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银行业作为与宏观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正在经历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双重考验,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和能力受到空前压力。我们商业银行如何平稳度过经济波动期已经成为现实的重大课题。为此,银行从3月份开始,重点对本行信贷客户进行了全面调研。本文结合调研中掌握的一些情况以及银行所采取的应对经济危机的实践,就银行积极应对挑战,在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确保银行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提出一些思考。一、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加。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剩,企业不敢进行投资,大多数企业处于一种维持现状的状态,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资金需求大幅下降。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3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80亿元,同比增长4.1%,比去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3422亿元,同比增长3.2%,比去年同期回落31.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企业库存增加,市场订单减少,企业交易活动大幅减少,一些库存积压较多的企业处于去库存化的过程中,这会导致企业减少对流动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国家为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的目标,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信贷投放,截止2009年一季度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信贷增幅创下历史新高。在市场有效信贷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信贷供给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资金供给过剩的矛盾。在市场化信贷营销理念的指引下,各商业银行对优质客户纷纷降低贷款条件,采取优惠信贷政策,如以低价格的方式抢夺优质客户,甚至出现一些商业银行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投放任务,不计成本、不计风险的抢夺贷款资源,扰乱了同业良性竞争的秩序,同时也埋下了贷款风险的隐患。作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我们最能感受到同业竞争的冲击。一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深知广大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渴望,基于自身地缘、人缘信息和运营机制优势,从诞生之日起,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自己的基本客户群体。一些曾被大型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中小企业,在地方银行的倾力扶持下,发展成为行业的规模企业或地方的骨干企业。昔日的小企业如今已经成为大中金融机构心目中的优质客户,我们直接感受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给银行信贷客户群带来一定的动摇。2、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最直接的考验和挑战。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在经济上升周期有时很难真正检验,而在经济下行时期,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体在逐步下降,但这是在以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取得的。现在经济增长出现了下行的态势,我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良好的势头?尤其当经济增长出现持续性下行或下行的时间持续较长的情况下,银行已发放的贷款能否经受得住这个波动的影响,不出现大的劣变?这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是一次大考验,也是对我国银行业以往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从微观来看,自去年6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湘潭市在钢铁、纺织、建材、有色金属、房地产以及与全国大型生产企业配套的生产流通领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减少、销售下降、盈利下滑,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矛盾日益严重。根据市经委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有100多家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从本行的实际影响来看,自去年9月份以来,银行对全行信贷客户的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累计调查了242家公司客户,贷款余额达251980万元,占全行公司贷款余额的83%。通过调查发现,全行有49户企业因金融危机影响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其中有9户企业出现了明显的信贷风险,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些出现风险的贷款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见微知著,一叶知秋风。今后一两年是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经受严峻考验的时期,也是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经受实践考验的时期,以往发放的贷款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防控措施不力,一些风险隐患本来就比较多的贷款,就可能会出现劣变,并还可能由一些个体的微观风险向系统性的宏观风险进一步扩展。3、利差收窄,银行盈利空间压缩。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去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六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银行的利差大为缩小。一年期贷款利率由7.47%下调至5.31%,贷款利率减少了2.16%,降幅达到了29%;一年期存贷利差从3.33%下调到3.06%;央行在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时采取了保持存款基准利率不变的非对称降息,进一步缩小了银行存贷净利差。为了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鼓励个人购房,银行又在降低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对个人购房贷款实行七折优惠。另外,还需要从隐性来看,那就是银行存款的期限结构。2005年以来出现最多的现象是存款活期化,而2008年以来则出现的是存款定期化现象,如果活期存款大量转化为定期存款,则会显著增加银行成本,存贷净利差就会进一步缩小。由于利差收入当前仍然是我国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利差缩小无疑会使银行的盈利能力减弱,盈利空间受到压缩,银行盈利增长的的压力加大。4、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减少。2005年之后,受益于资本市场发展和资产价格上涨等,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高。06-07年,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成倍增长,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发行理财产品和代理基金发行所收取的佣金收入。但是自08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资产价格破裂和资本市场下跌,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发行受阻,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减少。另外,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消费不振,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正在加大,对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二、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在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对银行经营影响的同时,要坚定发展的信心,要看到诸多有利于银行经营发展的有利因素,要立足自身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在充分发挥银行信贷杠杆作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严格内部管理,转变观念,把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关,守好银行经营底线,确保银行自身平稳“过冬”。1、信贷投放要贯彻“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方针,严格把好新增贷款的投向。在经济下行时期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商业银行不能简单的认为加大信贷投放是自觉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和积极担当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途径。商业银行在确保信贷合理有序增长的同时,还要看贷款投放的结构是否合理,看这些贷款的投向与用途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银行既要充分考虑信贷经营的风险,要根据客户风险大小进行区别对待,有进有退,又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协调配套,坚持按国家政策要求实行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把信贷投放与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结合起来,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统一。就湘潭地方经济发展来看,银行信贷支持的重点应该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势企业,民生、“三农”、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项目,要突出支持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和项目、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和机器制造等四大战略性产业和高新、九华等工业园区和入园企业发展;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企业及重复建设项目的贷款则要严格限制,对明显出现风险,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要坚决退出。在目前外部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出现下行态势的情况下,银行还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基本面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给予帮助、支持。2、要切实树立市场经营观念,加强主动营销,拓宽信贷投放范围。经济下行期,信贷投放风险相对较大,信贷资源呈现了集中向优质企业配置的状况,优质客户的竞争表现更为激烈。一个地区或行业的优质客户数量终究是有限的,银行业务发展也不能全部依赖优质客户的拓展,银行自身必须要有培育优质客户的理念。信贷营销要从抢夺优质客户向发展和培育客户转变,否则银行同业只能陷入互相降低贷款条件,采取更优惠政策进行信贷营销,同业竞争陷入到恶性竞争的境地。在资金宽裕期,信贷资金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银行资源配置优势地位正在发生改变,银行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主动营销,促进银企沟通和合作。当前,信贷资源投放越来越有向发达地区、中心城区集聚的趋势,而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还很稀缺,信贷资源的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越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信贷投放越多,越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地区,信贷资源就越为稀缺。商业银行要走出传统信贷营销的约束,要敢于扩大信贷投放范围,敢于将信贷资源向县域经济、农业和农村地区和广大中小企业等领域进行配置,扩大客户范围,降低信贷集中度,有效分散信贷风险,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3、要与企业“抱团取暖”、共度难关,在保企业稳定发展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去年,随着国内需求的日益萎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跳水,涉及原材料、基础工业材料等相关行业资产缩水严重,甚至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经济寒流来袭,中小企业本来就已经感冒,如果此时再大量失血,很可能会一下子垮掉。一是免收客户授信中间业务收费,直接减少银行中间业务收入2000多万元;二是主动调低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及时下调贷款利率水平,通过允许企业提前归还贷款或借新还旧的方式,降低利率水平,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和成本,预计减少银行全年利息收入3500万元。一系列举措,兑现了银行与中小企业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承诺,受到广大客户的高度赞誉,银行也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实现了业务平稳快速发展。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没有发生一例因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引发的信贷风险,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中小企业客户数量继续保持了3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