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中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研究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陈素梅提出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背景•动手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动手实践是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动手实践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需要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内容•再现型的动手实践•应用型的动手实践•体验型的动手实践•探索型的动手实践•创新型的动手实践再现型的动手实践它是属于模仿。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的存在。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分别画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图形,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为下面运用面积单位解答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应用型的动手实践它是把已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活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动手量出教室的长与宽、课桌的长与宽、黑板的长与宽等,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使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得到巩固,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体验型的动手实践它是通过体验、经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育理论指出:“概念的东西需要现实的支持”。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体验活动中,要把握住体验内容的本质。探索型的动手实践它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认知结构,通过自己操作、观察、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来获取新知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一种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型的动手实践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步骤去操作,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也应该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握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策略•动手与动口、动脑相结合的策略•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结合的策略•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策略•模仿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策略动手与动口、动脑相结合的策略最佳的学习方式往往是多种感官的有机配合、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结合的策略多种思维有机结合是人类的最佳思维形式,也是人们科学发现、艺术创造的必由之路。心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此可见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之间的辨证发展关系。动作思维促进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服务于动作思维。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策略自主、合作、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相互启迪、相互借鉴,取己所需、学人之长,既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又以自己的个性影响他人。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然后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其他人倾听,最后讨论、补充、整理,形成意见。模仿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策略这是学习的“三步曲”。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创新是学习进步的最高标志。只有先学会模仿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才有自主探索的基础,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追求动手实践学习的有效性•动手实践学习存在的问题•实现动手实践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做法动手实践学习存在的问题动手实践活动乱而杂,因此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拖堂。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操作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脱离,或者缺乏挑战,学生兴致不高。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形式机械单一,范围不够广泛。实现动手实践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前体验要到位课中操作要恰当、有序课后实践要切实可行,鼓励合作创新课前体验要到位•课前体验特指学习新知前所做的准备性实践。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浅薄,对很多事物缺乏丰富的体验,而数学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已知经验的支撑,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就是一句空话。比如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都要建立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熟悉的参照物逐渐加深对这些单位的感知。如果说认识“克”与“千克”其参照物的选择还比较简单可行,那么“吨”在学生已有是体验中可以是空白的。因此,在教学“吨”的课前,可让学生进行一次拎或扛重物的体验。可以选择周围熟悉的比较重的、有标明质量的物体,如一桶纯净水重20千克,拎一拎,感知其质量,课上再将1吨与50桶纯净水构建起联系,也可以到超市,扛一袋25千克的大米,然后将40袋大米与1吨构建起联系,让学生获取对吨的初步体验。课中操作要恰当、有序•课中体验这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动手实践的形式,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公式的推导、形体特征的发现等等常常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归纳和概括。•首先要注意操作方法要恰当•其次要注意操作过程要有序操作方法要恰当•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操作过程要有序•也就是说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盲目无序、不知从而下手,那么老师的指导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了。我们都知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有序、有效,需要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低年级:“命令式操作”•高年级:“出示整个操作程序”在低年级的时候,主要由老师“扶”着进行操作,基本上是老师说一步,类似于“命令式操作”,其中也有渐进,如由一次完成一步慢慢过渡到一次完成两步或两步以上的操作;随着年级的升高,“命令式操作”应该逐渐退出课堂,逐步尝试放手把整个操作程序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步骤逐步操作、展开实验。当然作为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作适时的引导与点拨,促使整个操作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出示整个操作程序的常见形式是用屏幕或黑板出示实验操作步骤,有时是人手一份实验报告单。实验步骤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操作过程能否达到有序、有效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以下两点:步骤要细考虑差异下面我们来比较两份实验报告单的设计,实践的内容是“圆周率的发现”。设计一:选择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片,分别测量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你能发现什么?设计二:选择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片,按以下步骤开展实验:A.分别测量三个圆片的直径和周长,为了缩小误差,建议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并可两人合作;B.仔细测量后把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内。C.计算每个圆片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D.你发现每个圆片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共同点?直径(厘米)周长(厘米)周长÷直径圆片一圆片二圆片三设计实验报告单时还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制订实验步骤时要注意层次性。有些步骤是全班人人能完成的,而有些步骤只有部分学生能完成。因此可以将某些步骤注明为选做步骤。课后实践要切实可行,鼓励合作创新•课后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的最重要的形式。可以说课中操作是在老师的指导、调控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往往为了教学任务而使学生的操作显得不够独立。而课后实践则是完完全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独立探索活动。它的独立性最大体现在于对意外情况的处理。因为没有老师可以依赖,所以学生要学会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取舍,逐渐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时,必须要注意实践计划要切实可行,实践过程要鼓励学生合作、创新。•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实践过程要鼓励学生合作、创新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验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世界上很多发明与创造都离不开合作,真正靠单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项研究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一个结论的得出,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难免会显得片面,显得不够完整,如何才能达到逐步全面和完整乃至创新,鼓励学生合作不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的结论。例如在教学完“圆”这一单元后,一位老师留了这样一个课后实践题:准备6个相同的易拉罐、一根绳子,测量出易拉罐的直径,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A、用绳子把两个易拉罐绑一周,要求:先尝试画出平面图,然后寻找联系,求绑在易拉罐周围绳子的长度,接头处不计算在内。B、用绳子把3个易拉罐绑一周,其它要求同上。C、用绳子把4个易拉罐绑一周,其它要求同上。D、分别用绳子把5个、6个易拉罐绑一周,其它要求同上。(此题选做)E、你发现了什么?注:这项实践作业可邀请同学共同完成。上面这项课后实践若是由一个六年级学生单独来做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体现在:一是绑绳子的时候,因为绳子在圆形物体上易滑动,所以比较难绑,最后需要有人辅助;二是测量绳长虽然不难,只要化曲为直即可,但一旦化曲为直,就难以发现绳长与易拉罐直径以及周长之间的关系了;三是画平面图不容易,尤其是5个、6个的情况难画,需要仔细观察绳子绑在易拉罐上的形状,最后得出“只要画好2个(3个、4个、5个、6个)两两相切的圆,然后画出外围的周长即可;四是规律的发现不容易,还真需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学生的实践反馈得知,这项实践基本上人人都参与了合作,而且学生的合作所得的结论也往往在2、3、4个易拉罐为主,基本得到了——两个易拉罐:绳长等于一个圆周长加两条直径;三个易拉罐:绳长等于一个圆周长加四条直径;四个易拉罐:绳长等于一个圆周长加六条直径;五个、六个的情况,不少学生只是猜想,却未加证实。当然,在反馈过程中,这些疑难问题都在老师的点拨下一一迎刃而解。意外的收获是,个别家长的参与使这项实践的气氛显得更加浓烈。谢谢大家!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