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FinancialCrisis目录一.亚洲金融危机1997–981.背景2.概况3.原因4.影响5.教训二.索罗斯三.中国四.结论在90年代初期,当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却出现奇迹般的增长,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经济前景一片灿烂,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危机爆发前曾一度是各发展中国家纷纷仿效的样板。东南亚国家对各自的国家经济非常乐观,为了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代,纷纷放宽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但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繁荣的光环闪烁中却忽视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基于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而主要依赖于外延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础上放宽金融管制,无疑于沙滩上起高楼,将各自的货币无任何保护地暴露在国际游资面前,极易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国际游资的冲击。加上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了过度投机房地产、高估企业规模以及市场需求等,发生经济危机的危险逐渐增加。早在1996年,IMF的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坦就曾预言:在东南亚诸国,各国货币正经受着四面八方的冲击,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尤其是泰国,危险的因素更多,更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发生金融动荡。但戈尔茨坦的预言并未引起东南亚各国的重视,反而引起反感。东南亚各国仍陶醉于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背景1996年,由于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大、泰国经济形势恶化、使泰铢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为了维持钉住制度,泰国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来保持泰铢稳定,这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可乘之机,从1997年年初开始,它们对泰铢发起了连续攻击。1997年2月,泰国出现了第一次泰铢贬值风波,泰国中央银行运用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平息了这次风波。1997年5月12日,国际金融市场上再次盛传泰铢贬值,引发泰铢汇率大幅波动。泰国中央银行通过“东亚中央银行总裁会议”的会员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以百亿美元的代价把汇率维持在25泰铢兑1美元的价位,但此时,泰铢贬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外汇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抛售。而泰国中央银行在多次干预后,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到1997年6月底,泰国外汇储备下降300亿美元,失去了继续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钉住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汇率最低曾达到1美元兑32.6铢,贬值幅度高达30%以上。泰铢大幅度贬值,不仅给泰国经济造成重大灾难,而且迅速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整个东南亚地区,最终引发了震惊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危机前沿第一阶段97时间事件1997早期泰铢受到国际投机者的打击,泰国中央银行将所有的外汇储备用于维护钉住汇率制度,但仍然以失败告终。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中旬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8月20日IMF投入172亿美金对泰国进行资金援助。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与此同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对美元的货币贬值大约在20%到30%之间。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政府向IMF求援,暂时控制危机。到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冲击了在韩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98时间事件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IMF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IMF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IMF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98时间事件6月国际投机者将目光锁定于香港。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通过当局的市场干预保护港币。6月17日美国开始干预外汇市场,以支持日元。8月初港币再次受到打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8月17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1号马来西亚实施更多的资本管制;令吉固定在RM3.80美元的。9月2号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右边的流程图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动态1997亚洲金融风暴之危机原因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个人价值观趋向资本主义国家的默许新中国成立预示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有了危机感。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性因素世界经济因素触发因素—内在因素•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由于国际方面的信贷繁荣和当局放宽对外国资本流入,导致外资流入增加。通常情况下,资金会找到自己的方式,无论是实体经济的贷款给企业或的非生产性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不幸的是,在这段时间的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朝向。下表显示了在1997年给予的贷款,物业部门和不良贷款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受影响最严重的四个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不良贷款率与之相匹配的较高。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在东亚金融自由化后发生承担过度风险问题,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当面对金融自由化后新的贷款机会时,金融机构的管理者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经验。而且,随着信贷的迅速增加,金融机构无法迅速增加必须的管理力量(如受过良好训练的贷款员,风险估算系统等)来有效监控这些新的贷款。第二,原因是规章/监管体系不健全。即使不存在明确的针对银行系统的政府金融安全体系,也很明显存在内部隐含的安全体系,从而导致道德风险问题。存款人和那些贷款给东亚银行的外国贷款者知道政府很可能会出面保护他们,所以没有监督银行的动力,这样导致这些机构承担过度风险并主动地寻找新的贷款机会。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各自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果。财政失衡:是指付款余额为负值,一国偿还其债务的能力之间的差异。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表显示出口和经常项目的恶化。该表显示,而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出口国的同时经历了在其出口收入下滑。在韩国和泰国,其出口增长最少,分别只有3.7和0.5%。与此相比的30.3和23.1%,分别较上年同期。因此,这代表了减少出口持续高经常账户赤字财政失衡。换句话说,最终出口收入将不足以支付其经常账户赤字。由于在出口的蓬勃发展,有必要的资金,以资助其出口行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增加。当时全球金融市场的开放,对外部资金的来源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途径。然而,最终这些借款将扩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当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扩大,加上出口下降,由于外国资金的流入,货币高估,它会吸引货币投机者的关注。货币投机者最终将攻击本国货币,最终的结果将是货币贬值。受影响的经济体政府将试图捍卫其货币,无论是通过提高利率或使用其外汇储备撑起货币。当他们提高利率,最终将带来银行业由于增加国外借贷成本。最终会有“逆转资金流动”-从外国资金流入到流出。有了这样的资金流出,将导致信贷紧缩,加上高利率,它最终将影响房地产和银行业。国际收支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更是明显,时下,由于金融业的全球化。下表显示了银行之间的危机和国际收支的频率。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在1980年之前发生的危机更偏于收支平衡。29个危机的总额出只有3个是银行业危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总危机上升到23,73。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现今的金融危机可能会由结算付款和银行的关系引起。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恶化•银行资产负债状况的恶化会促使货币危机,因为中央银行很难在面临投机袭击的时候捍卫其汇率。因为利率的提高会对银行资产负债表造成损害,所以任何提高利率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措施都会进一步打击银行体系。因为资金到期日不一致以及在经济衰退时会增加信贷风险,所以会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造成负面影响。这样,当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遭到投机性袭击时,如果中央银行将利率提高到足以捍卫汇率的水平的话,其银行系统就会崩溃。当投资者认识到一国脆弱的银行体系使中央银行不太可能成功捍卫本国汇率的时候,在卖空此国货币的预期利润的吸引下,他们会更加积极地袭击货币。所以,在银行体系脆弱的情况下,货币投机性袭击很可能得逞。很多因素会激发这种袭击行为,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就是其中一种因素。可见,银行体系状况的恶化是造成货币危机的关键因素。对东南亚的影响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人民资产大为缩水。1997年3月2日索罗斯攻击泰国外汇市场,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由泰国引起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北部乃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日本、香港、韩国均受重创,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亚洲人民多年来创造的财富纷纷贬值,欧美国家利用亚洲货币贬值、股市狂泻的时机,纷纷兼并亚洲企业,购买不动产,以其1%的代价轻易获取了百分之几百的财产。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的社会秩序陷入混乱。由于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经济瘫痪。经济衰退,激化了国内的矛盾。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秩序混乱。三,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国家政权不再稳定。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导致人们对政府信任度下降。在野党、反对党纷纷指责执政党,于是泰国的政府被推翻了,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府被推翻了,日本桥本龙太郎下台了,俄罗斯一年之内换了六届总理。政治不稳定,破坏了亚洲经济增长的良好环境。此前,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后来由于金融危机破坏了这种稳定,引发社会波动,差点危及到各国的国家安全。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