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梳理说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教材培训内容A、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总目标解读一、音乐课程总目标的提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是首要问题,它是引领课程实施的方向,是实施课程理念的前提与关键。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仅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新增了音乐课程总目标,总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三维目标是总目标的体现。虽然,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总目标没有具体的表述,但是,在课标前言、课程理念、课程价值等方面都有具体的阐述。2011版音乐新课标对于课程目标的阐述表达地更加具体,它使老师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音乐课程在德育、智育,体育、包括美育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都应紧紧围绕总目标展开。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应是逐步分解--最终完成的过程。总目标不单指教师的教学任务目标,它是音乐课程所应达到的标准,即学生标准。2011版音乐课程总目标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教学大纲的编写方式是对学习内容的确定,是把要教的内容确定在文本上,让所有老师知道所要教学的内容,它是按照一个学科体系的要求来设计的;而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不是按照学习内容来确定的,而是按照学生所应该达到的程度来确定的。因此,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于“目标”的表述有明显的不同,教学大纲以教学目的为表述,主要指教师所应达到的教学任务,课程标准则以课程目标为表述,是对学生所应达到程度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文化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要求),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从学生的成长、学习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建立为基础。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学生在审美、兴趣、文化、知识与技能、情感等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它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成长规律,按照中国公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去制定的。可以说,它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大的教学空间。二、音乐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一)培养学生持久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既是手段,也是理念,同时又是目标。与2001版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11版新课标对于“兴趣”的表述新增了“持久”二字,看似简单的“持久兴趣”,却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它体现着人和音乐的本能关系,以及音乐对于人的价值功能体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音乐课程的终极目标,体现着音乐学科的重要特点。“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围绕这一终极目标所展开。(二)涵养美感和谐身心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涵养美感在音乐学科中体现着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可以说,“让阳光散满每一个角落,用音乐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与音乐学科所明确提出的“涵养”非常贴近。“涵养美感”目标的实现不能急功近利,它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熏陶和陶冶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第一增长能力和可培养能力就是音乐。胎儿在母体16周时,胎心所体现的固定实质持续运动就是音乐的节奏,它是所有音乐的基础。当婴儿呱呱坠地,听觉是他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密切联系。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音乐都伴随我们的一生,例如,摇篮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应该说,音乐与人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对于涵养美感,滋养人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老师们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持久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终身热爱音乐。(三)形成基本音乐素养“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必要的”这一限定词。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大众教育,教予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既能满足终身学习音乐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公民教育、全民教育、大众教育,就这一阶段的音乐学习来说,音乐教师要充分考虑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教材编写者要特别注意必要知识技能的编写。现阶段,很多教材在这必要知识技能的编写上把握不够,编者可能是专家、学者、专业人士,但他们忽视了教材所面向的普通大众,是为普通公民提供学习音乐的精神食粮。于润洋先生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前任院长,无论从学问还是人品上都是人口皆碑的。人民音乐出版社曾经聘请他作为人民音乐出版社版高中音乐鉴赏的主编。他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教材中所编写的西方古典音乐的定位是以点带面。他认为,一,大众需要知道贝多芬,二,古典主义音乐只有贝多芬。西方古典时期有许多作曲家,但这一时期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贝多芬,学生们只要了解了贝多芬,也就了解了西方古典音乐,这就是体现。因此,这样单元的主题就是古典主义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更加明确了总目标对于学生所应达到的程度和要求。“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与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相互呼应。其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第一次明确了音乐基本素养的内涵,即音乐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了学生所应达到的三种能力。听觉能力是核心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都应紧紧围绕着听力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在2011版音乐课标的总目标中,知识技能的相关问题,被梳理成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即双基加三种能力,这无论对规范教材编写,还是规范教学、引领教学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四)努力追求终极目标“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是2011版音乐课标总目标的又一主要内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生的终极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就是为了培养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促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音乐学科最高层次的目标,同时也是音乐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最后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在实验稿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提升,它更加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与成长,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中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健康发展和人生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今天。