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赏析3月7日---《荷马史诗》:西方第一部书面文学作品,第一部涉及军事题材的作品,西方的源泉之一。****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得修记》,它们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是欧洲最早的文学作品,相传为盲人诗人荷马所作《荷马史诗》是以规模宏大的特洛亚战争为背景。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1世纪之交。《荷马史诗》用神话和英雄传说的形式表现出来,据传说,特洛亚战争是由一个“不合的金苹果”引起的。它的形式是神话与历史的交流《伊利昂记》直接描述了这场战争,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写战争结束前50天内发生的故事,以郝克托尔的葬礼声结束。《伊利亚特》的战争概念是世界文学中最早的有关军事题材的巨著。参战的双方无明显的倾向性。1、战争是部落的经常事业,其目的是掠夺俘虏为奴、瓜分战利品(土地、金属、女人等),参战的双方都有一种责任感。女性是战争的导火索---妇女是父权社会,男性的私有财产和性奴隶,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战争的本质2、战争是很光荣的事情,古希腊人尚武---崇尚武力及勇敢,战争是最能获取荣誉的场所,一个人只要勇敢无畏就受到尊敬。史诗一方面肯定互相掠夺的正当性,一方面表现出对勇武精神的尊崇。英雄人物分析1、《伊利亚特》----人物分析阿喀琉斯:修美高大、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能言善辩、慷慨大方、重个人荣誉、重友情,顾大节。阿喀琉斯的脚踵—人类自身的深刻反省。人类不管多么完美,总有根本的缺陷,最后都战胜不了命运。阿喀琉斯的愤怒:作战勇猛、责任意识强,重个人荣誉,儿女柔情。2、《奥德赛》—情节结构:十年返乡之旅,奥德修在外漂泊,其妻不断受求婚者骚扰,线索一是其子外出寻父,线索二是奥德修海上历险。《奥德赛》-----人物分析奥德修:机智和刚毅,沉重镇定,忠于自己的部落,私心很重,念念不忘个人财富和私有财产,对求婚者赶尽杀绝。理想英雄人格—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卓越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智者受难:人类最可贵的是意志与信念。艺术价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是英雄史诗。1结构巧妙,布局完整: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情节的枢纽,突出了战场具体场景。2创造了完美的史诗形式—英雄史诗,以严肃的时间为题材,英雄人物为中心,风格崇高,规模宏大,富于戏剧性。英雄:强壮体格、勇敢、智慧、武功高强、有个性。但是英雄人物并非完人。3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但是以浪漫主义为主。4美学风格:《伊利亚特》格调雄壮、战场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节奏紧促,具有阳刚之美。《奥德赛》格调平静,场景瑰丽,变化多端,节奏轻慢。具有阴柔之美。5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多种多样(正面侧面,粗线条勾勒,细节描写)6语言上大量运用比喻。大量富有哲理性的民间谚语。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最具文献价值:广泛的反映了河马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人类生活的各个侧面。1、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习俗、现状等2、真实的记载了古希腊人同异族,同大自然斗争过程中的英雄业绩。体现:直面困难与挫折,反抗命运。英雄崇拜—社会心理和社会价值取向。****3月15日—《神曲》—神的喜剧****1、《神曲》明写灵魂,实喻意大利从分裂走向复兴。《神曲》的创作:两件事情对但丁影响深远。1)对一位名叫贝亚德丽丝的女子的爱,这种爱并不是一种世俗的爱,而是一种精神的爱,就像基督徒对圣母的虔诚的爱。2)从年轻的时候开始,积极参与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被放逐以后的生活但丁这样形容:登别人的楼梯多呢艰难,吃别人的面包多么……《神曲》的内容:中世纪中惯用的梦幻作品的形态。地域:阴暗、凄惨、恐怖地域走廊----阴森的地域河---骑墙派2、人本主义思想:对教权的批判,提出两个太阳说,主张政教分离,肯定世俗的爱情,保罗与弗朗西斯卡的爱情竟让但丁晕倒。