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金融企业会计基础本章概述第一节金融企业会计的目标与特征第二节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前提和质量要求第三节金融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第四节金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第五节金融企业会计的会计计量与报告第一节金融企业会计目标与特征一、金融企业的概念二、金融企业会计的概念三、金融企业会计的目标四、金融企业会计的特征一、金融企业的概念金融企业是指执行业务需要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授予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包括执业需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部分财务公司等;执业需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执业需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保险公司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政策性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同时包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港澳地区和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和代理处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主要职能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第三,经理国库。第四,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由政府投资设立,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国家指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均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资金来源:财政拨付的资本金、金融债券、中央银行再贷款、向国外筹集资金。2.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承担为国家大型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贷款。承担国家粮油储备、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和农业基本建设发放专项贷款,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为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专项贷款,其中主要是为大型成套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贷款。3.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从计划体制下专业银行演化而来的。无论在人员和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在我国整个银行体系中均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上的大银行排序中也处于较前列的位置。他们的经营活动,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约束。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4.其他商业银行a.以1986年组建交通银行为始点。b.绝大多数以各种形式的国有资本有主。c.现均采取股份制形式;其中有的已经上市。d.已有外资参股股份制商业银行。e.以城市名命名的商业银行……p12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5.非银行金融机构(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先后建立了四家由国家投资的特定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2)投资银行、券商、期货公司在我国,没有直接以投资银行命名的投资银行;众多的证券公司——券商——实际是投资银行这一环节的主要力量。期货公司主要从事期货交易(包括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公司。(3)其他金融机构(1)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2)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3)储蓄机构(4)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公司(5)在华外资金融机构(4)金融控股集团控股公司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中信公司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信诚人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光大集团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申银万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中银国际建设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工商银行工商银行西敏证券招商银行招商银行国通证券长城证券山东电力集团华厦银行湘财证券英大信托(5)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2011年一季度末66.20%9.60%4.40%12.40%7.40%其它金融机构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二、金融企业会计的概念金融企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专门的会计方法,对金融企业(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进行分析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金融企业会计概念的要点实质:是管理活动,即管理信息系统职能:反映监督进行预测参与决策循环: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主体:金融企业内容(对象):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手段:货币计量业务特点:全面连续系统性方法: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三、金融企业会计的目标会计目标—即会计目的金融企业会计通过对金融企业经营的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并对经营结果加以披露,从而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有者(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债权人----宏观调控部门四、金融企业会计的特征1.反映情况的全面性和综合性2.业务处理与会计核算的同步性3.会计方法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会计核算的过程——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一)会计确认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原始经济信息的载体——原始凭证初次确认的过程——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筛选过程。初次确认的标准——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五、会计核算的过程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应列入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再次确认的标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确认标准1.可定义性——可以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2.可计量性——能以货币计量3.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如实、完整反映交易、事项4.经济信息的相关性——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有用性)(二)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1.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就失去意义。2.会计计量单位——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为辅。货币——名义货币、实际购买力货币3.会计计量的基础(1)历史成本(2)现行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4.会计计量单位与会计计量基础的组合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资产的金额,或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对价(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代价或得到该种承诺的承诺。对价:指当事人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功能相同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理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期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三、会计记录——会计核算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四、会计报告会计的目标——提供会计信息1.向谁提供会计信息2.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3.如何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报告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信息——资产负债表企业某一时期经营成果信息——利润表第二节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指会计准则制度中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要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金融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1.首先,明确这一基本前提,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2.其次,明确这一基本前提,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3.最后,明确这一基本前提,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做相应披露。(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做为计量单位,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来核算,可以采用分账制。在境外设立的中国金融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二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新准则中将“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将12项原则改为8项。原准则:“一般原则”(一)总体性要求原则1.可比性原则2.一致性原则3.谨慎性原则(二)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明晰性原则5.重要性原则(三)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1.权责发生制2.实际成本原则3.配比原则4.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新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般原则中删除了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把划分收益性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融入具体准则中,把一致性原则融入可比性原则,增加“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具体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含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1.客观性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应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这一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2.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