音乐学科本身的价值特点决定着音乐课程总目标的提出。音乐教师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这个职业可以使你快乐工作,并在上课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分享教学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用音乐去感化人生。音乐的“乐”是个多音字,“乐”即“乐”,音乐就是快乐,教师的乐教能促使课程目标得以完美地实现。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现人的一种高质量的生存,艺术化的生存是最终极的目标。例如,许多科学家、管理者,他们虽然不从事音乐工作,但他们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位艺术家曾说,最终解决我们人类问题的是艺术,其中音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新时期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这份太阳底下最伟大、最快乐的职业,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贡献与作用。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我们应该说;“我快乐,我要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让孩子健康地成长。”三、对于“知识技能”的理解十年课改中,教师们对于“淡化知识技能”仍存在误区。其实,实验稿中从来没有淡化知识技能,而是没有把知识技能作为独立的学习内容来确定,它把知识技能贯穿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淡化”这个词是指淡化具有专业倾向的大众教育中不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不是知识技能本身就像于润洋先生所说的,讲贝多芬,就是必要的知识技能。音乐教师们必须知道,普通音乐教育所培养的是公民,培养的是听众,培养的是素养。实践哲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但是许多音乐教师在教授知识技能时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因此,新课程教材的最难点部分就是帮助老师在教材中发现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从“双基”的角度来理解双基的“基础”与“基本”。例如,于先生认为,古典主义讲贝多芬就可以了。这说明音乐老师们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古典时期的作曲家都是学生所应该了解的,有代表性的音乐家才是学生们所必须掌握的必要的知识。再如,在介绍巴赫时期的作曲家时,于先生认为只需讲一课:巴赫。因为巴赫是那个时期最伟大的贡献者,他创作的宗教音乐奠定了西方多声部音乐的基础,同时,他把宗教和浮雕推到了顶风。这就是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显得非常重要。2011版音乐新课标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提知识技能、编写音乐教材。作为教学执行者,音乐教师们应该从大众教育的角度出发,了解“代表性音乐”的重要性,比如为什么只讲贝多芬、巴赫、德彪西,而不讲拉威尔。有时,淡化知识技能只是老师的一种感觉,往往有的教师,对于兴趣、审美的教学涉及了许多,对于知识技能的教学则很少涉及,认为只要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提及了,就是淡化了知识技能。其实,以点辐射,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主要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老师们也应该多为教材编写者提意见,在促进教材编写者修改的同时,也对自身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知识技能,还必须强调,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读谱能力,2011版的音乐新课标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概述则包括音乐要素和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演唱能力、感知能力等表现音乐时所需要的能力。比如过去,作为基础知识来说,四三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而新课标中,通过聆听、实践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弱”规律进行显得更为重要,更加丰富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更加体现音乐的音乐性特点,而不是单纯知识概念的记忆。知识技能是以隐线和暗线的形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音乐教材,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开始,随着年级的一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也相应提高。例如,初中欣赏教材中阿炳的《二泉映月》一课,很多老师忽视了鱼咬尾的知识点;又如,小学一年级教材,只涉及四三拍和四二拍作品,但未突显四三拍和四二拍,而这恰恰就是隐线知识点;再如,一年级第一册,涉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知识点,而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问答、语言、舞蹈、形体、乐器的、方式来体验不同的节奏变化。而这些知识点的教授与过去教材和大纲有着很多的不同,2011版音乐课标的所有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实践活动展开的。因此,我们提倡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仔细分析、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知识与交流的逻辑关系价值,避免出现在理解层面上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老师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对于音乐教师们来说,全面、宏观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项系统性的过程。例如:初中音乐课上,教师必须对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已学习的民歌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以此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应掌握的知识、达到的程度有宏观的把握。这就需要音乐老师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宏观学习,在理解课标的基础上,联系教学实际,积极思考。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自我逐步提升的学习过程。用心教学、潜心研究、积极思考,最后回报教师们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B、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梳理(1-2)自200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湘艺版音乐教材是首批通过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并在全国影响较好的音乐教材之一。其实验区遍布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138个地市,约1000个县、区。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解。(1、教材整体风格。2、教材鲜明的两大特色。)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教材的整体面貌的编写思路。一、整体风格和优势(一)根据《课标》的要求与课程内容的安排,将教材内容归纳为十二个序列,它们分别是:序号作品类别序号作品类别1中华各民族童谣7打击乐合奏2外国儿歌8器乐曲及重要作曲家作品3中国民歌9读谱知识4外国民族音乐10课堂乐器5创作歌曲及流行歌曲11戏曲唱段6合唱歌曲12歌舞及综合艺术表演表:入选作品情况统计表(单位:)(二)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为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风格,而且其设计清爽,人物造型更贴近当前儿童的审美趣味。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怎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