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小组合作学习简介(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1.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2.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习任务由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4.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a.积极的互相依赖;b.集体责任;c.学生间面对面的相互作用;d.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技巧;e.恰当分组。(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种类1.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2.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3.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4.以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现象1: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原因: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现象2: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原因: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这,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四)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问题: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六)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三、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1.合作学习的分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由于每个小组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作小组的人数,国外研究一般建议4~6人。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要求不高,较容易实现。6人分组可采用马蹄形排座。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到底什么内容(任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呢?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来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现象1: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师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老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现象2: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具等),那么,是不是教师真的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小组合作学习还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有被指定担任的一种特殊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小组内的角色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者,学生在讨论前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其次,学生常常以“我”而不是以“我们”进行表达,这实际上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技能有关。人际交流技能应该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中小学中得到系统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技能“七字决”(一)(适用小学三、四年级)听取发言要专心,注视对方动脑筋。说明紧紧扣中心,有根有据说得清。求助别人要有礼,得到帮助表谢意。反思自己有勇气,肯定别人得诚心。自控守纪勿喧哗,依次发言从多数。帮助同学要热情,耐心周到把难除。支持对方露微笑,点头鼓掌拇指翘。说服别人把理表,态度诚恳不嘲笑。建议大胆有设想,人人献策大步闯。协调组员共商量,指正让步齐向上。合作技能“七字决”(一)(适用小学五、六年级)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要心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自控发言尽量轻,服从集体留个性。帮助同学要主动,诲人不倦情谊浓。支持对方心坦荡,高明见解倍赞赏。说服旁人先肯定,语言婉转少批评。建议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协调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争第一。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次,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a.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给予表扬;b.小组活动任务不清时,说明补充;c.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干预指导;d.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检验评价;e.小组讨论偏离受阻时,制止点拨。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1.学会搜集资料。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会讨论问题。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