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试卷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试卷及解析(8)一、单项选择题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3.“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A.华生B.洛克C.柯尔伯格D.皮亚杰4.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的共同活动。A.教与学B.教师与教师C.人与人D.学与学生5.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6.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出发的。A.认识B.情感C.行动D.实际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D.良好性格的教育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10.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皮格玛利翁效应D.首因效应11.下列属于意志行动的是()。A.吹口哨B.背诵课文C.摇头晃脑D.膝跳反射12.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读几小时文学名著13.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14.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雅各布松D.埃利斯15.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A.焦虑症B.恐惧症C.强迫症D.抑郁症16.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只有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1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6年B.5年C.8年D.9年18.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A.群体压力B.群体动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19.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收寓教于趣中。A.直观导入B.故事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20.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A.能力B.气质C.态度D.性格二、简答题1.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2.蔺述班主任的作用。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4.简述小学教学的任务。5.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三、材料分析题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写《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问题: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2.一年级上册《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下面是教师8的教学片断:①出示挂图。②提问题。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看见了房子?师:你真能干。生2:我发现了红旗。生3:我发现了树木。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待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问题:请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本材料。四、教学设计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3)抓重点句段进行151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师说》。2.【答案】B。解析: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因此要应做到因材施教。3.【答案】A。解析:这句话是华生的名言,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外铄论的观点。4.【答案】A。解析: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教与学的共同活动。5.【答案】C。解析:学校教育具有文化功能,题干体现学校教育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6.【答案】D。解析:思想品德培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内容包括知、情、意、行。7.【答案】A。解析:陶冶法是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8.【答案】B。解析: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而。学生缺交作业等情况是缺乏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等品质,班主任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9.【答案】D。解析:效果律指某一行为在某一情景下出现时,如果受奖励。那么它下次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受到惩罚。下次出现的几率就减少。10.【答案】B。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某人外表或是极为突出的重要的品质。掩盖了人们对他其他特征的评价。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掌握有关知觉对象信息很少而又急于进行整体判断所造成的结果。11.【答案】B。解析: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12.【答案】D。解析:内在动机是指因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A中小李可能怕完不成作业受批评而去做数学作业;B、C中的学生学习都是为了拿到奖励(教师的赞许和三好学生),这三种情况都是外在动机引起的。只有D项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是内在动机。13.【答案】D。解析:说谎、偷窃和欺骗都属于行为障碍。14.【答案】D。解析:埃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辅导方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不合理观念导致了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15.【答案】C。解析: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16.【答案】A。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17.【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18.【答案】B。19.【答案】B。解析:考查故事导入的含义。20.【答案】D。解析:人格由能力、气质和性格组成。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成分。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2.【答案要点】(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科任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作为组织者。班主任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创建一个学生集体。而且要使各方面的影响保持一致。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者,他还要组织班级内各成员诸方面的活动,力求使成员能在友好的氛围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成长。作为领导者,他要以其声望、权威、影响力去启发、组织和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行为围绕教育目标有效地展开。作为教育者,他不仅以自身的力量和品格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还要创建班集体,创建一个能对其成员产生教育影响的集体。(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影响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首席实施者。因此,班主任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影响学生的合力。(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单位。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组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从纵向关系来看,它与党、团、队之间,与年级组、教导处和校务委员会之间存在着业务关系和思想关系。班主任只有正确贯彻上级领导的意图和指示。围绕学校的育人任务来开展工作。才能保证班级任务的完成。进而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从横向来说,班级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班主任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率领本班走在前面。3.【答案要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4.【答案要点】(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5.【答案要点】1)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既定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三、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该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2.【答案要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存在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你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四、教学设计题【参考设计】《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