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关键词:开放;师生关系;课程资源;有效情境课堂既是学生知识的构建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主渠道,又是落实新课标,体现新理念的主阵地,我们应深刻反思课堂教学。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求学生主动进行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教学要体现时效性、生动性、主动性、互动性,笔者认为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减少指令性的成分,避免封闭、禁锢的课堂[1]。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显的至关重要,在此浅谈几点有关开放式教学情境的看法。1创设开放的师生关系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气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信任、尊重。真正实现从过去的课堂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在课堂中,老师有时像一位优秀的主持人,把舞台交给“嘉宾”,该不说就不说,适时地点拨、引导、评价;老师有时又像学生的玩伴,蹲下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老师有时还像充满智慧的天使,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不时地激励学生成长[3]。老师更应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或修正……老师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宽容。例如:教学一个数的几倍少(多)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400棵,桃树比苹果树的2倍少30棵,苹果树有几棵?这类应用题向来-2-是难点,以往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算理,老师费尽口舌讲解了,换题有些学生又不会做。于是笔者一改常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汇报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生1:302400;生2:2)30400(;生3:302400;生4:302400。笔者不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画线段图讨论以上几种方法的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然后,笔者先鼓励生1、生3来说说当时的想法,再展开辨论,最后结合线段图,学生不但理解了2)30400(的算理,而且得到了一种新算法、2302400这种算法是笔者在备课时未曾想到的。我们的学生是充满智慧的,他们能从错误的算法中创造出新算法,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的火花吗?因此,师生间的关系,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直接交往而建立起来的。教师要设计开放的课堂,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必须有学生尊重、爱戴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是轻松自然开放的心态,学生的心态才能得到开放,他们才能大胆地与教师进行互动,才能大胆地进行创新,因此说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小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2]。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2创设开放的课程资源以往的课堂只见老师拿着书本去上课,而且是按部就班地教学书本上的内容,实施自己的教案,教材基本上是惟一的资源,而今网络、媒体、活动场所、周边环境、学生、教师等无不成了课程资源。因而,教师必须走出“死胡同”,走出书本,走进一个“多元化的城市”,走进资源丰富的现代课程,将自己的角色由书本传授者变为现代资源的综合开发者、利用者。笔者着重想谈谈学生资源,我们应该坚信学生是有着巨大潜能的,是一块可深挖掘的动态资源。一位老师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中的乘车时,就利用了小朋友课外很喜欢玩的神奇宝贝卡片,老师摆弄卡片:-3-132;327;243;学生边想边看边列式,再让学生也来玩一玩,老师出示:154;438;327;学生看算式,摆卡片算出得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玩中也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面对学生在学习中犯的错误,老师往往是避之惟恐不及,其实,一个小小的错误,利用好也是一种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例如课堂练习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5分钟做了60道口算题,用同样的速度再做6分,共做了几道口算题?学生出现了几种算法:①606560;②)56(560;③)56(560。显然,第3种算法是错误的,笔者不急于擦去错误,而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学生很快发现560表示25分钟做的题,通过讨论而且又有了几种新的算法。错误激化了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学生资源,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3创设开放的教学时空而今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还可延伸到校园里,甚至于校外,拓展了教学时空。例如,笔者在上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四课时“铺地面”,学生感知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和单位间的进率相当困难,可并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土地面积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机械操练,于是笔者就带学生到野外,量一量、看一看1公顷到底有多大,想一想1平方千米的大小,说一说学校的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可以到校园中学习,到大自然中学习,到社会实践中学习。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创设开放的学习环节-4-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老师要创设开放式的情境,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如:笔者对北师大版中的“认识人民币”一课的设计。设计的第一环节是看到人民币的学具,你想问什么,想说什么,先找准教学起点;第二环节学生对人民币进一步分类;第三环节让学生再次提问,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人民币为什么分为元、角、分?为什么有纸币还有硬币?为什么只有1、2、5?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第四环节猜想人民币的变化,并进行评价猜测的可能性;最后回顾自己的学习。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我认为是开放式的,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新课程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而且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设计除了要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还要留有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延续而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3]。老师在上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质疑:“同学们,我们知道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那么生活中有没有十分数、千分数?请你到生活中找一找。商场中的打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样就把学生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总之,开放型的课堂能够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探索过程中得以培养。课堂教学的开放,有利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老师只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理念,变革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态度价值观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参考文献:[1]刘兼.数学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50-70[2]孙冬梅.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J].科教新报.2011(1):173[3]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70-80