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习作能力培养对策研究报告南关岭小学毕热迪摘要:此报告全面阐述了“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习作能力培养对策”这一课题从开题至今的研究状况,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及结论、设想等。关键词:自主习作能力对策研究引言: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变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局面,根据我校《小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对策研究》的研究课题,结合本班实际,将《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习作能力培养对策研究》定为本人的研究课题。一、问题的提出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众所周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主要侧重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习作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也是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老师与学生回归固有的定位,使教与学的关系反朴归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及人文素养,并且要求学生懂得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人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习作能力则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我校处于郊区,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知识面很窄,这样多多少少束缚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其次,作为教师自身对学生习作的性质和习作教学的性质认识不清,习作训练与口语训练联系割裂,对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地位认识尊重不够,忽略了从写作过程规律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作文教学过程,造成作文教学的冷落与萎缩,学生作文的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习作质量的普遍低下。“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句俗话道出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事实和根源。学生因之苦恼,干脆弃而不顾,敬而远之;教师和专家为之困惑,苦思冥想却难得要领。“背作文”成了作文教与学变异了的苦菜花,已经成为小考,中考乃至高考应试的秘决和灵丹妙药。任其蔓延,必然导致作文教学更加冷落与萎缩,走进死胡同。作文教学已成为制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瓶颈。改变学生习作现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势在必行。二、课题的界定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2、自主习作是指学生主动积累生活素材、调动情感体验、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的载体进行表达、交流或丰富自我、感悟自我、发展自我的学习行为。它既可能是为了表达与交流,也可能仅仅是自我欣赏、自我感悟。不管是出自于自我的需要还是任务的需要,都应把生活积累的原料,加上情感的颜料或墨水,宣泄在语言文字的载体上,才形成一幅具有个人经历、个人感悟、个人风格的生命的图画。因此,自主习作不仅仅指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关键在于经过学生思想的过滤、感情的浸润、个性的锤炼,体现出来的心声。3、习作能力指综合性地、创造性地应用语文知识、技能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4、对策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344页的解释是对付的策略或办法。《小学中年级自主习作能力培养对策研究》即研究学习者主动积累生活素材、调动情感体验、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的载体进行表达、交流或丰富自我、感悟自我、发展自我的学习行为,并使之从中获得概括化了的经验(即能力)的方法或策略。三、研究目标㈠科研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自主习作能力培养的对策,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构建学生习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2、通过研究,增强学生自主习作的意识,提高习作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㈡育人目标1、提高学生的自主习作能力。学生会运用语文知识和习作技巧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会修改习作。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总量和阅读速度,能自觉地记读书笔记。3、养成自觉作文的习惯。自主习作252篇,背诵古诗文270篇(段)。4、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善交际;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会运用;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乐创新。5、在作文训练中体现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的有机统一。㈢工作目标1、提高自己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2、提高课堂效率,素质教育有实效性。四、研究内容1、研究学生进行自主习作的策略、途径以及各种习作课型的行为设计。2、研究学生的习作评价标准与办法。3、在遣词造句、写片段、写成文的整个习作训练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习作规律,分为三步进行有序训练。(与我校习作教学研究一致)第一步:一、二年级以看图说写话为主。第二步:三、四年级练笔以仿写为主,习作以观察作文、体验作文和写片段为主。第三步:五、六年级以想象作文、记实作文为主。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2、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法等。3、采用经验总结法、对比法、统计法、分析法等。六、研究过程该项研究从05年10月开始,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遵循“学习——设计——实践——反思___提炼”的研究机制。(一)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法规,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等;学习了相关教育理论,如《走进研究自主作文》等;学习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如同类学校的成功做法等。