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P356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11、综合中学运动:20世纪以来,在民主社会的背景下和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中,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欧美各国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制度和机构的运动。基本精神是反对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双轨制,强调中等教育的民主化。12、统一学校:1919年法国出现。一种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共同学校,要求平等、义务、免费的基础教育。初等学校与中等学校相衔接,而高等学校的大门也向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13、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伦敦、剑桥、牛津等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形式将大学推广到非全日制学校。14、新大学运动: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许多民办的城市学院,如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15、英国11岁考试:在儿童11岁、六年级结束时举行的标准水平测试。水平测试共有三次,分别在二年级结束、六年级结束和九年级结束时举行。该系列考试旨在测试儿童在同龄人中的发展程度。16、习明纳:起源于德国、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具体含义是:在教授指导下,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学活动。17、儿童研究运动: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强调以儿童为对象进行身体健康、智力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各方面的系列研究,从而科学地解释儿童的心理及教育等问题,揭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规律。18、德国的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入大学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20、哈勒大学:1694年在德国创办,坚持大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把自然科学引入到大学研究中,倡导学术自由风气,被称为“不仅是德国的而且是欧洲的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21、哥廷根大学:1737年在德国创办,是效仿哈勒大学的产物,较之于哈勒大学体现出了更多学术自由的进步特性。这两所大学的学术自由、注重研究的风气、将自然科学纳入大学课程,以及政府对大学的资助和控制等近代大学的特征已初现端倪,为柏林大学的创办积累了经验。22、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是公认的第一所新学校。是英国教育家雷迪于1889年创办的一所乡村寄宿学校。P33323、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建于1876年,受柏林大学理念影响,体现了德国大学理念,科学研究是第一职能。24、康奈尔大学:创建于1868年,坚持开放性、实用性、适应性的新型大学理念,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教育著称的“人民的大学。”至此,大学三大职能已具雏形。(教学、科研、服务社会)25、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属于中学性质,招收12岁至16岁的贵族子弟。罗马的文法学校本来是一种外国语学校,即希腊语学校。到了共和末期,由于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它不但一直存在于罗马整个时代,而且后来在英国也占重要地位,再从英国传至美国,成为美国中学的前身。26、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现代的高等专科学校,是按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二、简答题1、史前教育的特点答:a.生活性。史前教育与生产活动及生活紧密联系。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教育方式也通过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进行。b.宗教性。史前社会生活的宗教性决定了史前宗教教育的重要地位。c.保守性。史前教育是一种使儿童继承传统和习俗的过程,注重服从。d.平等性。具有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权平等,但后期分化。e.仪式性。成年礼仪式承担了重要的教育职能,奠定了学校产生的基础。2、成年礼的特征和意义答:成年礼意味着一个人完成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其地位和权利得到社会的承认,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征:与儿童生理紧密联系;不是一个短暂的仪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恪守斋戒和禁忌并接受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一般伴有宗教仪式。意义:蕴含着学校教育的萌芽成年礼的制度性要素:对教育对象有一定要求;需要特殊的有隔离作用的场所;需要接受特殊的学习和教育;需要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教育者。3、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特点答:a.阶级性、等级性明显。b.大多设施简陋,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c.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等d.脑体分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脱离(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教育的本质区别之一)e.方法简单,体罚盛行。4、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答:不同点:教育体制:城邦完全控制;不绝对控制教育类别:军事教育;公民教育教育目的:培养战士;培养和谐公民教育内容:军事、道德教育;多样化的内容教育方法:服从师训,道德灌输;启发诱导,理论思辨总体评价:形式单一,程度较低;形式多样,程度较高共同点: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奴隶无权受教育;都重视军事教育。5、教会办教的特点答:a.教育目的宗教化:培养神职人员和信徒、扩大教会势力巩固统治b.教学内容神学化:《圣经》、神学化的七艺c.教育方式:教士即教师、个别化教学、绝对服从d.教学方法:口授记背、纪律严格、体罚盛行e.具有等级性6、简述柏林大学的办学理念(欧洲新大学理念)答:(1)提倡纯科学研究,排斥职业性和功利性学科。(2)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即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大学生活方面的自由选择。教学自由,即教师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不受干涉,能自由传授知识。(3)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借鉴哥廷根大学的“习明纳”这种师生共同参与、融教学与研究活动为一体的组织形式,并建立众多研究所。7、综合中学运动的特征和评价P3828、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新教育运动的七项原则、主要观点、意义三、论述题1、中世纪大学教育特点和影响答:(1)教育特点:○1从组织上看,大学最初是有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14世纪后,大学逐步成为由师生组合的团体,学生一般有“同乡会”教师一般有“教授会”○2从领导体制看,有学生型大学和教师型大学。即由学生团体或教师团体决定学校事务。○3课程内容:文、法、神、医学○4教学方法:演讲(普通演讲、特殊演讲和粗略演讲)和辩论(普通和自由辩论)○5学位制度:学生学习3到7年,修完规定课程,经考试及格便可获得学位。学位有硕士、博士、文士。○6特权主要有:迁校的自由、不用交纳税费、有司法审判权、大学教授享有参政权、大学中获得学位的人具备教学资格(2)影响:○1○2迅速成为欧洲文化复兴和传播中心,也成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其追求和传播高深的学旨、世俗化的趋向、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的理想、组织原则、教育教学制度、学业考核制度、法律地位等乃是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直接先驱。○3局限:宗教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宗教性、落后性、保守性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答:(1)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3)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有巨大区别。(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5)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3、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教育的异同。⑴相同点:①都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教育,批判传统教育观和一些做法②都要求改革,并且进行了实验③都对以前的教育著作深入研究,并在之上提出新的观点④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⑵不同点:①欧洲重视校园环境,美国偏重课程方法②欧洲注重全面发展,并不偏废知识的传授;美国较极端,忽视了教育中的基本规律。4、独立后美国的教育概况答:独立后的教育上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件大事上:①教育分权制的确立1775年,北美殖民地人民掀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1776年,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但是,美国建国以后没有对教育的管理体制作出任何规定。出现了教育是由联邦控制还是由州控制,是由宗教团体控制还是由社区控制的激烈争论。183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先通过法律,规定成立“州教育委员会”,设立“州学校督察长”,征收“办学税”等,确立了美国教育由州一级管理的教育分权制度。②公立学校运动19世纪初,美国各级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在初等教育上,由于受美国不断扩张领土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普及初等教育成为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19世纪20年代起,随着人们受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美国工人阶级掀起了为设立免费公立学校运动的斗争,贺拉斯?曼是主要的推动者。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在这一运动呼声下,从1852年美国第一部义务教育法颁布到1919年,美国各州全部通过了义务教育法,普及了义务教育,现代教育体制终于形成。随着学校的普及,师范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③学术性大学的创建19世纪,在高等教育上,美国的特点是办学形式、学校类型、课程设置教育规模都发生巨大改变,除私立大学还出现了州立大学。并且,学习德国的模式出现学术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