特别肯定人类积极进取,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3、谴责城邦纷争,渴望意大利和平统一。4、但丁思想的矛盾:1)歌颂上帝与批判教会。2)歌颂禁欲主义道德与肯定现实人生。5、强烈的时代性与现实性----看似一场梦,实则隐喻意大利现实6、地域的结构:第一层:候判所、第二层:真正的地域的开始第三层:贪食者第四层:吝啬及浪费者第五层:忿怒者第六层、下层地域第七层、施行暴力者第八层、欺诈者第九层:罪恶极大的鬼魂。3月22日《贝亚德丽斯的魅力》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和神学----艺术风格框架体系来构思1、梦幻寓意性:借梦幻寓意现实。地域:黑暗、苦难、本能等炼狱:理性2、结构具有艺术美语言:用民族语言创作,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语言有哲理性。3月26日****歌德---《浮士德》****---抒情诗、叙事诗、诗句的结合。1、结构:①线索:浮士德思想发展②全剧由魔鬼(靡菲斯特)分别与天帝、浮士德的两次赌赛和浮士德经历的五个阶段构成的悲剧。③打赌是戏剧的核心㈠、第一次打赌:天帝与魔鬼就“人的本质是什么”展开争论。天帝对人充满信息,而魔鬼则相反。由此双方以浮士德的灵魂为赌,谁赢了,其灵魂就归谁所有。人的本质----全剧的基本主题魔鬼:诱惑者恶、否定精神的化身。魔鬼来到人间,浮士德开始人生经历a:知识悲剧阶段哎!我到而今已把哲学、医学和法律,可惜还有神学,都彻底地发奋攻读,到头来还是个可怜的愚人,不见得比以前聪明进步。别妄想有什么真知见解,别妄想有什么可以救人,我既无财产和金钱,又无世俗盛世,连狗都不如。----对所学知识失望,因枉度生命而妄想自杀。复活节的钟声唤醒了其生命意识。㈡、第二次打赌。与魔鬼签约:魔鬼满足浮士德的一切欲望,浮士德如果喊:“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其灵魂就归魔鬼所有。浮士德厌恶书斋生活,渴望行动,体验生活,参与生活。喝下了魔汤,返老还童,从精神到肉体复活。b、爱情悲剧阶段。格蕾琴-----爱情的极致是失去自我,爱情与事业的冲突。c、政治悲剧阶段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城,解决国内的财政危机,昏庸的皇帝、腐败的朝廷,不可作为。-----通过为宫廷服务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不可能的。d、古典美追求的悲剧“人造人”、海伦、欧福良。浮士德抱住一团衣裳和面纱,化为云彩,托起浮士德返回故乡。-----古典美虚幻空泛抽象飘渺,不显示。e、事业悲剧填海造陆,建立人间乐园,领悟到“人人每天去争取生活和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挖掘坟墓,喊出……倒地死去。“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都能救”④、浮士德的悲剧本质上是:追求者的有限能力、生命与终极真理不可穷尽,无限的矛盾的悲剧。人应该自强不息,不懈追求,永不满足。一旦满足就等于死亡。这是人类精神发展规律。需要时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的本性及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的低级需要满足后,就产生高级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析”理论,他把人类需要层次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浮士德作为一个学者第一阶段:学者生活----知识需要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也不满足,要走出书斋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情欲只能满足一时快乐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浮士德因填海造陆,改造自然。自我高需美↑要社会活动┃强情┃度知识低3、关于天帝与魔鬼的赌赛天帝至善的象征,魔鬼至恶的象征,他们赌赛实际上是善与恶在人灵魂方面的赌赛。天帝一开始就不干预地界的事情,不干预魔鬼队浮士德的引诱。所以,浮士德的人生旅途不是由神操纵的。恶的因素是影响和导致浮士德人生结局的最重要的因素。客观的恶{主观的恶善与恶-------地界、心灵既要追求理想,又要享受生活,满足欲望、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矛盾。浮士德每向前跨一步,都面临这种矛盾感官享受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浮士德难题怎样在享乐生活中又不违背自己的精神与追求?努力探索,发展强的一面,克服自己弱的一面,在错误中走向至善。