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参考文献•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9).•2、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2).•3、杨小微.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袁桂林、熊梅.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5、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6、郭春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7、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主要内容•第一编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第二编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三编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编教育科研成果的分析与表述•第一编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一)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二)教育科学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三)教育科学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一)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一)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16世纪)•(二)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20世纪50年代)•(四)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一)我国教育研究的特征•1、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2、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3、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脱节2•4、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二)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1、教育科学研究主体不断扩大•2、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3、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4、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三)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1、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没有得到应有重视•2、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3、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然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4、不善于吸收和利用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三、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一)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1、教育研究方式出现多类型化趋势•2、研究工具使用的多样化•3、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视多变量设计•(三)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也称价值中立性原则,要求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的视角、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应当是新颖的、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具体包括:•(1)选题要新颖,富有创意。•(2)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应具有创新性,不同于前人。•(3)研究的结论应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在确定研究选题时要注意选题的现实生活基础;•2.注意研究对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揭示问题的本质;•3.要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四、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3•(一)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1.研究设计的各方面是否对研究对象的权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伤害。•2.这些损害对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的不利影响可能达到何种程度,能否在短时间内予以消除。•3.研究目的与研究结果的用途是否只限于增进人类幸福,而非反对某个人、某些人。•4.在研究设计中,是否已经为保护研究对象采取了特别的措施。•(二)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1.尊重研究对象的研究意愿。即研究对象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参加某些研究。•2.研究对象有随意退出研究的自由。•3.知情权。即研究对象有权了解研究目的、方法、研究结果之用途等各项有关情况。•4.研究对象有权拒绝对某些或全部问题做出回答。•5.尊重隐私权。研究对象有权决定于其个人有关的资料可否以某种形式公布。•6.年龄不满18周岁的研究对象,上述权利由其监护人代理,需征得研究对象及其监护人的同意。•(三)研究者承担对研究对象负责的义务•1.研究者在实施研究之前,应先对研究对象说明其在研究过程中享有的各项权利,并在实施过程中为研究对象实现各项权利提供方便。•2.在确定研究对象后,应根据研究对象的身心特点,判断其在研究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而采取防范措施,甚至取消针对该对象的研究。•3.在研究进行中,研究者应当监控研究对象的状态,并在必要时调整研究进程,采取保护措施,甚至终止研究。•4.如果研究目的等有关信息在研究前不便于告知研究对象,则在研究收集素材完毕后,研究者应当向其解释,澄清误解。•5.在研究结束后,研究者应当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是否在研究过程中受过某种伤害,如感到不安、焦躁或疲劳。•6.对于研究对象因研究活动而受到的任何形式的不良影响,研究者必须负责采取措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予以消除。•7.对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保密,只公布研究群体的总体资料。•第四节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一、准备阶段•1、选择课题•2、研究设计•二、实施阶段•1、搜集资料•2、整理与分析资料•三、结束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2、总结和评价•作业:•1、本章讨论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意义的认识。•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二编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定4•第一节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一、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意义•科研课题,即研究的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问题。•(一)选题决定研究的方向•(二)选题决定研究的价值•(三)选题决定研究活动能否得到支持•(四)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二、选题的基本要求•(一)问题有研究价值选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内容上是前人未触及或探讨不深入的;•2.课题中不同问题的组织框架与线索是新颖的,即研究的角度不同于前人;•3.课题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教育研究选题在内容上必须基于一定的事实,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同时,选题必须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具体明确原则)•科研课题的表述要注意以下几点。•1.科研课题不宜用肯定的语句表述•2.科研课题应是个有确定涵义的具体问题•3.科研课题的表述要完整•4.科研课题表述时要用语严谨•(四)问题要有可行性(可行性原则)•1、客观条件•2、主观条件•3、时机问题•第二节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一、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会出现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教育公平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高考移民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等,是当前整个社会必须面对和研究,而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更大教育研究工作中能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二、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学科的不断深化发展,特别是交叉学科的不断产生,会出现诸多值得研究的新领域。•三、研究者自选的课题•1、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2、来源于实践•3、来源于前人发现和提出但尚未解决的问题•4、来源于对前人学术观点的反思•第三节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一、课题价值论证•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三、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五、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5•1、研究者自身条件与合作者的条件(主观条件)。•2、研究者可利用的物质及社会资源(客观条件)。•作业:•1、假设你是研究者,请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具体明确、可行性”的要求评价下列课题。哪些课题适合你来研究?为什么?•(1)低年级小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心理分析。•(2)优生与后进生学习方法比较研究。•(3)小学生环保教育教材与课程设置研究。•(4)废品工艺品制作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5)音乐氛围的创设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6)电脑与作文教学。•(7)叶圣陶阅读教学理论研究。•(8)研究性学习与教育的未来。•2、实验小学的王老师听到一些家长反映,现在学校给学生“减负”,孩子放学回家后家庭作业很少或者没有,因而孩子放学回家就玩,甚至玩到很晚才回家,家长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要求孩子。王老师想,课外和校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阵地,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王老师决心开展小学生的课外和校外活动的研究。请你帮王老师明确表述要研究的问题,尝试草拟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第三章文献资料检索•第一节文献资料检索概述•一、教育科学文献的基本概念•文献,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著录总则》),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口耳相传、实物传递则是非载体形式。•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二、文献资料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一)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二)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社会科学和理工科各项研究活动的时间比例•第二节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一、教育文献的等级•(一)一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时间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一次文献一般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二)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温馨。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的特点,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次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三)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整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6•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一)书籍•主要包括:教科书、专著、资料性工具书(如年鉴、百科全书、辞典等)、论文集等。•(二)报刊•即报纸和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与书籍相比,报刊出版周期短,能及时反映研究新进展与动态。其中,期刊主要有:全文型期刊、摘要型期刊和索引型期刊。•(三)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四)电子信息检索系统•第三节文献检索的过程和方法•一、文献检索的过程•检索文献一般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第一步,分析和准备阶段。•第二步,搜索阶段。•第三步,加工阶段。主要包括:•(1)剔除假材料•(2)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第四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