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方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方法研究》开题报告执笔人:孔玉单位:济源市济水东园学校一、课题名称:《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方法研究》课题编号:2009——GRKT——047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日趋迅速,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正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已成为当代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变动激烈、知识更新快、多元化的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有创新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学习、自主发展,能与人团结协作,即多能型的人才。2、现行教育中的弊端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成长方面: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果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固化”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为此,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怎样的有效的教与学,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内外教育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都阐明了师生互动的内涵和特征,都强调了现代教学中“师生积极互动”的重要性。但对“师生互动究竟有哪些有效的行为方式”,“怎样判断其有效性”,“怎样促成其有效性”这些方面,不定期缺少深入的、细化的、具有可行性的研究和指引,很需要基层学校结合教学实际作进一步的探索。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教师专业水平可以得到提升。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必须更新学生观:知道教育要关注学生,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新教育观: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应从“教者”、“讲解者”、“提问者”变成了“学习者”、“思考者”、“倾听者”、“灵活高度者”;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专业水平可以得到很大提高。2、学生主动发展得到促进。进行师生有效互动后,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方式,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3、师生有效互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方式下,优化了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理论意义: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教学过程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课堂上师生要有效互动。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参与人员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且均是一线带课教师,有丰富的案例以供研究。2、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中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形式,目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针对目前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给予高度重视。4、研究环境优良:我校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坚持科研兴校。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施较齐全,学校自主性强。大多数课题组教师均有两个平行班,有大量的实验样本,这为方案实施提供优良条件。六、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象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师生互动分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生生互动可分为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共五种类型。课堂师生有效互动: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抽入教学过程,并在其中获得丰富而有质量的学习经验的教学交流活动。七、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预期目标:1.调查和分析影响我校学科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树立新课程背景下课学教学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目标教学意识,知识探究意识,情境建构意识,教学反馈矫正意识,当堂训练和检测意识。2.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优化课堂训练,优化学生学习心理,优化学生学习习惯。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努力做到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多元化,促进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化,从“形式”向“效果”转化;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研究内容:根据以上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指导思想,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几方面内容:1、当前各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无效性教学现象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策略。3、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及指导策略。4、学校的教学资源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过程: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1、拟定课题方案。2、学习有关理论,调查分析目前我校小学语文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10年4月)1、具体进行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的案例研究。2、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研究材料的积累,探索出“师生互动”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和方法。总结阶段(2010年5月)1、收集分类各种原始资料2、分析研究课题的过程资料,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提炼,写出结题报告,汇编研究成果。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本课题将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正确把握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策略。2、文献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在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以及激励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在这基础上形成体现新课程要求、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主体发展性课堂管理框架。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要使研究的课堂管理成果对课堂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本项课题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为保障研究的扎实、高效,我们确定了以下三点措施:1、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2、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3、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组长:孔玉(组织本课题顺利、有效进行,安排研究计划、目标、措施,组织小组交流与研究整改,记录研究成果)组员:杜廷廷(信息收集与处理)组员:姚丽(进行课题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撰写材料)九、预期研究成果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市教学论文评比,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3.结题报告:撰写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获奖或发表。4.资料汇编:《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浅谈语文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刘淑萍(虞城县刘集乡中心小学河南虞城476300)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会有良好的教育过程,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对学生的塑造和培养。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过程只能是一个空架子,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常常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所以说,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协调十分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现存的师生关系越来越束缚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被深深烙上传统文化的印记,主要体现在:重“教师”不重“学生”的主观性;重“传授”不重“能力”的强制性;重“记”不重“思”的浅层性。旧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创造性,缺乏可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根本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师生之间应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平等交流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应面向新时代,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充满温馨感的师生关系。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一是要求学生要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交往者。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身份地位都是由原来的角色中一跃而出,共同建立一种互动的交往,而这,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从实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交往活动,它是师生关系得以构建和发展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一旦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也就成了一句“空头禅”,无法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应是一种交往关系,而交往的双方在此过程中均是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而存在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作为每个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同时,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因而,课堂仅仅是教师表演的场所,根本谈不上把学生视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的交往主体。所以说,师生之间要达到交往,首先,教师必须放下“身段”,淡化所谓的“师道尊严”,而换之以平等的人格,除伪的语言来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心灵交流。交往与交流的内容除了积累而成的课程知识外,还应有情感、意义和价值的沟通等。而形式更不应是含有强加性的灌输,而应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对话”。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冲破固有的观念,屏弃把教师当成获取知识的对象和手段的思想,勇敢地与教师进行“对话”,进行交往,从而建立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取决于交往双方的需要的满足。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教师为了完成个人传授知识的任务,不惜采取对学生批评、漫骂乃至体罚的手段,以维护课堂纪律,利于开展教学。然而,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矛盾与紧张,从而更不利于开展教学。魏书生老师在《教师劳动的三重收获》一文中说: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教师就是情感的直接驱动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