学习相关教育法规保证了我们研究的方向性,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保证了我们研究的科学性,学习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保证了我们研究的高起点。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专家引领和外出学习。自主学习----自己查找相关的文献、登陆教师网、阅读书刊,独立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互动学习----与组内教师或课题内容相同的教师围绕某一个专题相互交流个人学习时所取得的认识。专家引领----通过校、区专家的引领,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外出学习----到进行同类课题研究或有同类经验的学校学习。(二)设计-----设计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习作指导课行为设计。设计是以理论为指导进行的,它是将理论转化实践的桥梁。(三)实践-----根据设计的要求备课和上课,这是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具体做法是依据行为设计备课,之后上课,通过课堂教学与专家或组内教师共同研究,修改完善行为设计。(四)反思-----指用现代教育理念和“设计”对教学行为进行审视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深入地认识自己教学行为的优缺点,不断发扬正确的做法,修正错误的做法,从而逐步逼近成熟。(五)提炼-----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形成理性的概括性的认识。它包括:教育教学观念的提炼;教学行为设计的提炼;有效教学对策的提炼;学生学习方法的提炼等。上述的“学习---设计---实践---反思---提炼”五种活动,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循环往复进行的。比如“设计”,在对习作指导课的教学行为设计中,我先后修改了五六次。实践表明,只有这样做,新的教育理念才能被理解、内化,教育行为方式才能逐步改进,最后,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七、研究成果认识成果㈠探索出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课教学行为设计。这一设计是由五部分组成的。1、教学任务(或目标)在这部分要具体叙述习作教学的具体教学任务(或目标),任何一种教学行为方式,都应是为实现教学任务(或目标)服务的,否则就背离了教学方向,所以在进行基本课型教学行为方式设计时,就要明确教学任务(或目标)2、教学原则(或规律)任何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符合正确的教学原则(或规律),否则就会低效,甚至会失效。所以在进行基本课型行为方式设计时,就要明确这一课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或规律)是什么。3、教学行为方式在明确教学任务(或目标),教学原则(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行为方式,它就有了方向性和科学性。我设计的教学行为方式,包括三部分---教学环节、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详见下表)4、环节论证这一部分是具体阐述每一环节设计的依据---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环节,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有了这一环节,就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或目标)。通过论证,不仅知道了在教学中怎样做,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同步提高。5、使用说明这一部分是对使用行为设计做的具体说明。行为设计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设想,不可能具体。但在使用行为设计时,要涉及许多细节问题,所以对使用行为设计进行说明是十分必要的。㈡提炼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对策。1、拓宽课程资源。教学环节学生行为教师行为进入情境产生兴趣认真倾听、观察。采用谈话、讲故事、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导入新课。阅读提示自主审题1、独立阅读习作要求。2、归纳本次习作的内容、体裁、要求,准备汇报。3、汇报、认真倾听、补充。1、给学生提供自学习作要求的时间、空间。2、组织学生交流,点拨,评价。自主选材交流启发1、根据习作提示确定本次习作自己要写的内容,明确“写什么”。2、概括地说说自己要写的内容。3、与同伴交流,互相启发。1、提供独立思考、酝酿和说的时空。2、认真倾听,点拨、评价。3、鼓励学生交流,拓宽学生思路。借鉴例文掌握写法1、回想已经学过的写作方法或学习掌握例文中出现的新的方法,明确“怎样写”。2、认真倾听、补充。1、回顾已有的写作方法或通过例文指导新的写作方法。2、倾听发言,指导点拨。自主积累依法构思1、交流积累过的和本次习作有关的语言材料。2、倾听,评价3、按要求依据方法构思自己的习作内容,并练习说一说。1、组织学生交流积累过的与本次习作相关的语言材料。2、点拨、评价。3、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进行构思,适时点拨、评价。动笔习作起草成文自己动笔写一写巡视、指导、点拨。交流片段评价修改1、积极主动交流自己完成的习作片段。2、认真倾听他人的习作并依据习作要求进行评改。1、激励引导学生大胆交流。2、点拨指导。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个中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宽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每一个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就着教材讲知识,就着课堂学作文已经成为历史,应当真正发挥课程应有的作用,应当而且必须把课程变为教师的课程,学生的课程,才能发挥课程在育人中的应有作用。要跳出单纯应试教育的窠臼,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刚开始进行研究时,学生提出没什么东西可写,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片树叶就是一篇文章。让大家去理解去体会。让学生去挖掘、去发现。作文没有素材,而是我们没有发现素材。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如数学课也可以为作文服务,把计算过程和结果寓于一篇文章之中。挖掘语文教材中潜在的资源因素,采用仿写、改写、续写、补写、缩写等方式进行练笔,从而使读写得到最佳结合。2、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们每天要有意无意地接收到大量信息,这也是学生搜集素材最主要的方式。林格伦曾经说过:“学生大量的学习,是在课堂以外进行的。”接收信息是学习,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是能力,但三者也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我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随时做笔记的习惯,哪怕是只记录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这样就不会出现运用信息时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有了这样的习惯,就不会把习作内容当成负担,也提高了对习作的兴趣。3、丰富和积累知识。没有积累就没有习作,积累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