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功能视角下的商业银行直接融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是研究金融中介的两个不同视角,金融机构观从现存的金融体系出发,研究其发展过程及其对经济社会环境的作用机制。金融功能观则透过金融体系复杂的表象挖掘金融的功能本质,金融体系的变化是金融功能演进的要求,从而提高金融功能的实现效率。商业银行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不断暴露出各种弊端,金融功能的效率机制要求商业银行对经营模式作出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需要。新形势下金融功能演进的方向金融学家莫顿认为,金融功能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围绕资源配置金融功能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交易和支付功能、提供融资机制、跨时间和地域的经济资源转移、管理不确定性和风险、协调不同领域分散决策的价格信息、处理不对称信息。金融学家莱文认为,金融的基本功能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风险改善、资源配置、公司治理、动员储蓄及促进交易;辽大教授白钦先则将金融功能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金融基础功能、金融核心功能、金融扩展功能与金融衍生功能。纵观现有的金融功能理论成果,虽然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金融功能的基本内容是相似的。但是,金融功能不是由金融机构创造的,而是内生于经济社会系统,由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引致产生的。另外,金融功能的形成并不意味其作用能力的高低,基于相同金融功能的差异性金融体系设计会有不同的现实效率。例如同为金融的交易和支付功能,银行卡和电子货币的方式要比纸币的方式更有效率。因此,金融功能演进意味着新金融功能的显现和现有金融功能实现效率的提高。自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确立了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对金融功能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基于现有金融功能的金融体系设计。具体就是实现金融的调节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将金融活动与市场机制有效融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和经济调节功能的实现效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功能实现模式的演变传统的间接融资阻隔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使资金供给方缺乏对资金流向的主动把握,同时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信贷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渠道,在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极易导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下,传统信贷业务导致的中小企业信贷难、隐性成本高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直接融资手段相对单一的局面下,以商业银行为载体的新型融资模式开始逐渐形成。2005年之前,商业银行主要提供间接融资服务。在此期间,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基本由信贷规模决定,2002年至2004年的人民币信贷占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分别达到了91.9%、81.1%和79.2%。商业银行还通过承销国债、票据贴现、委托贷款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中介服务,但规模较小。证券市场建立之后,随着公司债和股票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资金占全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逐年缩减,这也反映了金融功能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实现方式的调整。2005年至2013年,商业银行委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以银行间交易市场金融产品创新为依托,商业银行大规模参与债券市场交易。2005年之前,委托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较低,2003年仅为1.76%,2005年之后,委托贷款业务发展迅速,到2013年,这一比重已达到10.1%。另一方面,多种债券类创新融资产品在银行间交易市场陆续推出。2005年,短期融资券业务被再次启动,之后陆续推出了以银行间交易市场为依托的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票据和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形成了介于传统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间的新型融资渠道。2013年以后,商业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推出,标志着商业银行直接融资功能形成。自2004年银行理财产品推出以来,为资金盈余者提供了很好的财富增值渠道,更好地实现了金融的财富功能,同时利用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等多样化的理财通道,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效率。但商业银行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无法转化为投资效率。201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开始试行。与之前的融资工具不同的是,投资人可以主动对投资对象进行甄选,商业银行不需要借助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等投资通道,直接面向产业领域。在国家产业政策的“窗口指导”下,将会出现更多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创新性直接融资工具。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是金融功能演进条件下资源配置机制改良的表现,在实现金融财富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效率提升的同时,进一步使金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得以显现。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直接融资业务的优势金融功能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在特定金融功能框架下寻找金融体系的最佳结构,在金融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功能要求下,对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调整是基于商业银行的相对优势,目标是金融功能实现效率的提高。首先是信息资源优势。信息充分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前提条件,金融活动的本质也是在经济信息指引下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商业银行在执行金融的基础功能如财富保管和资金融通的时候,会详细记录居民和企业的各类信息,同时基于业务需要对相关居民和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在发生同业往来业务和其他金融市场业务时会收集金融机构信息和市场交易信息;在接受管理部门金融监管的同时会获取宏观经济信息和地方经济信息。相比而言,商业银行拥有的信息资源要远多于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通过商业银行直接融资业务实现金融的信息传递功能,将大大提高金融功能的实现效率。其次是融资成本优势。融资成本可以分为资金使用成本和资金获取成本,资金使用成本主要由融资工具的利率水平决定,而资金的获取成本又包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等。另外融资过程中还需考虑各类隐性成本,如预期风险、不确定性以及可能的机会成本。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市场利率决定的各类融资渠道的资金使用成本必将趋于收敛,而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资金获取成本和隐性成本上。虽然股权融资不需要支付固定的使用成本,但如不能向股东支付股息和红利,将会极大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最终导致股票失去投资价值。而对于资金的获取成本来说,信贷渠道由于不需要承销、律师、评级等费用支出,因而低于其他直接融资渠道,但是信贷审核的周期较长、资金使用方式受限、融资难度大带来的隐性成本要远高于其他融资渠道。商业银行理财直接融资方式还可以减少中间通道环节,直接与资金需求者建立联系,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直接融资功能的对策首先,要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商业银行直接融资功能效率的提高是以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为基础的。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大多采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而在直接融资领域,则大多采用第三方信用评级。商业银行开展直接融资业务要将内部评级与第三方评级相结合,并且要大力发展第三方评级以节约融资成本。以立法的形式对我国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退出、业务规范等进行安排,加大对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并通过借鉴国际先进信用评级方法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方法提高评级结论的准确性。其次,要调整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模式。要改革存贷比和贷款规模管理等硬性指标监管,通过窗口指导对商业银行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引导。规范商业银行理财类直接融资工具的创新行为,引导理财资金投向标准化债权资产。完善商业银行直接融资产品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投资人对资金流向和用途的有效监督机制以防范金融风险。最后,要提高商业银行中介服务质量。以信息优势和人力资本为核心打造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在金融功能要求和金融政策框架下合理开发商业银行直接融资产品。转变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变单纯的金融产品销售为全面的客户资产管理,合理分散投资风险,保障投资人资产安全。责任编辑:wq月子中心推广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