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一级培训讲座一、美术课标的基本精神1、美术课程改革的目的。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而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促使产生对教育需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必备素质。(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在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4)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我国基础教育一段时间以来所显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枝独秀的现象,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已不太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的基本功能:由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向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重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具体目标和任务主要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过分强调评分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和适应。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力图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达到如下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2、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主要问题。(1)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3)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持学习兴趣。3、新课标与原大纲的区别和联系。(1)指导思想不同(2)目标体系不同(3)学习领域不同(4)学段不同(5)内容标准不同(6)评价方法不同二、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1、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主义这一概念是大家所熟悉的,但在我国,由于翻译上在原因,也有人称之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关注的对象不同。两都形成互补的关系谁也不能替代。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的基本性质。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性质应该注意这么几点: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修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修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人文背景中发掘人文内涵。2、美术课程的价值:所谓价值是揭示周围世界且切客体对人和社会所具备和积极或消极意义的一种特殊社会规定。正确分析和判断美术课程的价值,不仅是确立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的地位的前提,更是我们美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前提。(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情感,涵养道德)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人类对自己所生存世界的不同的观照方式,比如说:实践的、科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多种,不同的方式会对一个人产生不的的影响,艺术是主要以情感的方式来观照和认识自己所生活着的世界。罗丹就曾说过:艺术就是所谓的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自然同化的灵的愉悦,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的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这个世界的智慧和喜悦,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因为艺术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关使别人了解这个世界。美术史上的许多艺术家都是这样的人,像徐渭、八大山人、凡高等都是这样以情感来观照世界的人。以情感的方式和以科学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对于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压抑或泯灭人的感情,人生就寡无情趣,其结果无异于泯灭人的生命。仅有理智、知识、财富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盖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之无有矣。”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提高品位,认识文化)美术是最早出现的,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文化现象。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最直接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亨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感知,促进思维)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与逻辑思维互补的思维方式。美术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同于大多数学科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而是主要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句俗语:“熟视无睹”,用在那些缺少美术修养的,而面对那些美的、强烈的视觉形象而不为所动是最恰当不过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但是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情感也是瘫痪的。可见美术课培养学生对视形象、对美术语言的感受与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作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术技能的探究是使一个人具不断创新和实践的不竭动力,但是创新,要在了解历史和别人的基础上的实践与学习。(5)、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全面育人)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长期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和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了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把握住美术课程的价值取向,我们就把握住了美术课的牛鼻子。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理念应该指理想和和信念,是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的主观追求,换言之,理念可以用“我们要如何”这样的句式来加以表述。在具体表述时,我们实际是省略了“我们要”,但大家庭在理解时不妨加上。(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基本的美素养不仅仅指的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这些太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第二是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人的行为在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另一种是意志性行为。所谓情趣性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为的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子目的过分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就本性而言,人一般都喜欢情趣性行为。但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进行一些意志性行为。因为人毕竟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有意志的生物。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意志性的行为。但是,美术在基本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它更多地要依靠情趣性行为才能够得以实现。(3)、在广泛的文化环境中认识美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文化的环境中蕴育和创造出来的。任何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特征和科学特征。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互为利用的依存关系。象《自由领导人民》、《最后的晚餐》、《伊凡雷帝杀子》、《血衣》这样一些作品,没有对当时社会情境的了解就不会了解作品本身。我们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这种规定性实际上也要求学生不仅在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的创新意识尢为重要。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不断产业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意味着拥有财富。而知识产权来自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原始创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装发挥个性的自由。消泯学生装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活动的大忌。应该努力学生在学习一般性技能技巧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采用与创造性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另外,美术课程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方法来培养学生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三、美术课程目标(一)、内容目标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在情感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过程与方法是此次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一个方面,之所以重视它,是因为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生的事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