性的筷子进行重点交流,通过了解筷子的历史、种类、特点、欣赏筷子艺术品等活动,来感受中华饮食用具所包涵的智慧与创造力。2、除了筷子,在中国饮食用具中,还有一种远播国外,享有盛名的就是中国瓷具。交流中国瓷具的知识,欣赏中国瓷具的精美图片。中国瓷具作为我国的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光洁莹润、高贵典雅、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通过课件图片欣赏感受美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更融入了中国文化思想、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为一体,从而感受文化是有灵魂的。3、我们课本上也提供了一份资料。课件出示充分利用课本素材,并深入挖掘教材,对教材图片进行了补充说明,来感受石棒和石磨用历史见证着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二)食之有故代代相传了许多关于饮食的故事。你都知道通过讲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故事和传说,如“狗不理包子的传说”、“粽子的由来”“饺子的由来”等,从而感受中国食文化的传奇色彩和魅力。哪些呢?(三)食之礼俗中华食文化独具特色,形成了与外国截然不同的餐饮习俗。通过补充资料进行自学,全班交流。体会:饮食习惯与方式的差异,反映出的是不同国家饮食观念不同。餐桌上的礼仪,观看视频和学习文字材料,自主完成学习收获卡,交流收获,推荐书籍《孔子礼食箴言》。视频材料中讲解了主人迎客、座位安排和用筷子的礼仪,这些视频让学生收获了中国饮食在礼节上的具体做法,这是课堂上最真切的收获。推荐书籍,是作为补充材料,课后进行阅读收获。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尤其注重饮食礼俗。老师这里有几个小小的生活常识题,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课件17——27:传统节日的元旦春节冬至: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重阳糕;腊八节:吃腊八粥。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体会饮食习俗在传统节日中备受重视,一方面积累传统饮食知识。(四)食之有道吃讲究得科学了,就有了门道,成了学问。课件29出示文字:相传我国周代已有专管宫廷饮食的食医;《黄帝内经》记载的13种药方中,有2个食疗法;唐末产生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那么,这关于饮食与健康这方面,大家有哪些了解?大家可以自由发言。中医食疗历经历史的冼礼,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重视,并且它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已经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白饮食是一门学问,科学饮食有益健康。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讲:“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可见,科学地饮食,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当然,不当的饮食一定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你想给大家哪些提醒?大家自由发言。推荐一本书《对症食疗》,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反面论证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醒学生科学饮食。推荐书籍《对症食疗》作为课后补充学习。四、饮食与艺术美中国古典美学的产生与饮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件31《吕氏春秋•本味》中讲:美的对象,都是色美味鲜的食物。课的最后,欣赏,饮食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此环节的设计有两方面意图,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与各种艺术融汇贯通。另一方面,作为拓展欣赏,带给学生美的精神享受。五、总结下课:中国食文化历史绵长,博大精深,(板书:博大精深)课件63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题词,生接读:继承中华饮食文化,发展中国食品产业。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了解了中华食文化的冰山一角,食文化还包括更多,如这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方面对本节课饮食文化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另一方面,用“酒文化”“茶文化”抛砖引玉,希望学生带着问号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舞台来学习品德与社会。让教学教育与生活和谐相融。“酒文化”“茶文化”等,(课件6465)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作课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