4、浮士德与恶魔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对立,但引诱的结果反而激励浮士德向上,因此魔鬼是“作恶造善之一体”。天帝说:“人的精神易于驰靡,动辄贪爱绝对的宁静,我因此才造出恶魔,以激发人的努力为能”辩证法:恶不仅是破坏,还是推动人前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恶,浮士德不可能有任何作为。---人类精神规律善与恶,肯定与否定矛盾统一。《浮士德》充满辩证法,是一部哲理性巨作。★5、浮士德的精神行动精神:泰初有道改为泰出有为。永不满足的精神,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知错必改,向上向善,坚忍不拔。浮士德的经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他追求理想是人类发展的前景。★6、艺术特色辩证对立的人物塑造方法片断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独立成篇又有前因后果的联系,恢弘气势,精神整体。现实与神话、人与鬼、人与神相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4月10日拜伦(英国)“拜伦式英雄”1)生平简介:一生自卑、孤独、忧郁、离经叛道,其性格给他带来无数的诽谤和攻击骄傲、狂妄、敏感、忧郁、才情2)主要作品:《东方叙事诗》、诗剧《曼弗莱德》、长诗***《唐璜》****,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3)拜伦式英雄最先出现在《东方叙事诗》中,所有作品中都有这类人物的孤独、傲世。坚强我没有享受过这个世界,它对我也一样。我没有阿谀过它腐A、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我不愿与守群为伍……”B、孤独性,高傲不羁,唯我独尊鄙视一切“我站在人群中,却不属于他们”“我宁愿永远孤独,也不愿用我的自由思想,去换取一个国王的宝座。(恰尔德·哈洛尔德)C、浪漫性,打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D、悲剧性失败或死亡的结局4)唐璜》被认为是最离经叛道、最有天才的杰作------讽刺性史诗(代表作)是:西班牙贵族亲年—希腊—苏丹—俄国……,背景广阔,几乎包括整个欧洲5)主题:与16岁海盗女儿恋爱-------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宫廷。到处是野兽,到处是奴隶,世界上么有什么地方有自由,所以要争取自由。拜伦说,我的意图是使我有可能指出各国社会可笑的方面。同时,号召人们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人民是自由的,谁也不受谁的压迫。“只有革命才能使大地免于受到地域的奸淫”《唐璜》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对专制、奴役、残暴,人间罪恶的憎恨,是时代精神的结晶,艺术上是“潇洒风格的大师”总之,拜伦氏一个追求自由的天才诗人,孤独、傲世。4月10日****《空心人》****8托马斯·艾略特(英国)1、“全诗的气氛笼罩在尘世地狱的恐惧之中,被认为是艾氏诗歌黑暗的顶峰”。“对现代人的贪乏做了进一步批判”第一小节“我们”—现代人装草的脑袋含有宗教联想的信仰上帝干燥的地窖装满希望的脑袋,盛满的破碎的玻璃美酒的杯子,储藏丰富的地窖形容枯槁、声音干燥、内心贫乏……没有生命,没有色彩、柔弱无力,近于幽灵阴魂,即将瘫痪的死亡------现代人生存状态第二节“死亡的梦幻之国”---敢于直面死亡,毅然跨进死亡之门的勇者之国“死神的梦幻之国”---空心人滞留的地带,既没有活着,也没有死去,而是穿起伪装,阴暗地苟延残喘,跟风一样行动,不敢再走近直视那双眼睛。“眼睛”----贝亚特里斯的眼睛,恋人的眼睛,纯净的眼睛但丁敢于正视,因为他敢于忏悔,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忏悔的庄严神圣“空心人”不敢正视、不敢忏悔、不敢爱,就像破译的阳光,暗淡的星辰,在风中无力的摇曳第三节表达触目惊心的恐惧感“死去的土地”—没有生命的痕迹,只有一片荒原,在这片荒原上,虽有欲求有柔情,但只能“亲吻碎石亲吻祈祷书”“石头雕像”—宗教联想的意象,异族崇拜的象征(旧约里,只能崇拜耶和华为唯一的神,否则受到诅咒。“吻碎石意味着亲吻邪恶”——空心人很盲目,被欲望盲目驱使,失去分辨善恶的能力,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第四节“眼睛不在这里,这星星死亡的山谷,这空虚的山谷”-----那双引导诗人们走向天堂的眼睛,始终不在这里,空心人看不见也找不到它。他们头上没有星星和阳光“星星死亡”,他们脚下也没有结实坚固的土地“山谷空虚”他们轻飘飘的没有分量,随风摇摆,“挤成一团,蜷缩在潮湿河边”——借用但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